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病人FUO见于两种情况:恶性肿瘤本身引起的发热和恶性肿瘤伴发感染所引起的发热。后者是指恶性肿瘤本身和治疗所致的机体免疫功能损伤(immunocompromisedhost)或免疫遏制所引发的机会感染所引起的FUO。
感染依然是恶性肿瘤FUO的首要病因因素。多因素所致的免疫损伤是恶性肿瘤病人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通常来自于原发或继发性免疫缺欠或源于使用遏制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等治疗手段。引起恶性肿瘤感染性FUO的危险因素大致分为两个水平:(1)低危险性因素,包括恶性肿瘤本身、相应的放疗或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10d、粘膜免疫的破坏、留置导管等,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革兰阳性(G+)或革兰阴性(G-)细菌、呼吸道病毒或疱疹病毒和少见的卡氏肺囊虫。(2)高危险性因素,包括恶性肿瘤本身、放疗或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10d、粘膜免疫的破坏、体液或细胞免疫的缺欠或遏制,引起感染的病原体:细菌包括G+或G-需氧菌和厌氧菌;病毒主要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为主;霉菌包括念珠菌属、曲霉菌、隐球菌、Trichosporon、Fusarium和Phaeohyphomycosis等;寄生虫以卡氏肺囊虫和弓形虫为主。在上述的病原体中,耐药的细菌(肠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产ES BL的大肠杆菌等)、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等)和霉菌等被纳入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的日益出现和再现的病原体
(emergingandreemerginginfectiouspathogens)之列,成为恶性肿瘤人群发生感染性FUO的重要病原学因素,使得恶性肿瘤伴发感染的诊断更加复杂化和治疗的难治性。这要求临床医师面对恶性肿瘤FUO病例时,在除了考虑恶性肿瘤本身致热的可能外,就感染而言应进行两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对细菌、霉菌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检测的同时,应重视对多种病毒的多水平检测,包括血清学、病毒分离、病毒抗原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提高恶性肿瘤FUO病因诊断和有效治疗的临床水平。(2)从现代免疫学水平对恶性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状态进行系统评价,确定免疫损伤的临床实验的定量指标,为临床筛选高危人群和及时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免疫学依据。有关FUO感染其它方面问题,前文已有系统阐释,在此不做赘述。恶性肿瘤本身引起的FUO是本文叙述的重点,具体如下。
就临床流行病学而言,40年来FUO的病因构成没有重大变化,恶性肿瘤占7%31%,仅次于感染,列第2位。近年来的一些临床实验观察提示恶性肿瘤的FUO病因构成中比重逐渐下降,这部分归因于影像学等诊断技术水平的提高。文献报告所有的常见恶性肿瘤均可引起FUO,目前已知共有46种。引起FUO常见恶性肿瘤有:淋巴瘤、Hodgkin病、非Hodgkin病、急性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肺癌、肾细胞癌、甲状腺转移癌。通常不引起FUO的疾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结肠、卵巢、前列腺、乳腺、直肠、胰腺(无转移)和大脑恶性肿瘤等。罕见引起FUO的恶性肿瘤为嗜铬细胞瘤。此外,心房粘液瘤和胃、小肠平滑肌瘤等是引起FUO的良性肿瘤。
临床上,大多数恶性肿瘤引起的FUO不超过38 9℃,原因尚不明了,如果超过此水平,一般提示感染性因素所致。通常恶性肿瘤FUO无论是发热的幅度、热型,还是持续时限,均无鲜明的临床特征。仅有少数几种恶性肿瘤具有鲜明的热型,如PelEb stein热对淋巴瘤具有诊断价值,但目前已少见,相对心动过缓提示恶性肿瘤的可能,对萘普生(naproxen)治疗明显有效的FUO常提示实体肿瘤的危险性。对于晚期和侵袭性组织学类型淋巴瘤,发热是最常见表现,部分病人可出现以B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发热、盗汗和消瘦。淋巴结肿大、脾大、原因不明性贫血或血小板减少和血清乳酸脱氢酶极度增高提示诊断。通常,细致的查体,胸、腹和盆腔CT检查和骨髓穿刺可发现病变累及的部位,组织活检则可确诊。肾细胞癌是恶性肿瘤引起FUO的经典例证,通常仅表现为发热,无其它表现,有时伴乏力和消瘦,15%病例呈现间歇性发热,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引起的镜下血尿或红细胞增多,可提示诊断。如在除外肝脏和骨骼病变前提下,出现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增高则提示该病的诊断。嗜铬细胞瘤FUO,常见于发作性高血压病例,血压升高时体温增高,血压正常时体温降至正常。位于丘脑附近的大脑肿瘤可产生高热(39℃)。肺癌通常不引起FUO,但部分病例在没有肺炎和肺不张的条件下表现为FUO。有时,恶性肿瘤FUO可表现为寒颤继之急剧发热,酷似感染性疾病。心房粘液瘤表现为发热、晕厥、充血性心衰、外周或肺栓塞、消瘦、肌痛、关节痛和皮疹。心脏杂音可呈现间歇性、体位性或缺如。血沉增速和贫血常见,超声心动图可确诊。
关于肿瘤FUO诊断,国内外均没有统一的诊断程序。基本的评价程序(见表1):全面和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和细致的查体、筛选性实验室检测和胸X线片检查。其中,血沉>100mm/h提示结核、恶性肿瘤或胶原血管病;碱性磷酸酶增高见于:淋巴瘤、Hodgkin病、原发或继发性肝癌、肾细胞癌。进一步评价包括无创性和有创性两个方面。无创性检查包括超声、CT、MRI和核素扫描。通常,超声、CT、MRI检查对明确病变的部位和结构有重要的价值, 对于病变性质的诊断有重要的提示作用。CT特别是对腹部肿瘤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手术探查和组织活检结果相近。镓67或碘131标记的自体白细胞扫描技术对于发现肿瘤的原发灶或转移灶具有重要的意义,诊断率高于CT或超声检查结果,部分肿瘤在没有其它临床线索的条件下,通过核素扫描而获得诊断。有创性检查包括组织切除活检、细针活检、内镜及其活检或手术探查,而且在手术室或CT引导下的活检其诊断率明显高于床边活检结果。在FUO病程初期,往往没有提示临床活检部位的线索。对于FUO病人,应常规进行骨髓穿刺或活检,对于发现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或骨转移癌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当仅有肝脏酶学增高时,可进行肝活检,对诊断淋巴瘤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有淋巴结肿大或皮肤的改变,应行相应的活检。内镜下活检对于诊断气道、胸腔、腹腔脏器肿瘤和转移癌具有重要价值, 创伤明显低于手术探查。
发烧在线咨询
更多
喝酒中暑怎么解
喝酒后中暑,身体会更难受。酒精会让血管扩张,加速脱水,中暑风险更高。这时候要赶紧停下来,别再喝酒。找个阴凉地方坐下,把外套脱掉,通风好一些。喝点凉水或者淡盐水,慢慢补充水分。别一口气喝太多,小口喝比较...
