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毛囊炎

>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的诊断检查方法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的诊断检查方法

  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常伴有灼热和刺痛感。运动或洗澡后出汗,可加剧瘙痒。男女均可发病,男多于女。本病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背上部、胸前、双肩、颈部,少数见于前臂、小腿和面部,腹部有时亦会发生。皮损呈弥漫性或散在性,多呈对称性。依据症状表现一般诊断不难。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诊断检查:

  一、诊断方法

  刮取损害或脓液置显微镜下直接镜检可见大量圆形,卵圆形厚壁孢子,直径为2~5µm,部分有“出芽”,常聚集成堆,无菌丝,培养需含脂培养基,有糠秕孢子菌生长,因糠秕孢子菌为人体皮肤正常菌群,皮脂腺活跃可促进嗜脂性的糠秕孢子菌生长,故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一般不作为诊断常规。

  组织病理可见扩大的毛囊腔内有大量圆形或卵圆形厚壁孢子与直接镜检镜下形态相同。

  二、诊断标准

  依据皮损为孤立散在的红色圆顶毛囊性丘疹或脓疱,2~4mm大小,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上背,前胸,偶见于肩部,手臂,小腿,面部和颈部等,严重者有脓头形成,内含病原菌,称痤疮样糠秕孢子菌毛囊炎(acniform pityriasis folliculitis),病程慢性,皮损有不同程度瘙痒,有时有灼热或刺痛感,刮取损害或脓液置显微镜下直接镜检可见大量圆形,卵圆形厚壁孢子,直径为2~5µm,部分有“出芽”,常聚集成堆,无菌丝,培养需含脂培养基,有糠秕孢子菌生长,组织病理可见扩大的毛囊腔内有大量圆形或卵圆形厚壁孢子与直接镜检镜下形态相同,排除细菌性毛囊炎,寻常型痤疮,丘疹型皮肤念珠菌病,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等疾病,即可诊断。

  三、鉴别诊断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主要应与细菌性毛囊炎,寻常型痤疮,丘疹型皮肤念珠菌病,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等疾病相鉴别。

  细菌性毛囊炎由细菌引起,起病急,病程较短,损害为红色毛囊丘疹,顶端迅速化脓,周围绕以红晕,主要有痒痛感,寻常型痤疮惯发于颜面部,上胸与背部,典型有黑头损害,丘疹型皮肤念珠菌病损害外观似糠秕孢子菌毛囊炎,但前者半球形丘疹顶端常伴圈状脱屑,患者多为体胖婴幼儿,直接镜检可见假菌丝和芽孢,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为原因不明的毛囊丘疹脓疱性损害,男性为主,伴有周围血中嗜酸粒细胞显著升高,可达40%,口服或外用皮质激素有效。

  温馨提示:细菌性毛囊炎初起为与毛囊口一致的红色充实性丘疹或由毛囊性脓疱疮开始,以后迅速发展演变成丘疹性脓疱,中间贯穿毛发,四周红晕有炎症,继而干燥结痂,约经1周痂脱而愈,但亦有反复发作,多年不愈,有的亦可发展为深在的感染,形成疖、痈等,一般不留瘢痕。糠秕孢子菌毛囊炎需与细菌性毛囊炎区分鉴别,避免造成误诊。

毛囊炎在线咨询

更多

毛囊炎和疱疹的区别是什么

毛囊炎和疱疹的区别有致病原因不同、症状不同、临床治疗不同。 1.致病原因不一样。毛囊炎是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细菌感染引起的。疱疹是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病毒感染,病毒多为单纯疱疹病毒或者水痘-带状疱疹病...

1个回答

背上毛囊炎如何治疗

背上的毛囊炎,在医学上称为马拉色菌毛囊炎,这是由马拉色菌引起的真菌性毛囊炎性损害。因此,治疗应该予抗真菌为主。患者可到当地医院皮肤科进一步检查真菌镜检,若镜检阳性即可确诊。本病应尽量去除诱因,穿棉质衣...

1个回答

毛囊炎引起的疼痛

毛囊炎引起的神经疼痛,需要综合进行治疗。治疗需要先治疗毛囊炎,毛囊炎治愈后神经疼痛便会明显得到缓解。毛囊炎的治疗可以外用药物和内服药物同时进行治疗,不过具体的用药,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如果药物治疗...

1个回答

头发毛囊炎引起的吗

头发毛囊炎可能是由于皮肤受损以后受到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在发病以后会导致患者的头皮出现红色丘疹,随着病菌的发展还可能会出现瘙痒和疼痛,严重的可能会使患者出现身体发热和脱发,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使用抗生...

1个回答

毛囊炎治疗要多久

毛囊炎属于慢性病,治疗需要外用加内服的方法来综合性的来进行治疗,发炎的情况建议先服用一个星期的抗生素,建议在药师的指导下服用,外用,可以采取使用纯中药的制剂来进行治疗,平时要切忌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

1个回答

毛囊炎感染会刺痛嘛

毛囊炎会引起疼痛,人体表面,除了掌跖和一些黏膜周围的皮肤外,其他皮肤都有或长或短,或粗或细的毛,在每一根毛的皮内部分都有一个毛囊。如果毛囊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表面出现红色丘疹、脓疱就叫毛囊炎。毛囊炎...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