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百日咳

>

婴儿百日咳死了

婴儿百日咳死了

婴儿百日咳死了,这事儿听起来就让人揪心.百日咳本来不是什么罕见病,但真要摊上一个婴儿,那就不是小事了。很多家长一开始可能以为就是咳嗽,结果越咳越厉害,最后才发现是百日咳,耽误了治疗,悲剧就发生了。

我认识一个朋友,她家孩子才三个月,咳得脸都紫了,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医生说这孩子感染百日咳后,肺部功能急剧下降,加上年龄太小,免疫系统还没发育好,根本扛不住......百日咳的咳嗽特别有特点,是一阵一阵的,像鸡叫一样,咳完之后喉咙“咕”地一声,听着就难受.婴儿咳得连奶都吃不了,有时候还会咳吐,整个人都脱水了。

其实,百日咳是可以通过疫苗预防的.现在国家有免疫规划,小孩出生后几个月就要打百白破疫苗。但有些家长不重视,觉得孩子小不会得病,或者听说疫苗有副作用,干脆就不打了.这其实是大错特错。百日咳的病死率虽然不高,但对小婴儿来说,尤其是六个月以下的,风险非常高。

还有一个问题是,百日咳早期症状跟普通感冒差不多,流鼻涕、打喷嚏 轻微发烧,家长根本不会太在意。等咳嗽严重了才去看病,这时候已经发展到中后期了,治疗起来就更难了。而且啊百日咳传染性特别强,通过飞沫传播,家里只要有一个人得了,其他人特别是孩子、老人很容易被传染。

有的家庭是爷爷奶奶带孩子,老人可能有点咳嗽也没当回事,结果传染给了孙子。孩子小,抵抗力差,一咳就是几周甚至几个月,大人看着都心疼......百日咳的病程很长,才叫“百日咳”,不是说咳一百天,而是说病程可能拖得很久.

现在有些地方医疗条件差,医生经验不足,也容易误诊!比如把百日咳当成支气管炎或者肺炎来治,用药不对,耽误了治疗时间。其实百日咳确诊不难,做血常规或者鼻咽拭子检测就能发现.治疗上一般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比如红霉素、阿奇霉素,但越早用效果越好!

还有个问题,就是抗生素滥用。有些家长一看孩子咳得厉害,就自己去药店买药给孩子吃,结果没对症,反而耽误病情。百日咳不是随便吃点止咳药就能好的,用针对性的抗生素。而且啊用药时间也得够,不能吃几天觉得好了就停药,容易复发。

最让人痛心的是,有些孩子本来可以救回来的,但因为家人对疾病不了解,或者拖延就医,最终病情恶化。婴儿不会说话,只能哭闹,家长要是没经验,根本不知道孩子有多难受.等到孩子咳得脸色发青、呼吸困难才送医院,已经太晚了......

还有一点很多人不知道,百日咳在夜间特别严重,孩子一到晚上就咳得厉害,大人也跟着睡不好。长期咳嗽会影响孩子的进食、睡眠和发育.有些孩子咳得肋骨都断了,或者引发脑出血,后果非常严重.

预防百日咳其实不难,关键是按时打疫苗。除了孩子要打,孕妇在怀孕后期也应该接种百白破疫苗,这样可以通过胎盘把抗体传给孩子,孩子出生后就有一定的免疫力.还有家里人 看护人也打一针,避免把病菌传给婴儿.

但现实是,很多人根本不了解这些.有些人觉得打疫苗是多此一举,有些人怕副作用不敢打,还有些人根本没这个意识.等到孩子真的得了病,后悔也来不及了......

现在百日咳病例在一些地方有回升的趋势,这跟疫苗接种率下降有关系。这几年因为各种谣言,一些家长不敢给孩子打疫苗,结果百日咳又开始流行了.其实疫苗是人类对抗传染病最有效的工具之一,不能因为一些不实信息就放弃保护孩子的机会。

,婴儿百日咳死亡这件事,背后反映出的不只是一个疾病的问题,还有公众健康意识、医疗资源分布 家庭教育观念等多个层面的问题。希望更多人能重视起来,别让这样的悲剧再发生了。孩子那么小,还没来得及看看这个世界,就因为一个可以预防的病离开了,真的太可惜了......

看完“婴儿百日咳死了”这篇文章,希望你每天醒来都轻松自在,腰不酸,背不痛。动一动,身体更灵活,也更少生病。健康小贴士:每天晒晒太阳,补点维生素D,整个人都会更有精神!

百日咳在线咨询

更多

宝宝总干咳怎么办

宝宝总是干咳,在选择用药上需要引起重视,有可能是过敏性咳嗽导致,也有可能是咽喉部的不适,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来说,有咽炎或者扁桃体炎的患者很容易导致干咳情况的发生,因此需要到医院就诊,检查咽喉部的...

