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其他疾病

>

纵隔气肿的预防与护理

纵隔气肿的预防与护理

  纵隔气肿患者应根据积气量多少和临床症状轻重决定治疗方案。对积气量少,症状不明显者不需特殊治疗,气体在1~2周内常可自行吸收。对积气量大,压力高,致使纵隔器官受压出现呼吸循环障碍者,可经胸骨上切口行排气减压术。伴有大量皮下气肿者可行多部位针刺排气或小切口排气。酌情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或控制感染。预防纵隔气肿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

  纵隔气肿的症状轻重不一,主要与纵隔气肿发生的速度,纵隔积气量的多少,是否合并张力性气胸等因素有关,少量积气患者可完全无症状,仅于胸部X线片上见纵隔气肿的征象,积气较多,压力较高时,患者可感胸闷不适,咽部梗阻感,胸骨后疼痛并向两侧肩部和上肢放射,纵隔内大量积气或合并有张力性气胸等症状。

  纵隔气肿患者一旦病发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剧烈呕吐而致食管破裂,食管外伤等,做各种检查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食管、气道等组织。

  纵隔气肿(mediastinal emphysema)是指因各种原因使空气进入纵隔胸膜内结缔组织间隙内聚积。可以是自发性,胸部创伤、食管穿孔、医源性因素等。该症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文献报道发病率自0.04%~1%不等,成人亦不少见。

  纵隔气肿的症状轻重不一,主要与纵隔气肿发生的速度、纵隔积气量的多少、是否合并张力性气胸等因素有关。少量积气患者可完全无症状,仅于胸部X线片上见纵隔气肿的征象。积气较多、压力较高时,患者可感胸闷不适,咽部梗阻感,胸骨后疼痛并向两侧肩部和上肢放射。纵隔内大量积气或合并有张力性气胸者,临床表现危重,严重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发绀明显,若不及时抢救可很快危及生命。

  纵隔气肿的预防:

  1、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剧烈呕吐而致食管破裂,食管外伤等,做各种检查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食管、气道等组织。

  2、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3、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纵隔气肿的护理:

  1、纵隔引流术后护理:除按常规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外,应密切注意两肺的呼吸音,如出现痰鸣音应及时报告医生,加强雾化吸入,雾化液为0.9%氯化钠注射液30ml,加庆大8万u,地塞米松5mg,3次/天,以消炎和稀释痰液。定时沿颈、胸部积气区向引流管处挤压排气,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滑脱。本组由于护理细心,无出现意外的事情,病人满意。

  2、皮下留置粗针头的护理:粗针头用胶布固定好,并盖一层无菌纱布,每隔1-2h沿皮下气肿区域向粗针头方向挤压排气。每班要床头交班所置针头的枚数,加强夜班巡视,以防针头刺伤病人。每天4次用75%酒精消毒留置针头周围,防止感染。本组元出现意外的针头刺伤和感染等并发症。

  气胸和纵隔气肿的关联:

  由于哮喘急性发作时气体潴留于肺泡,使肺泡含气过度,肺内压明显增加,哮喘已并发的肺气肿会导致肺大泡破裂,形成自发性气胸。重症哮喘需要机械通气治疗时,气道和肺泡的峰压过高,也易引起肺泡破裂而形成气压伤,引起气胸甚至伴有纵隔气肿。

其他疾病在线咨询

更多

免疫力低下容易患哪种病?

免疫力低下容易患感染性疾病。 免疫力是人体的防御机制,免疫力正常时,可以及时清除病原体、人体发育异常的细胞、人体内衰亡的细胞及其产物,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免疫力低下时,人体容易发生细菌、病毒、真...

1个回答

免疫力低下的皮肤病有哪些

免疫力低下时容易发生的皮肤病,一般多是感染性的,如带状疱疹、脓疱疮、毛囊炎、真菌性皮肤病等。 免疫系统就相当于我们的防御系统,皮肤就相当于我们的防御屏障,当我们的免疫力低下时,患上某些皮肤病的几率就会...

1个回答

发烧引起疱疹的原因是什么

发烧引起的疱疹可能为带状疱疹。带状疱疹主要是由于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发病的直接原因为潜伏的病毒被激活,主要原因可能为患者的免疫力降低。 曾患水痘的成年人体内“潜伏”有...

1个回答

病毒感染发烧

经常患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烧,是由于体内的免疫调节功能下降所引起的。建议用中药调养,优点是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机体内在的免疫调节能力。虽然没有西药见效那么快,但是对于经常病毒感染的人来说是相当不错的,如果用头...

1个回答

病毒感染发烧会反复吗

病毒性感染的发烧是会反复的。病毒性感染的发烧通常会出现头痛、发热等症状,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甚至会导致病毒侵袭组织器官,危及患者的生命。在出现以上症状时,建议及时赶往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治疗...

1个回答

病毒感染发烧八天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乱用药。首先要去医院检查血常规,判断是细菌感染亦或病毒感染。然后有些诊所不具备检测条件,所以都是靠经验来判断的,这样会有误差,因为短期发热对身体不会有很大影响,但如果持续发热对人...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