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肺大泡

>

肺大泡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肺大泡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肺大泡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肺部病损,故无有效的药物治疗。肺大泡的危害很大,气胸是肺大泡最常见的并发症,其次还有血胸和感染等并发症。常见如下:

  1、自发性气胸

  肺大泡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在突然用力,如剧烈咳嗽,提重物或体育运动时压力突然增加,肺大泡破裂,气体自肺内进入胸膜腔,形成自发性气胸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气急,心慌,脉搏加快等,气胸使胸膜腔负压消失,气体压缩肺组织使其向肺门部萎陷,萎陷的程度取决于进入胸腔的气体的多少,以及肺及胸膜原有病变的病理情况,进入胸腔的气体量大,肺组织原有病变轻,顺应性尚好的,肺萎陷较多,有时可达到一侧胸腔的90%,气体迅速进入胸腔,肺组织急速萎缩,则症状严重,甚至有发绀,如果患者除肺大泡以外,尚合并有肺气肿,肺纤维化,肺组织长期慢性感染等病变,肺大泡破裂时虽然有一部分气体进入胸腔,而肺组织萎陷程度可以较轻,但因为患者原有肺功能已减退,症状也较重,X线可见被压缩的肺形成的气胸线,如果有粘连存在,则气胸线不规则,肺大泡破裂后,其中一小部分裂口较小,肺组织萎缩后裂口自行闭合,漏气停止,胸腔积气逐渐吸收,胸腔负压恢复,肺复张痊愈。

  2、张力性气胸

  若肺大泡破裂后形成活瓣,吸气时胸腔负压增高,气体进入胸腔,呼气时活瓣关闭,气体不能排出,尤其是咳嗽时,声门关闭气道压力增高,气体进入胸腔,声门开放后,气道压力减低,裂口又闭合,每一次呼吸和咳嗽都使胸腔内气体量增加,就形成张力性气胸,张力性气胸时患侧肺组织完全萎缩,纵隔被推向健侧,在健侧肺组织亦被压缩的同时心脏大血管移位,大静脉扭曲变形,影响血液回流,造成呼吸循环严重障碍,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脉快,血压下降,甚至窒息,休克,患侧胸廓隆起,多伴有患侧皮下气肿,气管明显向健侧移位,病情危重,常需要急诊处理。

  3、自发性血胸

  肺大泡引起的自发性血胸,多数由肺尖部的大泡或大泡周围的肺组织与胸顶粘连及粘连撕裂活动出血,粘连带中的小动脉直径可达0.2cm,血管起源于体循环,压力较高,同时胸腔内是负压,更增加了出血的倾向,另外,由于肺,心脏,膈肌运动的去纤维化作用,胸腔内的血液不凝固,因此出血很难自动停止,临床症状可因出血的快慢而不同,出血缓慢时,患者可表现为逐渐加重的胸闷,呼吸困难,X线可见膈角变钝,或胸腔积液的抛物线影像,出血迅速时,短期内可以有休克表现。

  4、自发性血气胸

  肺大泡及周围肺组织与胸壁的粘连被撕裂时,如果粘连带中有血管破裂,同时肺组织也被损伤,就形成自发性血气胸。

  5、肺大泡继发感染

  多数情况下,肺大泡均发生在八级以上支气管远端,绝大多数是不感染的,但如果引流支气管堵塞,肺大泡支气管内充满炎性分泌物,患者可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感染症状,有时经抗感染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而胸片上感染的征象仍可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本文由上海明珠医院呼吸内科供稿】

肺大泡在线咨询

更多

肺大泡治疗较好方法

肺大泡反复感染者,在控制感染后建议行手术治疗,肺大泡手术的原则是既要解除肺大泡的压力,又要尽可能保留有功能的肺组织,不可轻易做肺叶切除术。一些特殊人群的肺大泡患者,虽然肺大泡比较小,且没有临床症状,也...

1个回答

肺大泡是什么病引起的

肺大泡并不是由什么疾病引起,而是肺大泡本身就是一种疾病,是一种原发性为主的疾病,也就是说大多数是由先天遗传所决定或者说是体质所决定,比如α1抗胰蛋白酶先天性的缺乏,就容易出现肺大泡。当然,肺大泡,也可...

1个回答

我十岁的时候,得过一次肺大泡,那时候不严重,但是为了全治好,

你好,肺大泡的构成和肺炎,结核感染都有关系,一般是不需要救治的,你目前没任何的症状,用不着忧心的,不需要救治,平时留意防寒,防止受寒感冒,别用力剧烈咳就可以。需要强调的是注意多休息,不要过多活动,还要...

1个回答

新生儿肺大泡能自愈吗

新生儿肺大泡是不能自愈的,再次出现这种情况之后必须要带孩子到胸科实施仔细检查,较小的肺大泡可以实施保守救治仔细观察,如果是比较大的肺大泡是必须要实施手术救治的。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多留意仔细观察孩子的身体...

1个回答

心悸和肺大泡有关吗

心颤和肺大泡有一定的关系。肺大泡是大泡性肺气肿,是由于各种因素使肺泡破裂,并相互溶合。多是由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引来,如果长时间不能获得压制,可引来肺动脉高压,长期肺动脉高压,引发患者心力衰竭,就会再...

1个回答

肺上有肺大泡有没有的治疗和药物治疗?

你好,肺大疱的诊断主要通过CT仔细检查就可以,而救治方面,绝大部分肺大疱不需要特殊救治,只有当在痱子边缘较大的肺大泡,有破碎逆反心理才可以考量手术救治。正常的肺大泡绝不会有症状,只有易发的肺大泡,逐渐...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