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慢性子宫内膜炎

>

哪些药物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效果比较好

哪些药物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效果比较好

  哪些药物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效果比较好?对于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来说,能够及时接受治疗是十分关键的,以我国现有的医学水平,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方法有很多种,如药物治疗等等,一般药物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那么哪些药物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效果比较好呢?下面我们针对此问题进行具体介绍。

  地屈孕酮片:

  成分:主要成分为地屈孕酮,化学名为9β,10α-孕烷-4,6-二烯-3,20-二酮,分子式C21H28O2,分子量321.85。

  功能主治:地屈孕酮可用于治疗内源性孕酮不足引起的疾病,如—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继发性闭经—月经周期不规则—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经前期综合征—孕激素缺乏所致先兆性流产或习惯性流产—黄体不足所致不孕症。

  用法用量:痛经从月经周期的第5至25天,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每日2次,每次口服地屈孕酮1片(以地屈孕酮计10mg)。子宫内膜异位症从月经周期的第5至25天,每天口服地屈孕酮2-3次,每次口服地屈孕酮1片(以地屈孕酮计10mg)。功能性出血,止血的剂量,每次口服地屈孕酮1片(以地屈孕酮计10mg),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每日2次,连续5-7天。预防出血的剂量,从月经周期的第11至25天,每次口服地屈孕酮1片(以地屈孕酮计10mg),每日2次。

  妇炎消胶囊:

  成分:败酱草、天花粉、大黄、牡丹皮、苍术、乌药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行气化瘀,除湿止带。用于妇女生殖系统炎症,经痛带下。

  用法用量: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

  乳结康丸:

  成分:柴胡、郁金、枳壳、川芎、皂角刺、乳香、三棱、莪术、当归、党参、白芍、海藻、昆布、玄参、夏枯草、浙贝母、牡蛎。

  功能主治:舒肝解郁,化瘀祛痰,软坚散结,通络止痛。用于肝郁气滞,痰凝血瘀所致的乳房肿块,胀痛,有触痛,或固定痛,胸肋胀痛,胸闷不适,抑郁易怒,诸症随情绪变化而加重,以及乳腺增生病见于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口服。一次6g,一日3次,8周为一疗程。或遵医嘱。

  以上就是哪些药物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效果比较好的具体介绍,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只要各位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那么其治疗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慢性子宫内膜炎在线咨询

更多

子宫内膜炎都以后的生育影响大吗

子宫内膜炎。如果不能获得有效及时的救治。是会严重干扰你正常备孕的。子宫内膜炎主要还是由于外阴不清洁以及不洁的性生活引来的下行传染。 所以说必须留意始终保持外阴的清洁和卫生。防止有不洁的性生活。如果发觉...

1个回答

子宫内膜炎未治愈会影响胎儿吗?

子宫内膜炎未自愈怀上一般绝不会干扰胎儿的生长发育,但是怀上后有小产的风险,留意歇息,防止操劳,孕早期及孕晚期禁房事,留意仔细观察,如果有阴道出血,腹痛等不适及时复诊。子宫内膜炎未自愈怀上,临产时可能会...

1个回答

女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有什么

子宫内膜炎多数会有腰底部酸痛或者下腹部坠胀,也可能会有白带增多,痛经或者是月经量过多的现象,主要的原因跟宫颈炎,阴道炎,输卵管炎等传染有很大的关系,一般的情况下要用许多抗生素的药物实施救治,救治疾病的...

1个回答

什么叫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炎主要是指细菌经阴道宫颈下行,或者是输卵管上行,抵达子宫内膜,从而致使子宫内膜炎性发生改变,一般常与慢性宫颈炎和慢性输卵管炎同时拥有,所以当患子宫内膜炎时,要积极的实施救治,救治常以抗生素为基...

1个回答

子宫内膜炎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子宫内膜炎是常见的妇科炎症,建议您到正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用药治疗,外阴瘙痒,有黄色分泌物,考量是阴道炎症,建议同时用药治疗,用药期间不要有性生活,不要盆浴。平时留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

1个回答

子宫内膜炎有何症状怎么治

子宫内膜炎的症状抱括白带异常,颜色气味异常,腹部疼痛,不建议自行推测病症,如果再次出现以上症状考量妇科炎症的可能性居多,建议及时到医院妇科复诊,实施腹部B超和阴道分泌物检查,可以明确确诊,然后对症救治...

1个回答

检查出子宫内膜炎怎么办?

很高兴能为您解释问题。根据你所说的情况。目前确诊是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主要表现出为白带异常、下腹胀痛、肛门坠胀。同房不适。子宫内膜炎,可以中西医结合救治,而且妇科理疗。时间大概除了半个月约莫。救治时...

1个回答

有子宫内膜炎怀孕了怎么办?

你好患子宫内膜炎,怀上了,这种情况需要有特别注意,容易引来小产的可能会。首先需要有留意歇息,防止着凉,少碰触冷水还要严令禁止性生活。多吃许多新鲜的水果,蔬菜多吃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奶制品,豆制品等...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