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成人发热待查

>

经常容易中暑

经常容易中暑

夏天一到,人就容易犯困、没精神,特别是中午那会儿,太阳毒得像火球一样,晒得皮肤发烫。有时候走在路上,突然觉得头晕晕的,胸口闷闷的,整个人像是被抽了骨头似的,软趴趴的提不起劲来.这时候,你可能已经中暑了.

我身边就有个朋友,每次气温一高就开始喊热,出汗特别多,动不动就坐地上喘气。他说自己从小就怕热,小时候在操场上跑两圈就脸色发白,嘴唇干巴巴的,眼睛也睁不开。那时候家里人还不太当回事,以为只是体质差一点,结果长大后还是老样子,甚至更严重了。

其实中暑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轻一点就是头昏脑胀 恶心呕吐 心跳加快,严重的可能会晕倒、抽搐,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老人和小孩,还有平时身体就不怎么好的人,更要小心.

很多人觉得中暑嘛,喝点水 吹吹风就好了.可实际上并不是这么简单。喝水是的,但光喝水远远不够.因为人在大量出汗的时候,不只是水分流失,体内的盐分也会跟着一起排出去。如果只补水不补盐,反而会让体内电解质失衡,情况更糟。

我自己也有过一次经历.那天天气特别热,大概有三十七八度的样子,我在外面办完事回来,感觉喉咙干得冒烟,脑袋嗡嗡响。回到家第1件事就是冲进厨房灌了一大杯凉水,然后坐在空调底下猛吹......结果越吹越不舒服,胃里翻江倒海的,差点吐出来.后来才知道这是典型的“热伤风”,也就是中暑的一种表现。

中暑之后应该怎么做呢?,要赶紧找个阴凉的地方坐下或者躺下,把衣服解开,让身体散热.,是用温水而不是冰水慢慢补充水分,避免刺激肠胃!再者,可以擦擦脖子、腋下、大腿根这些地方,帮助降温.如果症状比较严重,比如意识模糊、体温过高,就得立刻送医院,别耽误。

还有一个问题,很多人喜欢一热就吃冰棍 喝冰镇饮料,觉得这样最解暑。其实不然,冷饮虽然一时爽快,但它会让你的身体产生反作用。因为冰冷的东西进入体内后,会让血管收缩,反而不利于散热,还可能引起腹泻或者胃痉挛。

说到预防中暑,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提前做好准备。比如尽量避开中午前后出门,出门时戴帽子、遮阳伞,穿宽松透气的衣服。另外呢,饮食上也要注意清淡一些,多吃瓜果蔬菜,少吃油腻辛辣的东西.平时也可以适量喝点绿豆汤 酸梅汤之类的消暑饮品,既解渴又降火。

工作环境也很关键.如果是户外工作者,能安排轮班休息时间,不能一直暴晒。室内工作的话,也要保持空气流通,适当使用风扇或空调,但温度也不能调得太低,保持在二十五六度最合适。

还有些人不太注意身体信号,总觉得还能坚持一下。其实当你开始觉得口渴 头晕、注意力不集中时,就已经是轻微脱水的表现了......这时候就要停下来休息,别硬撑着,否则后果可能比你想的严重得多。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新闻,说是有个快递员连续几天高温作业,最后在送货途中突然晕倒,送到医院抢救无效去世了。真是让人唏嘘不已。不管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学会照顾自己,别拿命换钱。

另外呢,家里有老人的,夏天尤其要注意他们的状态。老年人对温度变化的感知能力下降,即使很热也可能不会主动表达不适。这时候做子女的要多关心他们,看看有没有食欲减退、乏力 嗜睡等情况出现.

小孩子也是一样。他们玩起来完全不管不顾,烈日下疯跑半天也不肯停下来.家长要提醒他们及时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想起喝。而且啊孩子的皮肤娇嫩,还要注意防晒,抹点儿童专用的防晒霜,戴顶遮阳帽。

吧,中暑这事看似平常,但真要发生了,处理不好真的挺危险.咱们平时就得养成好习惯,别等出事了才后悔。夏天嘛,开心是好事,但也别忘了照顾好自己。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你了解“经常容易中暑”了吗?天冷记得添衣,别感冒了。平时多喝温水,对嗓子和肠胃都好。健康不是小事,从每天的小事做起哦。

成人发热待查在线咨询

更多

喝酒中暑怎么解

喝酒后中暑,身体会更难受。酒精会让血管扩张,加速脱水,中暑风险更高。这时候要赶紧停下来,别再喝酒。找个阴凉地方坐下,把外套脱掉,通风好一些。喝点凉水或者淡盐水,慢慢补充水分。别一口气喝太多,小口喝比较...

1个回答

中暑阴虚还是阳虚

中暑是夏天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待久了,身体散热不畅就容易中暑。从中医角度看,中暑后要看体质来判断是阴虚还是阳虚。如果是阴虚的人中暑,通常会表现出口干舌燥、心烦意乱、手脚发热、出汗多但汗...

1个回答

中暑如何用针灸

中暑是夏天常见的急症,针灸在缓解中暑症状方面有一定帮助。中暑时人会感觉头晕、恶心、乏力,严重时甚至昏迷。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帮助身体散热、恢复意识。常用的穴位有合谷、曲池、人中、十宣等。合谷穴在...

