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霉菌性外阴炎

>

对霉菌性外阴炎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很关键

对霉菌性外阴炎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很关键

  霉菌性外阴炎属于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此疾病一般是由于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对于霉菌性外阴炎患者来说,能够及时接受治疗是十分关键的,各位霉菌性外阴炎患者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类型的霉菌性外阴炎,其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一般霉菌性外阴炎分为滴虫性霉菌性外阴炎、非特异性霉菌性外阴炎、老年性霉菌性外阴炎等几种。

  1、霉菌性外阴炎:治疗霉菌性外阴炎,可用2%~3%的苏打液冲洗外阴、阴道或坐浴,轻轻拭干后,放置凝胶消毒剂于阴道深部。

  2、非特异性霉菌性外阴炎:首选药物为甲硝唑,每次口服500毫克,每日2次,共7日。也可局部用药,每次200毫克,置入阴道,7日为1个疗程。克林霉素300毫克,每日2次口服,连服7日。或凝胶消毒剂阴道内用药,每晚1次,连用7日。

  3、老年性霉菌性外阴炎:老年性霉菌性外阴炎可持续,李医生妇科凝胶其天然的抗菌因子直接作用病体,能快速将病原体杀灭,所含的阴道修复因子能促进阴道内环境的恢复,将阴道内的PH值保持在3.8--4.2正常范围内,使菌群生态保持平衡,形成一道安全保护屏障,有效阻止阴道再次感染,持续使用一个周期能够全愈,之后继续巩固一个周期,使霉菌性霉菌性外阴炎彻底断根,并且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的毒副作用。

  4、滴虫性霉菌性外阴炎:滴虫性霉菌性外阴炎的滴虫存在皱褶及宫颈的腺体中,同时还存在于尿道及肠道内,因此应该内外兼治。

  (1)口服杀灭滴虫药物,如灭滴灵,每次200毫克,霉菌性外阴炎患者每日3次,共7日。服后化验滴虫,如为阴性,应于下次月经后继续治疗1个疗程,巩固疗效。

  (2)局部同时治疗,如用0.5%~1%乳酸或醋酸溶液或PH4弱酸配方的女性护理液冲洗阴道,霉菌性外阴炎患者每日1次。

  以上就是治疗霉菌性外阴炎的具体方法,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虽然现在治疗霉菌性外阴炎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根据霉菌性外阴炎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才是关键。

霉菌性外阴炎在线咨询

更多

霉菌性外阴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你好,霉菌性外阴炎一般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一旦感染了阴道炎要及时就医对症治疗,要足疗程足量用药治疗,不要一有效果就停止治疗,那样容易复发而反复发作,治疗期间不要同房,避免交叉感染,要注意保持下体卫生清洁干燥,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换洗内衣裤。

1个回答

霉菌性外阴炎如何治疗啊?

从你叙述的情况看确认是霉菌性阴道炎的话只是单纯的用外用的效果不好的。建议用点消炎栓剂来联手治疗,如果还是处女的话就不能够用栓剂的。最后,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做的饮食有节,规律作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调节身心健康,保持自身卫生,避免因抵抗力下降而导致细菌入侵。

1个回答

霉菌性外阴炎怎样治有效

霉菌性外阴炎病人表现为白带增多,外阴、阴道瘙痒、灼烧感,小便疼痛,外阴周围常泛红、水肿,表皮变动千奇百怪,所以女性需要有积极的用药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由于每个人的病情不一样,治疗的方案也会有所不同,治疗的疗程长短也不一样,建议去正规医院做个详细的仔细检查,由医生开出擅长您的治疗方案。妇产科的治疗方法有许多,但是由于患者病情不同所以采用的诊病方法也就不一样,因此建议患者发觉症状后,及早实施诊断治疗。

1个回答

霉菌性外阴炎原因都是什么

霉菌性外阴炎是由于霉菌引来的,可以适当用小苏打粉擦洗外阴,涂抹克霉唑或者硝酸咪康唑乳膏软膏实施治疗。勤换衣物和床品。平时留意恰当膳食,忌辛辣和甜腻食物,多喝水,勤排尿,防止外阴炎波及尿道,引来尿路感染的情况。穿用宽松的纯棉内衣裤,单独净化,阳光下翻晒,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等。其实得了妇产科并不可怕,患者要认为自己是可以战胜病魔的,只要及时发现症状,并且对症治疗,控制病情及康复的几率都非常大。

1个回答

霉菌性外阴炎的常规治疗都有什么

严重及顽固性外阴瘙痒,首先应考虑如何霉菌感染,可通过局部分泌物直接涂片仔细检查与培育明确确诊,镜下容易看见霉菌的菌丝分枝和芽胞。白色念珠菌为卵圆形,革兰氏染色阴性,但染色常不均匀,约3~5μm(较葡萄球菌大数倍),常产生长芽而不剥落(芽胞),以致形如菌丝而实非菌丝,故称为假菌丝(pseudomycelia)。霉菌性外阴炎的临床诊断症状为瘙痒、灼热感及小便痛(第二级神经元尿道炎),很多妇女主诉性交疼痛。

1个回答

霉菌性外阴炎较好治疗方法有哪些

根据您的情况来看,是霉菌所致使的外阴炎,可以用药物治疗。不过,建议您到专业、正规的妇科医院实施仔细检查或治疗。在治疗之后,您还要在生活中留意外阴的卫生,要经常擦洗外阴部位,如果治疗期间有异常的症状,需要有及时的治疗,期望对您有帮助。其实得了妇产科并不可怕,患者要认为自己是可以战胜病魔的,只要及时发现症状,并且对症治疗,缓解病情及康复的几率都非常大。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