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患者与高血压病相反,低血糖患者宜选择适当的高钠、高胆固醇饮食,氯化钠(即食盐)每日需摄足12-15克。含胆固醇多的脑、肝、蛋、奶油、鱼卵、猪骨等食品,适量常吃,有利于提高血胆固醇浓度,增加动脉紧张度,使血压上升。为了防止低血糖昏迷,低血糖患者可以随身携带食品或糖果,必要时吃上以迅速改变低血糖状态,但千万注意不要用甜味剂食品治疗低血糖。
低血糖食疗
炸五香麻雀
麻雀10只,五香粉少许,黄酒、姜片、酱油、味精各适量。麻雀去毛、去内脏洗净,加上酒、酱油、五香粉、味精、渍半小时后滚上干生粉。菜油烧至六成热时爆入姜片,放入麻雀炸成金黄色。每周一次,主治头晕,腰酸冷软。
西湖牛肉羹
牛腿肉200克,鸡蛋2只,黄酒、葱姜、酱油、麻油、胡椒粉、精盐、味精各适量。牛肉切成细末,略剁后加少酒、酱油、胡椒粉、生粉拌匀。清水适量加姜末煮混后将牛肉末拌入内,再将打匀的蛋液倒入,调味着薄芡,撒上葱花,淋上麻油即可。每周1~2次,具有补脾养胃、强筋壮骨的作用。
太史鳝羹
鳝丝250克,猪瘦肉100克,水发木耳50克,香菇5只,蒜头1瓣,黄酒葱、姜、麻油、精盐、味精各适量。将鳝鱼和猪瘦肉分别切成3公分长的丝,鳝丝加酒,盐渍片刻。油烧至5成熟时爆入蒜茸、姜末、煸炒入鳝丝、加酒、肉丝和适量的水。煮沸后将木耳、香菇丝放入锅内,爆15分钟,调味后着薄芡,放上葱丝,淋上麻油即成。可常食用,此菜具有补脾益气之作用。
低血糖症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严格限制单糖类摄取量,要尽量少吃精制及加工产品(例如,速食米及马铃薯)、白面粉、汽水、酒、盐。
2.避免糖分高的水果及果汁(例如,葡萄汁混合50%的水饮用)。
3.面粉做的细条状食品、白米、甘薯、通心粉和粟米片都应该少吃。
4.戒烟禁酒。酒精、咖啡因、抽烟都将严重影响血糖的稳定,最好能戒除或少用。
低血糖适宜吃哪些食物
1.饮食应该力求均衡,最少包含50—60%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尿病患者同样的饮食原则),包括蔬菜、糙米、酪梨、魔芋、种子、核果、谷类、瘦肉、鱼、酸乳、生乳酪。
2.高纤饮食有助于稳定血糖浓度。当血糖下降时,可将纤维与蛋白质食品合用(例如,麦麸饼子加生乳酪或杏仁果酱)。吃新鲜苹果取代苹果酱,苹果中的纤维能抑制血糖的波动,也町加一杯果汁,以迅速提升血糖浓度。
求医网温馨提示:低血糖患者的饮食应该力求均衡,最少包含50—60%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尿病患者同样的饮食原则),包括蔬菜、糙米、酪梨、魔芋、种子、核果、谷类、瘦肉、鱼、酸乳、生乳酪。
【参考文献:《自己战胜糖尿病(第3版)》《英国最长销的经典健康书:最佳营养指南》】
低血糖在线咨询
更多
憋尿会引起急性宫颈炎吗
目前并没有研究表明憋尿会引发急性宫颈炎。急性宫颈炎是由于宫颈受到病原体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主要见于感染性流产、产褥期感染、不洁性活动、宫颈损伤或阴道异物,致病原体进入而发生感染,从而引发急性宫颈炎。宫颈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一般化脓性感染,淋球菌以及衣原体等。
1个回答
宝宝在夏天出汗多
如果宝宝夏天出汗比较多,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由于小孩年龄比较小,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代谢比较旺盛,生长发育比较迅速,同时所产生的热量和代谢产物也比较多,再者宝宝植物神经发育不健全,汗液来不及排出就出现汗多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孩子没有其他症状,比如说烦躁不安、哭闹、容易惊醒,就不要特别担心,出汗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逐渐消失,也就是生理性的出汗。
1个回答
宝宝出汗掉头发
孩子的症状是缺钙的表现,孩子缺钙会出现夜间多汗、磨牙、腿部抽筋、发育迟缓、脱发(或头发稀疏)等。 你给孩子补钙的方案是完全正确的,但孩子的补钙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立即见效,所以建议坚持给孩子补钙,并建议带孩子去医院做个微量元素检测,同时建议增加孩子高蛋白如牛奶等的食用量,并注意让孩子多晒太阳增加自身维生素D的合成,促肠道对食物中钙的吸收。
1个回答
女性为什么会内分泌失调
女性内分泌失调会引起很多疾病,比如月经紊乱、脸上长斑长痘等,内分泌失调的原因很多,1、压力太大。2、不良环境。3、女性月经期间、怀孕生孩子期间受到风寒、湿气等入侵。4、营养不良。女性内分泌失调需要及时调理,长期内分泌失调会引起不孕不育。可以服用调节内分泌的中成药,也可以请中医师开调节内分泌的方子,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内分泌失调的现象就会好转。
1个回答
宝宝为什么出汗多
宝宝出现出汗多的情况,有可能是因为天气炎热,环境闷热,或者是由于一些生理原因而导致的,因为孩子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加上运动量较大,就很容易出现入睡时汗水较多的情况,但是如果孩子出汗多,并且伴有烦躁不安,夜惊,身体发育迟缓的情况,则需要考虑是因为缺钙或者是其他的疾病而引起的,需要及时的进行检查,宝宝在出汗以后,要及时的更换内衣,避免感冒。
1个回答
晚上身上出汗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晚上身上出汗,中医认为是盗汗。盗汗是一个中医的病名,一般表现为睡眠过程中出汗,醒来后汗自止,既可单独的出现,也可伴随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主要与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感染性疾病,精神或神经系统疾病,以及一些恶性肿瘤和血液系统疾病密切相关。此外,与心理因素,药物的副作用等多种因素也有关系。单纯盗汗如能及时调理后,预后较好,大多可以治愈或好转。如果是由于其他全身性疾病所引起的盗汗,往往病情比较重,当原发性疾病好转痊愈以后,盗汗的症状才能够减轻或消失。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