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是外科危重病症之一,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中最常见的原因,约占50%以上。本病对患者的身体危害极大,因此治疗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针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诊断方法进行阐述。希望能对患者有所帮助。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诊断依据:
1、有典型溃疡病史(10%-15%的病人可无)。
2、呕血或柏油样便。
3、有回流代偿或休克表现。
4、上腹部压痛,肠鸣音活跃。
5、胃镜检查可发现出血源。
6、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有时可见造影剂从溃疡出血点处溢入消化道。
多数患者在出血前有溃疡病史,约10~15%溃疡病大出血患者,在出血前无溃疡病症状。一旦大出血患者都会出现如下征象:
柏油样便与呕血:多数溃疡大出血病例发病突然,出血多不伴有腹痛,患者大多先感觉恶心、眩晕及上腹部不适,随即呕血或柏油样便,或两者同时发生。呕血多系十二指肠以上消化道出血,而柏油样便在消化道任何部位均可出现,但有呕血者必然有柏油样便。就溃疡病而言,如突然大呕血,并不混有黑色血块,多为胃溃疡出血,而仅有柏油样便多为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休克:失血量在400毫升时,出现休克代偿期,面色苍白、口渴、脉搏快速有力,血压正常或稍高。当失血在800毫升时,可出现明显休克现象,出冷汗、脉搏细快,呼吸浅促、血压下降。
贫血:大量出血,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均下降。在早期由于血液浓缩,可能下降不明显,因此需短期反复测定,反复测定可以显示出血的严重程度,也可以显示出血是否仍在继续或已停止,并能得知治疗的效果是否良好。
其他症状:疡病大出血患者在休克阶段,不宜作繁杂的检查,但迅速而轻柔的查体仍有必要。有腹膜刺激症,可能同时伴有溃疡穿孔。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鉴别诊断:
溃疡病大出血应和各种上消化道出血疾病如门静脉高压症并发大出血,急性胆道出血,胃癌出血相鉴别。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检查诊断:
1、纤维胃镜检查,阳性率可达90%以上。
2、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有时可见造影剂从溃疡的出血点处溢入消化道。
其他疾病在线咨询
更多
免疫力低下的皮肤病有哪些
免疫力低下时容易发生的皮肤病,一般多是感染性的,如带状疱疹、脓疱疮、毛囊炎、真菌性皮肤病等。 免疫系统就相当于我们的防御系统,皮肤就相当于我们的防御屏障,当我们的免疫力低下时,患上某些皮肤病的几率就会增加,多是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皮肤病。最常见有:(1)病毒性皮肤病,如带状疱疹、风疹、麻疹、柯萨奇病毒疹;(2)细菌性皮肤病,如脓疱疮、毛囊炎,或者是局部的痤疮继发皮肤感染,也可以继发皮肤坏疽病等;(3)真菌性皮肤病,如足癣、手癣、体癣、股癣、糠皮孢子菌性毛囊炎、头癣等。 此外,长时间熬夜或者是精神压力过重导致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还可诱发过敏性疾病。所以平时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锻炼身体,保持相对愉快的心情。
1个回答
病毒感染发烧
经常患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烧,是由于体内的免疫调节功能下降所引起的。建议用中药调养,优点是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机体内在的免疫调节能力。虽然没有西药见效那么快,但是对于经常病毒感染的人来说是相当不错的,如果用头饱类的抗生素虽然见效快,但是治标不治本,而用中药调养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免疫力。所以一般也就不容易感冒了,如果发烧在38.5度以下,可以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可以用温热的毛巾擦拭患者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如果是发高烧在38.5度以上,可以用美林等药物,效果相当不错。
1个回答
病毒感染发烧会反复吗
病毒性感染的发烧是会反复的。病毒性感染的发烧通常会出现头痛、发热等症状,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甚至会导致病毒侵袭组织器官,危及患者的生命。在出现以上症状时,建议及时赶往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治疗。患者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少熬夜,多喝温水,多运动,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习惯,避免引发炎症。
1个回答
病毒感染发烧八天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乱用药。首先要去医院检查血常规,判断是细菌感染亦或病毒感染。然后有些诊所不具备检测条件,所以都是靠经验来判断的,这样会有误差,因为短期发热对身体不会有很大影响,但如果持续发热对人有影响,很可能还会有其他并发症,确定哪种感染能更好的对症治疗,毕竟发烧不是小事,不能忽视。
1个回答
宝宝身上红疙瘩发烧
孩子发烧,身上起红疙瘩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局部皮肤粘膜过敏反应、蚊虫叮咬、皮下细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也有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的出疹性疾病,常见的有水痘、麻疹、猩红热、幼儿急疹,都有可能引起发烧,以及起红疙瘩。还应该采用相应的药物进行退烧治疗。需要尽早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体格检查,同时抽血检查血常规,明确病因。
1个回答
宝宝发烧五天
小孩发热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孩子发热大部分是感染引起。常见的呼吸道感染,例如: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消化道感染,例如:肠炎等等都可以出现发热症状,孩子如果已经发热5天了,需要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儿科医生会根据孩子发热的特点和其他伴随症状、查体的结果,结合一些必要的相关化验检查,明确发热病因后对症治疗。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