1个回答
中暑阴虚还是阳虚
中暑是夏天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待久了,身体散热不畅就容易中暑。从中医角度看,中暑后要看体质来判断是阴虚还是阳虚。如果是阴虚的人中暑,通常会表现出口干舌燥、心烦意乱、手脚发热、出汗多但汗...
1个回答
中暑晕倒了咋办
中暑晕倒了,第一件事是赶紧把人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继续暴晒。如果周围有风扇或者空调,可以打开帮助降温。马上拨打急救电话,找专业医生来处理。在等救护车的过程中,可以帮患者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身,或者...
1个回答
中暑如何用针灸
中暑是夏天常见的急症,针灸在缓解中暑症状方面有一定帮助。中暑时人会感觉头晕、恶心、乏力,严重时甚至昏迷。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帮助身体散热、恢复意识。常用的穴位有合谷、曲池、人中、十宣等。合谷穴在...
1个回答
中暑能否连续刮痧
中暑后能不能连续刮痧?这个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中暑是身体在高温环境下出现的不适反应,常见症状有头晕、恶心、乏力等。刮痧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一些不适症状,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刮痧。如果中暑后身体还比...
1个回答
中暑头疼浑身冷
中暑以后,头疼得厉害,整个人还发冷,这种情况要小心。中暑不是小事,身体扛不住的时候,会出现各种症状。明明是热天,却感觉冷,说明身体已经失衡。这个时候,要赶紧找个阴凉的地方坐下,脱掉多余的衣服,让身体散...
1个回答
谨防中暑伤害身体
天气一热,人就容易中暑。中暑不是小事,严重了会伤身,甚至有生命危险。中暑是因为身体太热,无法正常散热。一开始可能会头晕、出汗多、四肢无力。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抽筋、昏迷,甚至器官衰竭。夏天出门,要避...
1个回答
野外如何预防中暑
夏天在户外活动,中暑是常见问题。预防中暑要从喝水、防晒、休息三方面入手。天气热时,还没觉得渴就要喝水。不要等到口干舌燥才喝。出汗多的时候,可以适当补充点盐分。出门要戴帽子、太阳镜,打遮阳伞。穿浅色、宽...
1个回答
中暑的西医名
中暑的西医名称是“热射病”或“高温相关疾病”。这是一种在高温环境下,身体无法正常散热导致体温升高的情况。人在高温下长时间活动,身体出汗过多,容易造成脱水和电解质失衡。这时候,体温调节系统可能失控,体温...
1个回答
小孩反复中暑头晕
小孩反复中暑头晕,家长要特别注意。中暑是因为身体太热,无法正常散热,导致体温升高。孩子玩得开心时,常常忘记喝水和休息,这就容易出问题。每次中暑后,孩子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出汗多等症状。如果反复...
1个回答
司机中暑揪痧
司机在高温天开车,容易中暑。有位司机就因为太热,身体不舒服,后来通过揪痧缓解了症状。揪痧是一种民间常见的物理疗法,通过手指在皮肤上揪出一块块红印,帮助身体散热、通气血。司机中暑后,有人帮他揪痧,很快觉...
1个回答
中暑皮肤灼热
中暑时,人的皮肤会变得又热又烫。这是因为身体过热,体温调节系统超负荷了。人一旦中暑,体温会迅速升高,皮肤摸起来发烫,脸色可能发红或发白。这时候人会觉得头晕、恶心,甚至站不稳。严重的话,可能会意识模糊,...
1个回答
午休结束中暑
午休结束,太阳火辣辣地照着。我从空调房走出来,外面热气扑面而来,整个人像掉进了蒸笼。脑袋有点晕,胸口闷闷的,汗一个劲地往外冒。想快点走回办公室,可腿发软,走不动。心跳得厉害,像是要跳出来。我赶紧找了个...
1个回答
健康资讯
更多
推荐医生
更多
可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