菌血症是非常严重的一种血液疾病,此疾病对患者的身体伤害极大,对菌血症患者的生命也会形成严重的威胁,所以及时治疗菌血症很关键,现在除了手术等西医方法可以有效治疗菌血症,中医治疗菌血症的效果也是很好的,各位菌血症患者可以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菌血症:
1、清心开窍,清气凉营,大补元气,回阳救逆。
方药:应速投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清心开窍。并可结合针刺人中、十宣、曲池、合谷等穴,菌血症患者清泄邪热,苏醒神志。
2、元气真阴消涸,孤阳暴脱,当先回阳固脱,用参附汤或参附龙牡汤等。
方药:参附汤。人参、附子(炮,去皮、脐)、青黛各15克。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楮叶1片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菌血症患者日二夜一。
3、极度衰竭,精神萎靡,嗜睡腰酸,小便涩少,口干咽燥,心烦失眠的,滋肾生津,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汤。熟地黄24克,山茱萸12克,干山药12克,泽泻9克,茯苓9克(去皮),丹皮9克,知母24克,黄柏24克。水煎服,每日1剂,菌血症患者日服2次。
4、尿少尿闭,头痛呕吐,神昏谵语,痉厥抽搐的,清心开窍,熄风镇痉。
方药:菌血症患者饮用清营汤合羚角钩藤汤。羚角片一钱半,先煎(4.5g),双钩藤三钱,后入(9g),霜桑叶二钱(6g),滁菊花三钱(9g),鲜生地五钱(15g),生白芍三钱(9g),川贝母四钱,去心(12g),淡竹茹鲜刮,与羚羊角先煎代水,五钱(15g),茯神木三钱(9g),生甘草八分(3g)。
5、疲倦懒言,口渴多饮,日夜多尿,腰膝酸软的,补肾固摄,益气生津。
方药:八仙长寿丸(熟地黄、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山萸肉、麦冬、五味子。怀生地黄240克、山茱萸120克、怀山药120克、白茯苓90克、牡丹皮90克、泽泻90克、麦冬90克、五味60克、益智仁60克加党参、益智仁、覆盆子。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菌血症患者每服9克,空腹时用姜汤送下。
以上就是中医治疗菌血症的具体内容,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虽然现在治疗菌血症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根据菌血症患者自身的病情进行治疗才是关键,对此各位菌血症患者千万不可大意。
菌血症在线咨询
更多
菌血症的检查是怎么回事?
菌血症常见的表现出是许多病人,如拔牙或手术,或在其他时间血液培育中发觉的细菌,被称为菌血症。它不同于某些败血症。如果患者的血培育体现疑为阳性培育结果,但患者没额外症状,则称之为菌血症。如果在患者的血液培育物中培育了相同的细菌,并且患者有发烧和许多有关症状,则称之为败血症。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积极干涉,否则会致使呼息循环往复、器官衰弱和最终濒死。需要强调的是在饮食方面的话可以,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不要吃太过刺激辛辣的东西。
1个回答
菌血症这种情况会严重么
孩子患这个疾病是非常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的控制住病菌有可能引来全身器官的炎症。发烫的情况原因主要是传染或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等有关系,传染的原因也需要有做些必要的仔细检查如血象和C反应蛋白等,甚至血液培育仔细检查,细菌感染的话最好是做药敏实验,根据药敏结果决定敏感抗生素治疗
1个回答
菌血症综合治疗需要多长时间
菌血症是指通过身体和外部碰触的细菌,如呼吸道,受损皮肤,消化道,泌尿道等,踏入人体血液系统,并在人体血液中驯化,然后散播整个身体都有血液浮动。后果非常严重。一旦诊断,就应当针对菌血症。它指的是通过身体和外部碰触的细菌,如呼吸道,受损皮肤,消化道,泌尿道等,踏入人体血液系统,并在人体血液中驯化,然后随血液浮动全身漫延。后果非常严重。传染细菌。不同的菌株,与时间赛跑,并进行不同的抗炎治疗。对于疑为菌血症,应立即进行血液检查。因从所传染的部位,包括传染的体腔。
1个回答
得了菌血症能传染吗
菌血症是指血液中传染的病原菌或微生物,这种疾病拥有急性传染,当然也可能会传染给免疫力扭过的人。应及时决定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或自动免疫调节剂,以降低机体的弱势免疫力。如果身体健康,免疫力正常,与病人碰触绝不会引来传染。菌血症是指外部细菌通过人体表面的入口或传染的入口踏入血液系统,然后在人体血液中驯化,随血流蔓延到全身,以以防传染。更严重菌血症的预后决定着两个决定性因素:快速彻底地确认传染源;决定着原发疾病及其还伴的功能障碍。如果多器官衰弱,如果经常发觉多种不同细菌,预后很差。
1个回答
菌血症是那种首选药物?
您好,发送信息了菌血症的还是应当在第一时间提取血培育,根据血培育的,结果,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来决定具体的抗菌药物。可以首先采用广谱的抗菌类药物,然后正等待血培育的培育结果。同时监测数据肝脏,肾脏,心肺,等多个脏器的功能情况。期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2个回答
菌血症能从血常规上看出来吗
是不可以的啊,一般惧血症也是要培育才是可以的,也是要抽血的。你这个血常规最多就是可以看出的你的白细胞会下降而已,不可以证明菌血症。此外患者日常需要规律作息、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日常饮食多吃清淡稀软的食物、勤通风和多喝热水,以此确保病情不反复。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