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多胎妊娠

>

多胎妊娠的诊断需要分哪几步

多胎妊娠的诊断需要分哪几步

  多胎妊娠的妇女发生贫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子痫、低置胎盘的几率要高于单胎妊娠的妇女,因此要早诊断早治疗。多胎妊娠的检查应该分哪几步呢?通过本文来了解。

  第一步:多胎妊娠应该做的检查

  1、B型超声检查:是目前确诊多胎妊娠的最主要方法。应用B型超声显像仪经腹检查,早在孕6周时,即可显示着床在宫内不同部位的胚囊个数,每个胚囊与周围蜕膜组成具有双环特征的液性光环。至孕7周末以后,胚芽内出现有节律搏动的原始心管。孕12周后,胎头显像,可测出各胎头的双顶径。随孕周的增长,诊断正确率可达100%。故临床疑为多胎妊娠多,应继续随访,直至胎儿个数完全确定。

  2、多普勒超声检查:孕12周后后,用多普勒胎心仪可听到频率不高的胎心音。

  3、血清甲胎蛋白测定:亦有助于多胎妊娠的诊断。双胎妊娠时,29.3%血清甲胎蛋白值明显升高;三胎时,为44.8%;四胎及四胎以上,则达80.0%。因此,筛查孕妇血清甲胎蛋白值有异常升高时,提示多胎可能,需进一步检查。B超诊断双胎妊娠的绒毛膜性,可依次采取下列步骤:

  ①如见两个胎盘,为双绒毛膜性;

  ②若仅一个胎盘,决定每一胎儿的性别,异性为双绒毛膜妊娠;

  ③如双胎性别相同,仔细扫查分隔膜,4层肯定为双绒毛膜双羊膜,2层为单绒毛膜双羊膜。

  第二步:妊娠进入中期后,通过系列B超监测,倘若发现:

  ①两个胎儿发育不一致,胎儿双顶径差>5mm或头围差>5%、腹围差>20mm;

  ②羊水量有显著差异;

  ③一个胎儿出现水肿,即可作出慢性输血综合征的诊断。

  求医网温馨提示:双胎妊娠妇女往往在妊娠早期即出现贫血,这是因为她们的血容量比单胎妊娠明显增大,对铁的需求量也很大。为防止贫血,除加强营养、食用新鲜的瘦肉、蛋、奶、鱼、动物肝脏及蔬菜水果外,还应每日适当补充铁剂、叶酸等。

  【参考文献:《决定版妊娠分娩育儿(决定版)(彩版)》《幸福妈妈三部曲:妊娠、分娩、产后(孕产期必读)》】

多胎妊娠在线咨询

更多

孕38肚子痛是快生了吗?大家有谁没有破水也没有流血,只是肚...

你怀上38周肚子痛的话我建议您不管是什么情况上马上到医院去由医生实施定性如何快要生了。要生宝宝的标志就是规律宫缩——即痛一会,歇息一会,已经开始时痛的时间比较短,间歇的时间比较长;随着产程的进步会慢慢的扩张成痛的时间比较长,而间歇的时间比较短。需要声明注意看了你的情况,要忌生冷,避免着凉感冒。

1个回答

现在的剖腹产过后是不是很疼?

对于绝大多数的产妇来说,在实施这项手术的时候疼痛并绝不会非常明显,但是每个人对疼痛的敏感性不同,,再次出现疼痛的反映也会有明显的差异,如果对疼痛特别敏感,尤其还在对麻药不敏感的情况下,那么再次出现疼痛的可能性会比较大,所以需要有根据具体情况方才能做出明确的推测。特别注意生活要自律,要控制住嘴,一定不要吃对胎儿有害的食物。

1个回答

6年9月27日剖腹产出生的男宝宝,出生体重8.4斤,目前五

剖腹产降生的男宝宝,这个是血压仔细检查,看白细胞下降,中性粒子偏低,考量有轻微炎症,问题不大,考量轻微呼吸道感染,肠胃炎都有可能引来,数值偏高或偏低并不多,证明炎症不严重,所以用不着忧心的。必要的融合消炎药物救治下,如果有大便不好,就应该是肠胃炎,可以融合肚脐用药治疗下。特别注意避免食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着凉感冒,注意个人卫生。

1个回答

剖腹产后收腹带需要绑多长时间

,您好你是说临产后用收腹带多长时间吗?如果是可以长时间用的。一到两个月都行。收腹带可以协助腹部彻底恢复。减低腹壁组织松弛。不过它的效用是有限的,主要还要通过许多产后的锻练协助,增加腹部肌肉紧缩和强健。如适当运动。除了可以进行咨询医院做产后康复的体操等。需要声明注意营养均衡,应该多补充钙质,增强免疫力,保持乐观的心态。

1个回答

剖腹产两次了还能生几胎呢希望能追生一个男孩子的

剖腹产原则上,不能超过两胎,如果次数越多的话,再次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是越大的。而且是男孩,女孩也不能自己想生就生的啊。是不可以再造,第三胎的话,你最好要去医院仔细检查子宫的情况啊。如果疤痕子宫比较薄的话,那么最好不要再造了。子宫破裂了,有可能会引来母子生命安全的啊。特别注意多喝水,不要食一些对胎儿不利的食物,多晒太阳。

1个回答

破水的症状是什么呢?破水后多久会生呢?破水后有没有什么危险...

,羊水破了的症状是,不自觉地感觉阴道有水流出的,特别是当伫立或者打嗝的时候,会不自觉有水流出的。一般自然破膜后12小时之内会再次出现宫缩。如果破水12小时还没有再次出现宫缩,可以实施下胎解决。破水后有可能再次出现脐带脱垂,胎心音变动,羊水污染等情况,需要有密切仔细检查胎心音。需要强调的是保持个人卫生,多喝白开水,避免熬夜,多食易消化的食物。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