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可发生于多种疾病,几乎任何可引起耳疾的原因都可导致耳鸣症状出现,不好的生活习惯也会加重耳鸣症状。耳鸣患者都知道耳朵发生耳鸣的痛苦,平时的护理很重要,护理耳鸣要注意夜里不要长期喝咖啡、饮酒、抽烟等。另外在饮食上要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饮食护理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对于耳鸣患者。下面推荐几款适合耳鸣患者的食疗偏方。
1、羊肝海带大枣汤
功效:补益脾肾,适用于耳鸣患者。
配料:海带50克,羊肝30克,大枣1个。
制作:海带泡软,洗净切细,羊肝切细,共置锅中,与大枣煮汤。
用法:吃海带、羊肝,喝汤。
2、荸荠海蛰汤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对虚火上升所致的耳聋、耳部涨痛也有效。
配料:生荸荠、海蜇头各60克。
制作:将海蜇头在清水里浸泡片刻,去咸味,再与荸荠同煮成汤。
用法:喝汤,海蜇头、荸荠蘸酱油吃。
3、菊芦冬饮
功效:适用于耳鸣患者。
配料:菊花、芦根、冬瓜皮各30克。
制作:将上述3味共用水煎。
用法:每日2~3次。
4、白果枸杞子饮
功效:补气益精,适用于耳鸣患者。
配料:白果10克,枸杞子30克。
制作:将白果、枸杞子用水共煎服。
用法:每日2~3次。
5、益肾明目酒
功效:补益肝肾,聪耳明目。
配料:覆盆子50克,肉苁蓉、川牛滕、续断、巴戢天、远志、五味子各35克,山萸肉30克,醇酒1000毫升。
制作:将上述各味药共研成末,装入纱布袋,放入坛中,加入酒后密封。春、夏季密封5天,秋、冬季密封7天,然后加1000毫升凉开水,和匀备用。
用法:每日早、晚空腹各服1次,每次温饮10~15毫升。
求医网温馨提示:还当合理节制饮食,降低血脂,以减缓耳聋的发生,小编是非常赞成食疗法治疗疾病的,但如果耳鸣比较严重的话,药物治疗是不可少了,根据耳鸣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机理,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及时的治疗很重要,可是延缓耳鸣的发生。
【参考文献:《常见疾病与饮食宜忌》《耳鸣防治130问》】
耳鸣在线咨询
更多
老人耳朵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老年耳鸣的患者是比较多,因为老年人年龄大之后会出现内耳的毛细胞问题,比如有的会出现凋亡或者衰退,这些情况比较容易出现耳鸣。而且老年人出现老年性的听力下降,老年性的听力下降,大多数是感音神经性的听力下降,这种情况很多都伴随着有耳鸣的表现。也要注意排除其它的问题所引起的耳鸣,比如有没有听神经方面的问题,或者中耳里面其它的病变所引起的。
1个回答
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
"引起耳鸣的原因有很多,大概有数百种的疾病可以产生耳鸣的症状。耳鸣是大脑对耳部、听觉系统损伤的感觉神经反应,耳鸣通常和听力损失有关系,基本病因有血管性疾病,血管性疾病最常引起波动性耳鸣。听力损失引发的耳鸣与年龄衰老有关,也就是老年性耳聋。通常从60岁左右开始,中耳堵塞或者咽鼓管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耳鸣。分泌性中耳炎、耵聍过多等等都可以引起耳鸣。头颈部的外伤可以损伤到神经血管和肌肉,也可以引起耳鸣,所以引起耳鸣的原因非常多。"
1个回答
晚上就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耳鸣是指患者在主观上感觉耳内或头内有声音,但外界没有相应的声源,部分患者由于耳鸣为高频,且在白天环境中噪音较大,因此在安静的时候,或晚上睡觉的时候,会出现耳鸣。这种夜间耳鸣有以下几种原因:1.外耳病变:外耳道软骨部或骨部病变堵塞外耳道。中耳病损:鼓膜穿孔,颈静脉体瘤。三、耳蜗损伤。4.蜗后病损:包括内耳道及脑桥角病损,如听神经瘤,脑膜瘤,血管畸形等。5.中枢性听功能障碍:包括脑干和听皮层的病变,例如多发性硬化,肿瘤,血管病变等。6.血管性耳鸣:如动静脉瘤和动脉瘤等颈内动脉或颈椎动脉系统的血管病变。7.疾病性耳鸣:糖尿病,颈椎病,贫血,偏头痛,高血压,高血脂,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心理性耳鸣:幻听,听像等。
1个回答
耳鸣几年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耳鸣可能与脑供血不足有关,而脑供血不足的常见原因是脑动脉硬化,与高血脂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主要是控制血脂,扩张脑血管,改善脑供血。意见建议:药物疗法 :①扩张血管、解痉挛等药物 ,常用的如培他啶、脑益嗪、西比灵、烟酸、65 4- 2等 ;② 营养药 ,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三磷酸腺苷等。
1个回答
传导性耳鸣 治疗
传导性耳鸣通常有三种原因造成,其治疗方式不同。一、外耳道存在异物或造成堵塞,只需完全清理耳道并取除存在异物即可。二、由于鼓膜穿孔以及听骨链的病变造成的耳鸣,就需要采取鼓膜修补术或者是鼓室成型术治疗。三、若是分泌性的中耳炎导致的,可以采取鼓膜穿刺术或者鼓膜置管来治疗。建议根据自身的病因,结合病情进行治疗效果最佳,切勿盲目在家自己用药。
1个回答
耳鸣引起的眩晕呕吐是什么原因
头晕耳鸣呕吐是由于休息不好,精神紧张,压力比较大,脑供血不足等等都会导致的,平时可以到医院做一个小检查,好判断病情并对症下药,平常一定要按时作息,不要过度劳累,不要熬夜,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不要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平常一定要按时作息,不要过度劳累,也不要熬夜,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还有不要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