1个回答

患了慢性咳嗽怎样治疗

慢性咳嗽也要去医院做胸部X线检查、血常规检查等,如果没有发现感染迹象,说明是过敏或者是神经性的咳嗽,也可能是急性期治疗不彻底引起的。可以只选用一些止咳的药物进行治疗。有痰时,使用鲜竹沥口服液、氨溴索口...

1个回答

患了慢性咳嗽干咳怎样治疗

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时间持续8周以上的咳嗽,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有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呼吸系统的疾病,患者病情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1、咳嗽变异性哮喘:可遵从哮喘疾病的治疗原则,临床主要是抗嗜酸粒细胞炎症的治疗...

1个回答

孩子嗓子有痰,总干咳应该怎么治疗?

病人嗓子有痰,表现出为轻咳的情况。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细菌性的传染,有可能是百日咳杆菌,或者其他的细菌性传染,因此需要有积极运用抗生素压制传染,并且运用大幅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彻底清除体内的病原体。对症可...

1个回答

总干咳是怎么回事?

总是再次出现轻咳的症状,一般是要去医院做个肺部ct仔细检查,来理解可有再次出现肺部的肿瘤,如果再次出现有肺部肿瘤的话,一般可以采取手术的办法来实施摘除救治,平时也要留意增强身体锻练来大幅提高人体的抵抗...

1个回答

儿童慢性咳嗽

如果儿童咳时间低于4周,并没有其他的症状,仔细检查也没再次出现其他的炎症,属于慢性的咳。首先确认是不是因过敏性引来的咳同时如何有细菌感染,引来的咳症状对症救治,平时要让孩子多喝水,逃离致使过敏的东西,...

1个回答

患有慢性咳嗽吃什么可以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口服药物并不能够超越治疗的目的,只好通过口服药物或者是食疗的方法纾解症状,稳定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免引来肺气肿或者是肺心病等并发症。具体的治疗方案要根据患者咳咳痰的症状来选择,如果咳咳...

1个回答

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吃什么药好?

支气管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病情的话,也是比较复杂的。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间要及时的服食清肺凉血的药物以及消炎的药物来实施救治,并且在饮食上要留意不要吃辛辣油腻刺激的食物,要饮食清淡,多喝水。而且...

1个回答

慢性咳嗽总是不好是什么原因

长期慢性咳嗽,很有可能是支气管扩张,由于尿道结构再次发生发生改变,并且伴发传染的现象,所以再次出现长期咳的情况,需要有积极的运用抗生素压制传染,并且引流痰液,如果经过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病情比较局限的病...

1个回答

长期慢性咳嗽,怎么治疗?

长期慢性咳嗽,考量是患上了支气管炎肺炎等。支气管炎肺炎多属于是细菌性引来的炎症,因为咳时间比较长,耐药性也比较强。建议你较好能采取中草药调养救治,在救治过程中要尽量多喝水,多留意清淡饮食,留意防寒,以...

1个回答

可能关注

桐梓17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汇总(附各机构详细地址) 修文13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一览(附正规机构选择指引) 开阳13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一览(附全新鉴定机构名录) 彭水17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一览(2025年更新) 安吉11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揭秘(附各机构详细地址) 长兴11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手册(附正规机构选择指引) 德清11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手册(附鉴定机构地址大全) 象山12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手册(附全新鉴定机构名录) 云和11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手册(附鉴定机构地址一览表) 景宁11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手册(附机构名单合集) 庆元11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手册(附各机构详细地址) 松阳范围内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汇总(附各机构详细地址) 遂昌范围内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一览(附正规机构选择指引) 缙云范围内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一览(附鉴定机构地址大全) 青田范围内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一览(附全新鉴定机构名录) 嵊泗范围内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一览(2025年更新) 岱山范围内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一览(附鉴定机构地址一览表) 龙游范围内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一览(附机构名单合集) 开化范围内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一览(附各机构详细地址) 常山范围内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揭秘(附正规机构选择指引) 美姑12家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合集(附2025年鉴定流程要点) 新邵13家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揭秘(附2025年鉴定流程要点) 雷波12家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汇总(附2025年正规机构指引) 华容12家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手册(附2025年正规机构指引) 金阳12家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汇总(附2025年正规亲子鉴定地址) 岳阳12家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手册(附2025年正规亲子鉴定地址) 昭觉12家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汇总(附2025年鉴定地址大全) 湘阴12家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手册(附2025年鉴定地址大全) 布拖12家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汇总(2025年全新鉴定机构名录) 平江12家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手册(2025年全新鉴定机构名录) 普格12家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汇总(附详细地址) 宁南12家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汇总(2025年更新) 衡山15家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手册(附详细地址) 豆角叶上有白癜风 会东12家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汇总(附2025年机构地址一览表) 衡东15家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手册(2025年更新) 会理12家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汇总(附2025年机构名单合集) 祁东15家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手册(附2025年机构地址一览表) 德昌12家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汇总(附2025年鉴定流程要点) 渠县11家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一览(附2025年正规机构指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