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医学上也叫心房颤动,是心律失常症状之一。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房颤的发病人数也越来越多,在医疗技术上虽然发展很快,但是药物仍是心房颤动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遗憾的是,在房颤药物治疗过程中仍存在很多误区,下面我们做一下详细的介绍,对于这些治疗误区是患者们要格外注意的,这样对房颤病情是有帮助的。
避免药物治疗房颤的误区,正确治疗是关键。
一、治疗理念滞后。
从根本上逆转房颤危害,达到“三降三升”,降低死亡率、住院率、脑卒中率,提高生活质量、心功能及活动耐量。在新治疗目标的驱动下,房颤治疗策略调整为抗凝治疗、控制心室率或节律治疗以及上游基质治疗。由于房颤最主要的危害是血栓栓塞,特别是脑栓塞,这是房颤病人最直接的死亡原因。由于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发生率,进而降低死亡率,抗凝治疗一跃排在治疗总策略的第一位。另一方面,房颤抗心律失常治疗则逐渐采取宽容的态度,转向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为治疗主要目标,宽松地控制心率、适度地维持窦律,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安全性重于有效性。
二、抗凝强度不足,华法林使用低。
房颤治疗过程中未根据CHA 2DS2评分进行危险分层,过度担心华法林出血风险,对于中危和高危栓塞病人,华法林使用率极低,即使使用,INR达标率很低。实际研究显示,只要谨慎调整华法林剂量(保持INR在2.0~3.0),华法林可安全用于包括90岁以上的各年龄段房颤患者,与应用阿司匹林比其轻微出血风险无明显差异,颅内出血等致命性高风险更是相对较低。
三、不重视房颤的类型、心脏结构及有无器质性心脏病。
在临床实践中,房颤发作一般都从房性早搏开始到频繁发作房早,并有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发作,以后可发生阵发性(paroxysm)房颤,再从阵发性房颤发展为持续性(persistent)房颤,最终发展为永久性(permanent)房颤,这就是常讲的房颤“三P”分类。ESC 2010版更新指南将房颤分为五类,即首次诊断的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程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
在治疗前要重视房颤分型,了解心脏结构,特别是有无心脏瓣膜病、左房大小,是否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切忌未全面评估前盲目进行复律或控制心室率。应该在了解患者房颤类型和发作特点的情况下以及伴随心脏情况,再采取不同干预措施。部分医生在没了解病情,没弄清分类的情况下就盲目的复律或控制心律都是不妥的。弄清归类,依分类,发作特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以上就是“谨记 房颤病人正确治疗是非常关键的”的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广大患者朋友。只要房颤病人在治疗时注意以上误区,疾病是很快能够治好的。
房颤在线咨询
更多
心律不齐治疗
首先,应明确是哪种心律不齐。如果患者是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不齐,同时自身没有任何症状,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合理调节,一般来说是不需要药物治疗的;如果患者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并且自我感觉有明显的症状时,我们可根据患者所患心律不齐的类型,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建议患者到当地正规医院就诊,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服药。
1个回答
心慌心律不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窦性心律不齐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是心率随着呼吸发生变化的一种正常表现。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窦性心律不齐一般不会引起症状。如果有心慌的症状,并且心慌症状频繁发作,需要注意其他心律失常疾病引起可能,比如心脏早搏以及心动过速疾病。此外,贫血以及甲亢或者颈椎病,也会引起心慌,需要做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抽血化验血常规和甲功3项,判断心慌的原因。
1个回答
新生儿心率慢怎么办
如果孩子心率比较慢的话,很可能是呛水或甲状腺偏高引发的,最好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实施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对症救治,如果不及时救治的话,会致使停止下来呼息,致使濒死的。建议平时留意给孩子防寒。尽量不要让孩子使劲儿哭啼。要始终保持屋内空气流通,始终保持适宜,防止着凉。
1个回答
间歇性心跳加快怎么办
致使早搏原因有许多,比如说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或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人也会继发引来早搏的再次出现。病人平日里必须留意低盐、低脂饮食,规律作息,因为有些病人也有可能是由于精神心理因素或者植物神经功能调整紊乱引致心跳声间歇性迟疑。
1个回答
间歇性心跳过速怎么办?
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心供血不好,或者是冠心病等因素致使的,平时尽量留意多歇息,不要做剧烈的活动,要留意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能够情绪震荡太大,建议最好还是去医院做心电图,心脏彩超仔细检查,明确几下具体的病情,对症实施救治,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1个回答
间歇性心跳怎么办?
再次出现了间歇性的心跳声问题,这种情况多考量是因为拥有了心律失常的情况。在过度的操劳焦虑或者是心肌缺血的情况下都可以再次出现,建议您可以考量及时的到医院做个24小时的心电图仔细检查进一步的明确。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考量通过心脏起搏器的植入。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