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玻璃体混浊

>

治疗玻璃体混浊有效的方法有哪些

治疗玻璃体混浊有效的方法有哪些

  治疗玻璃体混浊有效的方法有哪些?近视是比较容易诱发玻璃体混浊的,这种情况的玻璃体混浊不易治疗,而且玻璃体混浊的出现给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该疾病患者应该及时治疗。那么,治疗玻璃体混浊有效的方法有哪些?为了大家的健康,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药物治疗玻璃体混浊

  首先应检查及针对玻璃体混浊病因做治疗。如为炎症性者宜治病原,必要时局部或全身加用皮质类固醇,如为出血性者,止血用维生素K、止血敏、安络血、凝血质、凝血质、止血芳酸及止血的中药等。对于早期血栓可试用抗凝疗法,如选用肝素、新双香豆素及纤溶酶制剂等。但要定时检查凝血酶原时间,警惕全身出血。

  中医治疗炎性玻璃体混浊

  1、湿热内蕴证:多因湿热内蕴,浊气上犯,熏蒸神膏;眼前黑影浮动,多呈法状、絮状混浊,视物昏矇;胸闷纳呆,头重、神疲;苔黄腻,脉滑。治宜清热化湿。三仁汤加减治疗炎性玻璃体混浊:薏苡仁20g、白蔻仁6g、白通草 6g、竹叶10g、法半夏10g、厚朴10g、益母草10g、猪苓10g、泽泻10g。

  2、阴虚火旺证:多因肝肾阴虚或久病伤阴,眼前黑影飘浮,如蚊蝇飞舞,视物模糊,眼干涩,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滋阴地黄汤加减治疗炎性玻璃体混浊:生地黄15g、山药10g、山茱萸 10g、楮实子10g、丹皮10g、决明子10g、木贼草10g、菊花10g、知母10g、黄柏10g。

  手术治疗玻璃体混浊

  对于为时较久,比较浓厚,应用内科疗法不能吸收的,特别是已形成机化膜有牵引视网膜倾向者,应及时考虑手术治疗,但对于病情不稳定容易再出血者,如糖尿病性等,应行玻璃体切除术。玻璃体切除术是一种新型眼科显微手术,其基本的作用是切除混浊的玻璃体或切除玻璃体视网膜牵拉,恢复透明的屈光间质和促进视网膜复位,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以恢复患者视功能。

  以上就是治疗玻璃体混浊有效的方法有哪些的具体内容,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只要各位患者能够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那么其治疗效果还是十分好的。

相关阅读:
眼睛玻璃体混浊如何治疗效果好

玻璃体混浊在线咨询

更多

玻璃体混浊,眼前有黑影飘动,怎么治疗?

你这个情况考量是飞蚊症,目前你可以用胺碘肽眼液,这类药物可增进玻璃体血液循环,协助炼化浑浊。 指导意见: 平时可以适当食补,比如说动物的肝脏类、桂圆、荔枝、胡萝卜、枸杞等等;平时可以做个眼保健操,留意不要疲劳、不要加班、不要过度用眼。需求注意平时合理搭配饮食,多吃健康的蔬菜,水果以及适当的和菊花茶等。

1个回答

玻璃体混浊的用药禁忌有哪些?

对于玻璃体混浊的话,首先要到医院的眼科,让医生给做个眼底检查,看是什么原因致使的玻璃体混浊。如果是病理性玻璃体混浊的话,需要有及早的实施救治。如果是单纯的生理性玻璃体混浊的话,一般无须救治,在平时的话可以动用许多稳定微循环的药物。特别声明不要熬夜玩手机,会增加眼睛负荷,让眼睛肌肉变的紧张。

1个回答

眼睛的玻璃体混浊会导致什么病?

生理性玻璃体混浊多数会再次出现许多飞蚊症现象,如果只是轻微的玻璃体混浊,不需要过多的解决,留意眼部歇息,慢慢就可以使症状彻底恢复,但是比较严重的玻璃体混浊可能会就会引来许多视物异常的症状,干扰患者日常的生存,而且可能会是因为许多疾病原因致使的玻璃体混浊现象,是需要有及时寻到病因实施救治的。特别注意平常可以用温水热敷眼部,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

1个回答

眼贴能治好眼睛玻璃体混浊吗?

眼贴不可能治好,玻璃体混浊,应该是没效用的。眼睛可能会对纾解视疲劳,有一定的效用,而玻璃体混浊有许多原因,如果是生理性的玻璃体混浊,可以用不着任何救治救治,仔细观察就可以了,如果是病理性的玻璃体混浊,需要有进一步的查寻原因,赶紧对症解决。需要强调的是平时可以多吃一些清肝火明目的食物,比如柚子,菊花茶等。

1个回答

年轻人玻璃体混浊怎样治

年轻人再次出现玻璃体混浊大多数容易再次出现视物模糊的症状,可能会是因为以前受外伤,或者最近这段时间用眼过度致使玻璃体变性,一般救治上早期是先外用许多纾解眼疲劳的眼药水,具体用药谨遵医嘱。后面如果进一步扩张的话,可能会要考量实施手术救治。需求注意平时要清淡饮食,多锻炼,定期复查。

1个回答

玻璃体混浊,有飞蚊,眼睛干涩,畏强光怎么办?

眼睛干涩,酸痛,考量干眼症,而飞蚊症是玻璃体混浊引来的。如果是干眼症,一般还是考量留意歇息,眼皮可以做冷敷,平时用人工泪液类眼药水救治。而飞蚊症绝大多数患者是生理性玻璃体混浊引来的,一般也没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也可以偿试眼药水,以及中草药救治。需求注意平时工作写作要注意坐姿,避免让视觉细胞过度疲劳。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