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肠套叠

>

肠套叠与哪些因素有关

肠套叠与哪些因素有关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其远端或近端的肠腔内,使该段肠壁重叠并拥塞于肠腔称为肠套叠,其发生常与肠管解剖特点(如盲肠活动度过大)、病理因素(如息肉、肿瘤)以及肠功能失调、蠕动异常有关。

  一、发病率

  急性肠套叠的发病率,不同民族和地区的发病率有差异。发病率占成活新生 儿的1. 5‰~4‰。

  1.性别

  许多报告证明男性发病多于女性,(1.5~3):1,高者为3. 9:1。

  2.年龄

  最多见于1岁以内婴儿。据文献报道60%~65%病例年龄低于1岁,以5~9个月时为高峰期。2岁后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5岁后甚为罕见。新生儿肠套叠约占本病的0. 3%,且多数合并肠闭锁。

  3.季节

  肠套叠终年可见,以春末夏初发病较为集中,这可能与腺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及肠道淋巴系统感染有关。据统计,10 % ~30%的患儿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有人认为,该病多发生于营养良好、体重超常的婴儿,但调查结果并不完全支持这一结论。

  4.遗传

  近来不断有报道肠套叠与家族的关系,但其家族发病率各地作者报道差异较大。

  二、病因

  肠套叠是婴幼儿期较多见的急腹症,尤其4~11个月的婴儿。肠套叠的病因不十分清楚,较大的婴幼儿一般为原发的,即在套叠肠段及其附近找不到器质性病变,可能和回盲部的游动有关,仅2%~8%的病例为继发性。肠管发育不完善是新生儿发病的主要原因。

  1.绝大多数婴幼儿肠套叠是原发性的。由于肠蠕动失去正常节律性,肠环肌发生持续性局部痉挛,肠近端剧烈蠕动,遂将痉挛的肠段推入远端肠腔内。发生肠套叠的常见原因如下。①解剖特点:婴儿时期回盲部系膜尚未固定完善,致使回盲部游动度过大,易发生肠套叠。②肠蠕动紊乱:当小儿发生腹泻、发热或饮食改变时,均能引起肠蠕动不协调,导致肠套叠。③病毒感染:有学者认为小儿肠套叠的发生与腺病毒感染有关,因为腺病毒感染时,回盲部肠壁淋巴组织发生炎性增殖,邻近肠系膜淋巴结也发生肿大,压迫肠管;同时腺病毒感染时,肠运动功能常发生紊乱,使小儿易于发生肠套叠。④蛔虫感染:蛔虫所产生的毒素能刺激肠管,引起肠蠕动紊乱,从而导致肠套叠。

  2.成年人肠套叠多为继发性。成年人肠套叠多继发于息肉、小肠良性肿瘤、小肠恶性肿瘤、肠道异物(粪石)、梅克尔憩室及炎性水肿。这是因为肠壁的损伤或肠腔内的肿物刺激导致肠蠕动方式改变,从而诱发肠套叠。

  三、类型

  套叠多与肠蠕动的方向一致,即近侧肠管突入远侧肠管腔内,称为顺行套叠,此时近侧肠管称为套入部,呈袖状折叠而成为两层,远侧肠管则包绕套入部肠管,称为鞘部。逆行套叠因强烈的逆蠕动造成,少见,仅占0.5%左右,此时近侧肠管成为鞘部。

肠套叠在线咨询

更多

慢性肠套叠症状

您好,慢性肠套叠临床表现:慢性肠套叠多再次发生于较大儿童,病期较长,慢性肠套叠的主要症状为腹痛。由于病情缓和,常延后数周甚至数月以上才复诊。患儿一般情况尚佳,多无中毒高热、失水和休克等症状,腹痛也不严...

1个回答

新生儿肠套叠症状表现

新生儿肠套叠主要表现出为以下症状:1、剧烈腹部疼痛,患儿常哭啼不安。2、腹部肿块:设在肚脐的右上方。3、血便:为果酱样血便。该病一旦诊断,建议尽早去正规医院普外科行空气放气灌肠的方法增进套叠部位复位。...

1个回答

如何预防肠套叠复发

肠套叠的危害是很大的,但是最主要的就是在该病再次发生之前的预防工作了,尽量减少肠道的刺激,增加肠道感染的机会,实施许多仔细检查剔除肠道的病理性的因素,通过许多救治来增加病发的机会。肠套叠临床诊断上经常...

1个回答

肠套叠早期典型症状

病例推测:小儿肠套叠是常见外科疾病,婴儿发病率比较高,尤其是4至10个月的宝宝,肠套叠的再次发生和病毒感染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关于,在婴儿肠梗阻的病发中占第二位。 指导意见:根据你的叙述,你家...

1个回答

肠套叠后期会呕吐吗

肠套叠属于婴幼儿时期最容易引起的症状了,再通过救治后期没好好护理的话婴幼儿还是会再次出现干呕症状的。这个时候就要推测干呕是因为灌肠致使的胃部胀气引起的干呕,还是肠套叠病发致使的干呕,所以救治后期必须禁...

1个回答

肠套叠好了为什么还呕吐

肠套叠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就是灌肠救治了,但灌肠救治会致使胃部的不适引起干呕症状。在做完灌肠救治后肠道还在复位中否者断然不可排便要仔细观察至少八小时约莫,过早排便会引发患者腹痛再次出现干呕症状的再次出现,...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