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分娩

>

分娩前准妈妈必知 通过胎动来监测胎儿健康

分娩前准妈妈必知 通过胎动来监测胎儿健康

  对于新妈妈来说,胎儿的胎动是准妈妈最关注的,分娩的前准妈妈在进入孕晚期以后要好好数胎动,如果胎动2小时少于6次,或12小时少于30次,尤其是小于10次,宝宝就很可能缺氧了。很多准妈妈都认为胎动多就是宝宝健康、高兴、调皮、活泼的表现,大多数确实是这样。比如胎宝常会在妈妈饭后、晚上睡觉时动得特别欢。有好吃的、氧分、能量都充足,宝宝自然嗨皮又有劲,但是如果宝宝动得太多,就可能不是好事了。

  分娩前准妈妈必知 通过胎动来监测胎儿健康:

  前几天胎动还感觉挺多,比平时还多很多,但没在意,不久后发觉胎动好像少了,近几小时貌似没动,就去检查结果发现胎心没了,这时胎宝宝异常增多的胎动,其实是表示有急性缺氧了。

  胎宝宝如果有急性缺氧的情况,比如脐带扭转、缠绕过紧等情况,也会出现胎动突然超多,然后减少,最后不再动的情况。所以如果准妈妈发现胎动比平常明显增多,而且剧烈,持续时间长,就非但不代表宝宝健康,反倒可能是宝宝刚开始缺氧、正在求救的信号。

  我们先来看看正常的胎动次数是多少吧,一般正常胎动是每小时3-5次,12小时也就是36-60次。因为官方资料有“胎动减少50%提示胎儿缺氧”,我们就按胎动增多50%算增多得“明显”。那就是说如果宝宝每小时胎动超过5-8次(5分钟内连续动算一次,再四舍五入),或12小时胎动超过54-90次,就要小心了。

  如果发现胎动过多,就先立即左侧卧位,这个体位最有利于胎儿供氧。如果准妈妈当时情绪不好、没吃饭、劳累、环境空气密闭,就要立即对应纠正,一般都会缓解。如果胎动剧烈持续半小时、甚至1小时以上都没缓解,就要尽快到医院听胎心或做胎心监护,必要时吸氧、挂吊瓶来纠正胎儿缺氧,同时查找原因。

  分娩前准妈妈整个孕期的胎动是有规律的。一般32周左右胎动最明显,38周后随着胎宝增大、活动范围逐渐减小,胎动就会减弱、减少,但都在正常范围。令人遗憾的是,胎心监护往往在胎儿缺氧24~48小时后才能表现出来。而且,一般34周后才能做胎心监护。34周前(胎儿太小,检查不了),只能通过持续听胎心来看。如果胎心持续20分钟都超过160次,那8成就是缺氧了。

  以上就是“分娩前准妈妈必知 通过胎动来监测胎儿健康”的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广大患者朋友。数胎动是发现胎儿缺氧最早的方法,希望准妈妈们要重视。

分娩在线咨询

更多

无痛分娩引起的头疼

考虑可能是低颅压头痛,不用担心,大量补液治疗就好啦,多喝水,适当喝些淡盐水,不需要检查,考虑是低颅压头痛,需要多补液几天的,有可能,只要多补液症状就可以完全改善了,根据你的症状来看,如果头痛缓解了就不用补液了,补液是液体直接进入血管了,喝水是先进入胃肠道,能进入血管的液体比较少,这个我说不好哦,你需要问一下产科医生,不用客气啦,别太担心啦,补些液体,好好吃饭,多喝汤慢慢就会好起来的。

1个回答

异常分娩原因引起的

所谓的异常分娩就是不正常的分娩,导致异常分娩的原因也是有很多的,首先就是孕妇产道异常,比如产妇的产道缺乏弹性,外阴缺乏弹性,还有盆骨狭窄等因素都是造成分娩异常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孕妇产力异常, 产力就是女人在分娩的时候用到的力气,也是子宫收缩的力量,如果产力异常也会导致分娩异常。如果出现了异常分泌的情况,就要及时选择进行剖腹产生产。另胎儿可以顺利产出,减少产妇在分泌过程中的危险机会发生。

1个回答

分娩用产钳孩子有后遗症吗

并不一定会出现后遗症,产钳只是一种方式分娩的工具,如果在分娩的过程中出现胎儿过大,子宫口过小的话,不能及时的分娩出来,长时间就会导致宝宝出现脑部缺氧的状况对宝宝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宝宝分娩出来之后,一定要做一个全面的检查,以免宝宝出现其他的后遗症。

1个回答

分娩时胎位不正怎么办

如果妊娠晚期,胎位不正,不能纠正,胎儿较大,需要进行剖腹产,避免对胎儿造成影响。妊娠晚期,应注意胎动,注意子宫收缩,如有宫缩开始规律并伴有腹痛或阴道出血及流水,必须及时到医院检查。分娩过程中,孕妇要放松心情。

1个回答

无痛分娩生的时候会拔掉麻药吗

采用无痛分娩的方式,可以防止在临产的过程中再次出现疼痛难忍的现象,一般主要是在宫口开大三厘米以后,才会决定无痛分娩,一般在无痛分娩的过程中,是绝不会拔去麻药的,但是孩子降生以后就需要有拔去,以防止过多的摄取麻醉药物,影响到产后身体的彻底恢复,同时也可能会增强破皮现象。必须强调声明通过对病员的讲述情况,要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

1个回答

分娩后月经不正常是怎么回事

女性在临产以后经常会再次出现月经不正常的情况,这是因为女性在供应之后,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再次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动,致使女性再次出现一连串内分泌失调的症状,其中就抱括月经不调。所以在平时生存中,必须培育比较好的作息习惯和饮食生活习惯,对内分泌水平的始终保持具有非常好的效用。特别注意建议你要尽快就医,谨遵医嘱,不要思虑过多。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