1个回答

中暑能否连续刮痧

中暑后能不能连续刮痧?这个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中暑是身体在高温环境下出现的不适反应,常见症状有头晕、恶心、乏力等。刮痧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一些不适症状,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刮痧。如果中暑后身体还比...

1个回答

中暑头疼浑身冷

中暑以后,头疼得厉害,整个人还发冷,这种情况要小心。中暑不是小事,身体扛不住的时候,会出现各种症状。明明是热天,却感觉冷,说明身体已经失衡。这个时候,要赶紧找个阴凉的地方坐下,脱掉多余的衣服,让身体散...

1个回答

谨防中暑伤害身体

天气一热,人就容易中暑。中暑不是小事,严重了会伤身,甚至有生命危险。中暑是因为身体太热,无法正常散热。一开始可能会头晕、出汗多、四肢无力。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抽筋、昏迷,甚至器官衰竭。夏天出门,要避...

1个回答

野外如何预防中暑

夏天在户外活动,中暑是常见问题。预防中暑要从喝水、防晒、休息三方面入手。天气热时,还没觉得渴就要喝水。不要等到口干舌燥才喝。出汗多的时候,可以适当补充点盐分。出门要戴帽子、太阳镜,打遮阳伞。穿浅色、宽...

1个回答

中暑的西医名

中暑的西医名称是“热射病”或“高温相关疾病”。这是一种在高温环境下,身体无法正常散热导致体温升高的情况。人在高温下长时间活动,身体出汗过多,容易造成脱水和电解质失衡。这时候,体温调节系统可能失控,体温...

1个回答

夏季防中暑妙招

夏天天气热,容易中暑,得提前做好防备。出门戴帽子、打伞,遮阳防晒。太阳最毒的时候是中午,尽量别出门。要是**出门,记得多喝水,别等口渴了才喝。穿衣服要选透气、宽松的,出汗也容易干。家里要常通风,空调别...

1个回答

小孩反复中暑头晕

小孩反复中暑头晕,家长要特别注意。中暑是因为身体太热,无法正常散热,导致体温升高。孩子玩得开心时,常常忘记喝水和休息,这就容易出问题。每次中暑后,孩子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出汗多等症状。如果反复...

1个回答

宝宝慢性中暑

宝宝慢性中暑不容易察觉,但影响不小。天气热的时候,宝宝容易出汗多、口渴、精神差。如果长时间处在闷热环境中,可能出现慢性中暑。宝宝身体调节温度的能力弱,容易受外界影响。常见表现有食欲下降、爱哭闹、不爱动...

1个回答

中暑但是又怕冷

中暑了却还觉得冷,这种情况听起来有点矛盾,但其实并不少见。人在中暑的时候,身体会因为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而失去调节体温的能力。有时候,身体会出现一种“假冷”的感觉,明明体温很高,却觉得发冷,甚至打寒...

1个回答

司机中暑揪痧

司机在高温天开车,容易中暑。有位司机就因为太热,身体不舒服,后来通过揪痧缓解了症状。揪痧是一种民间常见的物理疗法,通过手指在皮肤上揪出一块块红印,帮助身体散热、通气血。司机中暑后,有人帮他揪痧,很快觉...

1个回答

可能关注

桐梓亲子鉴定机构详细地址大全(2025官方合作机构全录) 修文亲子鉴定机构详细地址大全(2025官方合作机构全录) 息烽亲子鉴定机构详细地址大全(2025官方合作机构全录) 开阳亲子鉴定机构详细地址大全(2025官方合作机构全录) 奉节亲子鉴定机构详细地址大全(2025官方合作机构全录) 安吉11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一览(附鉴定机构地址大全) 长兴11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一览(附全新鉴定机构名录) 德清11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一览(2025年更新) 象山12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一览(附鉴定机构地址一览表) 宁海12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一览(附机构名单合集) 云和11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一览(附各机构详细地址) 景宁11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揭秘(附正规机构选择指引) 庆元11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揭秘(附鉴定机构地址大全) 松阳11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揭秘(附全新鉴定机构名录) 遂昌11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揭秘(2025年更新) 缙云11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揭秘(附鉴定机构地址一览表) 青田11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揭秘(附机构名单合集) 嵊泗11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揭秘(附各机构详细地址) 岱山11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手册(附正规机构选择指引) 龙游11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手册(附鉴定机构地址大全) 呼和浩特市双眼皮可以做几次 看黄斑出血在哪好 未婚做了宫颈糜烂手术 呼和浩特市哪家医院做整形好 亲子鉴定费用一般多少钱(附2025鉴定费用全解析) 2025亲子鉴定多少钱一次(附鉴定实际报价参考) 血型亲子鉴定对照表(附血型亲子鉴定完整对照表) 亲子鉴定怎么做简单(附简单鉴定详细步骤) 亲子鉴定要准备什么材料(附鉴定材料选择指南) 亲子鉴定一般要多少钱(附2025各项鉴定费用明细一览表) 亲子鉴定在哪里能做(附国内能做鉴定的具体机构名单) 呼和浩特市雀斑是怎么形成的 2025亲子鉴定去哪里做最可靠(附可靠鉴定机构汇总名单) 昆明怎么预防白癜风 北京去那儿看眼底黄斑水肿 呼和浩特市做丰胸费用多少 白癜风胡须发红 吃什么能有效恢复白癜风 白癜风一般几年好 市治视神经萎缩在哪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