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有两种,一种是产生调节尿量的抗利尿激素的视索上核、室旁核和产生抗利尿激素的脑下垂体后叶发生了病变,使分泌出来的抗利尿激素不够用。另一种尿崩症是肾脏的肾小管有病变,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原发性尿崩症一般属永久性,须坚持服药治疗。
【发病机理】
一、血管加压素的生理
1.AVP的合成与代谢
血管加压素在下视丘视上核、室旁核神经元内合成,其最初产物为前激素原,进入高尔基体内形成激素原,后者被包裹在神经分泌囊泡内。囊泡沿神经垂体束轴突流向神经垂体,在流劝过程中通过酶的作用产生活性九肽,即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和一种分子量(neurophysin)以及一种39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肽。这三种产物均释放到外周血中。AVP由下丘脑神经元分泌后,沿丘脑-神经垂体束下行至末梢,储存于神经垂体中。近年来发现AVP纤维也见于正中隆起外侧带,AVP也可分泌到垂体门脉系统,在第三脑室底部及脑干血管运动中枢等处。
AVP与位于肾脏远曲小管、集合管内皮细胞结合,促进水从管腔向间质流的,帮助维持渗透压和体液容量的恒定。AVP在血浆中浓度很低,并无血管活性作用,但高浓度的AVP作用于V1受体可以引起血管收缩。存在于大脑轴突的AVP的可能参与学习和记忆过程,正中隆起的AVP纤维可能与促进ACTH释放有关。
血浆和尿液中的AVP浓度可用免疫法测定。在随意摄入液体的情况下,神经垂体含近6单位或18mmol(20μg)的AVP,外周血AVP浓度在 2.3~7.4pmol/L(2.5~8ng/L)。血中AVP浓度随昼夜变化,深夜及清晨最高,午后最低。在正常给水时,健康人24小时从脑垂体释放 AVP23~1400pmol(400~1500ng),从尿中排出AVP23~80pmol(25~90ng)。禁水24~48小时后,AVP的释放增加3~5倍,血及尿中水平持续增加。AVP主要在肝脏和肾脏灭活,近7%~10%的AVP以活性形式从尿中排出。
二、AVP释放的调节
1.渗透压感受器 AVP的释放受多种刺激的影响。正常情况下AVP的释放主要由于下视丘的渗透压感受器调节,渗透压的变化刺激AVP的产生与释放。血浆渗透压变化与AVP 释放的反馈调节机制使血浆渗透压维持在狭小的范围。给于正常人20ml/kg水负荷后,平均血浆渗透压为281.7mOsm/kg×H2O在给于水负荷的人注射高渗盐水后血浆渗透压为287.3/kg×H2O。
2.容量调节 血容量下降刺激左心房和肺静脉的张力感受器,通过减少来自压力感受器对下视丘的张力抑制性冲动而刺激AVP释放。除此之外,正在呼喊、直立、温热环境所致的血管舒张均可激发这一机制恢复血容量。容量减少可使循环AVP浓度达到高渗透压所致的AVP浓度的10倍。
3.压力感受器 低血压刺激颈动脉和主动脉压力感受器,刺激AVP释放。失血所致的低血压是最有效的刺激,此时血浆AVP浓度明显增加,同时可导致血管收缩,直到恢复血容量维持血压的作用。
4.神经调节 下视丘许多神经递质和神经多肽具有调节AVP释放的功能。如乙酰胆碱、血管紧张素Ⅱ、组织胺、缓激肽、γ-神经肽等均可刺激AVP的释放。随着年龄增大,AVP时血浆渗透压增高的反应性增强,血浆AVP浓度进行性升高。。这些生理变化可能便老年人易患水贮留和低钠血症的危险性增高。
5.药物影响 能刺激AVP释放的药物包括烟碱、吗啡、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氯贝丁酯、氯磺丙脲及某些三环类抗忧郁药。乙醇可通过抑制神经垂体功能产生利尿作用。苯妥英钠、氯丙嗪可抑制AVP的释放而产生利尿作用。
三、AVP对禁水和水负荷的反应
禁水可以增加渗透压刺激抗利尿激素释放。禁水后最大尿渗透压随着肾髓质渗透压和其他肾内因素而改变。正常人禁水18~24小时后,血浆渗透压很少超过 292mOsm/kg×H2O。血浆AVP浓度增加到14~23pmol/L(15~25ng/L)。进水后可抑制AVP释放。正常人饮入20ml/kg 的水负荷后,血浆渗透压下降至平均281.7mOsm/kg×H2O。
四、AVP释放和渴觉的关系
正常情况下,AVP的释放和口渴的感觉协调一致,两者均由浆渗透压轻度增高所引起。当血浆渗透压升至292mOsm/kg×H2O以上时,口渴感逐渐明显,直到尿浓缩达最在限度时才刺激饮水。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失水引起的轻度高奂钠可增强渴觉,增加液体摄入,以恢复和维持正常血浆渗透压。相反,当渴觉丧失时,体液丧失不能通过饮水及时纠正,尽管此时AVP释放能够最大限度地浓缩尿液,仍会发生高钠血症。
