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应该怎样进行避孕套的选购,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避孕套较好,那么避孕套应该怎样进行选择呢?看看下面对避孕套选择方法的介绍。
1.避孕套的产品分类并无明确规定,一般来讲,按照避孕套的标称宽度,可分为大、中、小3种。标称宽度为55毫米的避孕套相当于以前沿用的规格Φ35或大号避孕套;标称宽度为52毫米的避孕套相当于Φ33即中号避孕套;标称宽度为49毫米的避孕套相当于Φ31即小号避孕套。
如果用较大的避孕套,容易滑脱在阴道内,造成精液泄漏导致避孕失败;避孕套过小时,不仅使勃起的维持受限,而且容易导致避孕套破裂造成意外怀孕。因此选购避孕套时,应选购标称宽度适合于自己的产品。
2.按照避孕套的厚度,可分为普通型、薄型、超薄型。所谓厚度,指的是避孕套的单层壁厚,一般为0.04~0.07毫米,最薄的为0.03毫米。日本人是生产超薄型避孕套的先驱,他们也喜欢用薄的避孕套。美国人多使用厚壁(0.05~0.07)避孕套。有些市售避孕套标称超薄0.02毫米,实际上经检测均达不到这一厚度。超薄型的避孕套可以减少房事时的异物感,偏厚的避孕套可以增加使用时的防破裂保险系数。如果使用超薄型的避孕套,应选购优质品牌的产品。
3.避孕套的形状为圆柱形,具体可分--A.普通型(光面或平面型):顶端有贮精囊,体部平滑;B.尖端膨大型;C.紧缩型:在避孕套的体部制成1~4个绞窄段。
4.从对避孕套体部胶膜的表面加工来看,有颗粒型、螺纹型之分。颗粒型又有大小颗粒之分。罗纹型还称环纹型。这种加工处理的避孕套或多或少可以增加对阴道壁的刺激,提高性生活质量。以上两种类型的避孕套常常被称为异型避孕套。
5.润滑型避孕套根据润滑剂的不同,有硅油型避孕套和水溶性避孕套之分。初期生产的橡胶避孕套均无润滑剂,使用时由于过分干涩常引起套膜破裂或损伤阴道粘膜,美国人最先在避孕套上涂抹甘油和乙二醇等润滑剂,1960年开始使用硅油。我国早年生产的避孕套以滑石粉作润滑隔离剂,因滑石粉常导致慢性宫颈炎及皮肤过敏症而被淘汰。
从80年代起,我国开始使用甲基硅油润滑剂,它不但具有润滑作用,而且无任何刺激性,既卫生又适用。近年来我国市场上又出现了水溶性润滑剂的避孕套。
避孕在线咨询
更多
带避孕套能感染梅毒吗
避孕套也有可能感染梅毒。首先,梅毒对身体极具破坏性,虽然避孕套有一定的预防能力,但效果不是100%。如果使用的方法不正确,也是非常危险的。性交前避孕套必须戴在勃起的阴茎上,射精后阴茎变弱前用手抓住避孕套口的边缘,这样阴茎和避孕套就可以一起从阴道中出来。生活中避孕套使用失败率也相对较高,特别是对于一些质量差的避孕套,需要特别注意。此外,避孕套保护范围有限。
1个回答
什么避孕措施安全
可以选择的避孕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安全期避孕、体外排精、避孕套避孕、避孕环避孕、短效口服避孕药避孕、长效避孕药避孕、事后避孕药避孕等多种。其中选择比较多的是避孕套避孕、避孕环避孕、以及短效口服避孕药,与其他避孕方式相比,这几种方式成功率相对高,不良反应也相对小些。避孕套避孕成功率在80%以上,有时会由于使用不当造成避孕失败。避孕环避孕成功率在99%以上,但有时会有腰酸、腹痛、月经紊乱等不良反应,但这些不良反应大多几个月以后就会消失。短效口服避孕药避孕,避孕效果也在99%以上,但个别人会有乳腺增生等不良反应。
1个回答
吃了避孕药月经紊乱怎么办
多数避孕药是一种孕激素类药物,会引起体内激素水平紊乱,出现月经紊乱的情况。出现月经紊乱后要停止使用避孕药,改用其他方式避孕,一般使用避孕药时间较短的可以在停药后1-3个月内自行恢复正常。还有一部分女性难以恢复正常,需要进行激素水平等检查,明确病因后再行进一步治疗,如黄体酮、复方炔诺酮等,也可以使用针灸、口服中药进行调理治疗。
1个回答
安全期没避孕怎么办
安全期同房的话,如果没有做避孕措施的话,怀孕的几率也是比较低的,毕竟在安全期女性排卵的几率也比较小,所以如果没有做避孕措施的话,可以自己留意观察一下,实在担心的话建议可以服用事后避孕药。安全期一般是指女性,月经前后一周左右的时间,这时间并不是排卵期,所以怀孕的几率很小。但为了自身安全考虑在同房的过程中可以使用避孕套来进行避孕。
1个回答
吃了避孕药做了怎么办
女性服用避孕药是会影响内分泌的,大多数妇女月经会按时来潮,也有一部分妇女月经提前或延迟。如果月经延迟一周,应该做尿妊娠试验,以明确是否避孕失败。对于月经时间需要先观察三个周期看看,如果要是没有改善,那就要到医院检查一下,再根据情况来调理。避孕药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导致月经周期改变,不过一般在3个周期左右会恢复正常。
1个回答
吃了避孕药怎么办
怀孕以后又吃了避孕药,如果有生育需求,可以到正规的医院做一些检查,确保宝宝一切健康的情况下继续怀孕,同时也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太过于紧张,还要保持饮食和睡眠都有一定的规律。日常生活中应该多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更不要过度的劳累,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尽量不要吃一些生冷刺激油腻的食物,适当的进行活动,提高自身的抵抗能力和免疫力,也要注意保暖。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