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血吸虫病

>

绦虫病的病理生理

绦虫病的病理生理

  绦虫病的流行主要与猪的饲养方式和居民的生活习惯有关。由于居民随地大便、厕所简陋或猪圈与人厕连在一起,使猪能吃到患者粪便而使猪感染;猪的散养增加了猪的感染机会。人的感染则与居民饮食习惯直接相关。云、贵等地居民有吃生猪肉的习惯,如用火将猪毛烧掉后,将肉切成片蘸调料吃,因而感染率较高。

  一、疾病病因

  成虫外形和结构均与曼氏迭宫绦虫相似,但虫体较大,可长达10m,最宽处20mm,具有3000~4000个节片。头节的背、腹侧各有一条较窄而深凹的吸槽,雄生殖孔和阴道外口共同开口于节片前部腹面的生殖腔。虫卵近卵圆形,长55~76μm,宽41~56μm,呈浅灰褐色,卵壳较厚,一端有明显的卵盖,另一端有一小棘;虫卵排出时,卵内胚胎已开始发育。

  阔节裂头绦虫的生活史也与曼氏迭宫绦虫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其第二中间宿主是鱼类,人是主要的终宿主。成虫寄生在人、犬、猫、熊、狐、猪等食肉动物的小肠内。

  我国多数地区居民多因食用未充分煮熟的大块肉或带肉馅食品蒸煮时间不足或炒肉片时加温不匀,致使肉内的囊尾蚴未全部杀死而感染。故掌握烹调的温度和时间对预防感染很重要。用切过生肉的刀或菜板再切熟食,因囊尾蚴污染熟食也可导致感染。

  二、病理生理

  人体内寄生的裂头蚴一条者为多,也有2~3条,甚至多达十余条。病变部位视感染途径而不同,其基本病理变化为虫体的分泌物与排泄物或虫体死亡后引起嗜酸性肉芽肿及囊腔形成。囊腔内有盘曲的虫体及白色豆腐渣样渗出物,后者由凝固性坏死组织、纤维蛋白和少许红细胞组成,其中可见菱形、大小不一的夏科-雷登结晶。囊壁由肉芽组织组成,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间有上皮样细胞与异物巨细胞。囊壁最外层为纤维组织。

  温馨提示:人是曼氏头蚴的中间缩主,偶尔成为终缩主。裂头蚴在体内仍保持幼虫状态,具移行特性。幼虫进入肠道后附着在肠黏膜,其头部向黏膜下层伸入,直至穿透肠壁,进入腹腔,向上可透过膈肌进入胸腔;向下穿透腹壁在皮下组织、肌肉之间移行产生炎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最后形成嗜酸性肉芽肿。有时幼虫沿颈动脉上行,经破裂孔进入颅内,引起脑裂头蚴病。

血吸虫病在线咨询

更多

血吸虫病引起原因

血吸虫病的发生,主要包括这三个部分:1.传染源:日本血吸虫患者的粪便中含有活卵,为本病主要传染源。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皮肤,黏膜与疫水接触受染。3.易感性:人与脊椎动物对血吸虫普遍易感。血吸虫病是由裂体吸虫属血吸虫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亚、非、拉美的73个国家,患病人数约2亿。血吸虫病主要分两种类型,一种是肠血吸虫病,主要为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引起;另一种是尿路血吸虫病,由埃及血吸虫引起。

1个回答

血吸虫病危害大吗

血吸虫病是一种因为传染了血吸虫而致使的寄生虫病,该疾病对人体最大的危害不基于血吸虫本身而基于血吸虫的幼虫,血吸虫的幼虫会踏入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随血液循环游走全身并在某些器官内寄生。吸血了血吸虫幼虫的人体器官会再次发生炎症严重伤损病人的身体健康。需要声明注意建议保证饮食清淡,保持乐观的心态,提高免疫力。

1个回答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

血吸虫的散播有多个阶段所形成,首先是血吸虫的虫卵会随患病动物或人的类便排出来体外,这些虫卵遇水便会发育成血吸虫的幼虫毛蚴,毛蚴会在钉螺的体内吸血发育成尾蚴后踏入水中,当人碰触了这些疫水后尾蚴就会踏入人体引来传染。所以对血吸虫的预防工作主要就是不碰触疫水并歼灭钉螺。需要声明注意按照你的情况来看,要保持心情愉悦,不要过于劳累,注意饮食清淡,。

1个回答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问答?

您好,血吸虫是一种寄生虫,主要是通过粪便,皮肤碰触来散播的,预防工作被感染血吸虫病首先要防止身体直接接触到含有血吸虫幼虫的水,防止碰触江河湖泊和田水,如果必须碰触疫水时,必须穿防御衣裤守护好自己,不要直接吃极冷的食物,确保充足的深度睡眠。需求注意少食油腻,热量高的食物,保持乐观的心态,增强个人免疫力。

1个回答

血吸虫病的早期症状

如果病人接触到有钉螺游荡的疫水就有可能会传染血吸虫病,传染了血吸虫病病人早期会再次出现发烧、腹痛、恶心呕吐、淋巴结肿大、恶心、干呕、咳、肝区疼痛、肝脾肿大、痰中带血丝、大便黏膜带血等症状。绝大部分病人还会再次出现食欲不振、身体消瘦、脸色苍白等营养不良或者贫血的症状。需要声明注意针对你的治疗,定期复查,保持乐观的态度,提高身体免疫力。

1个回答

血吸虫病肝需要治疗吗?

你好,由于血吸虫病属于是血吸虫再次出现在人体门静脉系统致使传染引发了的疾病,通常情况下因为皮肤碰触疫水等受到感染,一般是再次发生了肝与结肠再次出现虫卵等情况致使再次出现了肉芽肿的症状表现出,患病之后需要有患者积极的实施救治,建议到正规医院仔细检查。特别声明注意劳逸结合,多晒被子,屋内勤通风,注意休息。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