五、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AVP在水的排泄方面有吉抗作用。考的松可提高正常入输注高渗盐水引起AVP释放的渗透压阈值,糖皮质激素可以防止水中毒,并可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机体对水负荷反应异常。肾上腺功能减退时,尿液释放能力下降可能部分是由于循环中AVP过多所致,但糖皮质激素在AVP缺乏时可以直接作用于肾小管,减低水的通透性,在AVP缺乏的情况下增加自由水的排泄。
六、AVP作用的细胞学机制
AVP作用小肾小管的机制:①AVP与管腔对面肾小管细胞膜上的V2受体结合;②激素-受体复合物通过鸟苷酸结合刺激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③环磷酸腺苷(cAMP)的生成增加;④c-AMP转移到腔面细胞膜上,激活膜上的蛋白激酶;⑤蛋白激酶导致膜蛋白磷酸化;⑥腔面膜对水的通透性增加,使水的重吸收增加。很多离子和药物能影响AVP的作用。钙和锂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对AVP的反应,也抑制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相反,氯磺丙脲增强AVP诱导的腺苷酸环化酶激活作用。
温馨提示:通过上述的介绍之后,相信您对于尿崩症的诱因能有了一些了解,也是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让您在生活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内分泌代谢急症》《泌尿与生殖系统合理用药》】
尿崩症在线咨询
更多
尿崩症都会引起什么病
当尿崩症患者怀孕时,尿崩症的状况会恶化,因为孕妇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这可以对抗抗利尿激素的抗利尿作用或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此外,怀孕期间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增加以及尿液中溶质的排泄增加了尿量。在整个怀孕期间,特别是中期,患者对抗利尿激素的需求增加,这通常会加剧尿崩症,并减轻产后尿崩症。
1个回答
老年人尿崩症饮食方案有什么?
老年人尿崩症方案平时应当留意,确保液体的供给,不要偏食,尤其是多排便蔬菜以及水果,以防离子紊乱,应当记24小时进出液体量。老年人要不能够要增强护理,防止摔倒,因为大多数都是由于垂体的炎症,另外可能会再次出现失水的情况,再次出现血液粘滞状态有可能引来脑血栓,等疾病。特别声明平日里应注意不要熬夜,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不要生气,不要抽烟喝酒。
1个回答
肾性尿崩症治疗
对于肾性尿崩症的救治,其救治原则是针对病因救治或对症救治,补足水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也就是说救治的关键就是需要有查寻清楚具体病因,采用对症救治的方法,还需要有消化好水量,不能够引发缺水,这样对身体健康会引发极为严重的干扰,具体治疗方法还是需要有根据个人身体状况,由主治医生来确认。救治培训是需要有作好的,虽然这个疾病对于正常的生存干扰是较大,但是也并非就不可以自愈,只是需要有时间。需要声明注意建议不要过度紧张,生活里避免受凉,要忌烟忌酒。
1个回答
出现尿崩症应该用哪些药治疗
尿崩症的特点是口渴过度和尿频。长期以来,尿崩症可伴发神经衰弱等临床表现。中枢性尿崩症是由暂时性或慢性神经垂体疾病引来的加压素缺少引来的。它的特点是代谢大量极稀的尿液和口渴。对于病因治疗,如果肿瘤可以手术摘除,可以动用加压素鞣酸二氢氯噻嗪。激素排泄减低局部抵抗力,由此产生的,堪用洁尔阴擦洗,效果不好,然后到医院仔细检查尿常规,然后口服消炎药治疗。如果肿瘤是肿瘤,手术摘除后症状可以缓解。无须常年用药。如果原因搞不清楚,需要有常年用药。注意电解液变动.
1个回答
尿崩症应该用哪些药治
尿崩症的特点是口渴过度和尿频。长期以来,尿崩症可伴发神经衰弱等临床表现。中枢性尿崩症是由暂时性或慢性神经垂体疾病引来的加压素缺少引来的。它的特点是代谢大量极稀的尿液和口渴。对于病因治疗,如果肿瘤可以手术摘除,可以动用加压素鞣酸二氢氯噻嗪。激素排泄减低局部抵抗力,由此产生的,堪用洁尔阴擦洗,效果不好,然后到医院仔细检查尿常规,然后口服消炎药治疗。如果肿瘤是肿瘤,手术摘除后症状可以缓解。无须常年用药。如果原因搞不清楚,需要有常年用药。注意电解液变动.
1个回答
尿崩症如何缓解?
您好,尿崩症主要是由于下丘脑处在神经垂体炎症或者血管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引来的。根据病因决定对症缓解方式一般采用替代疗法用鞣酸加压素注射液。是目前最理想的抗利尿剂。一定要留意防寒,防止着凉。平时一定要低盐饮食,干扰高盛饮料,始终保持水量能量平衡。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