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肺结核

>

蜂胶对肺结核综合治疗有疗效

蜂胶对肺结核综合治疗有疗效

  案例:金某某,纺织女工,患肺结核已3年,体质瘦弱,呼吸紧张,咳嗽严重,痰液带血,有时成块,用化学抗痨药治疗无进展,改用奶油蜂胶(蜂胶产品,蜂胶资讯)制剂治疗,2个月后体质转好,9个月后病证消失,经查已钙(补钙产品,补钙资讯)化痊愈。

  青年余某某,患肺结核已7年关,经用蜂胶制剂治疗1个月后病情稳定,病灶减轻,体明显明显好转,检查肺部已钙化,一年后痊愈。

  蜂胶是天然抗结核良药,早在1962年,前苏联列宁格勒市和乌法市等有关医疗单位试用蜂胶治疗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有良好疗效。1962年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卫生部学术委员会曾批准应用蜂胶油作为肺结核综合治疗的补充药物。

  喀山医学院Karimova对因抗痨药过敏或无效而未能及时治疗的肺结核患者122例,用蜂胶作主要疗法,给15%蜂胶油或20%蜂胶乙醇水溶液,每日3次,在饭前1小时服用。疗程根据病情和类型持续4-1个月或更长。其中:50例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8例),用蜂胶油治疗的30例有19例在治疗4-8个月内空洞闭合;用蜂胶乙醇溶液治疗的20例有2例空洞闭合,其余的病例空洞明显缩小,空洞周围浸润或局灶病灶吸收,结核毒性症状消失,全身状况转好。

  40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者2例),经蜂胶油(27例)或蜂胶乙醇水溶液(13例)治疗后,有33例播散病灶明显缩小,另7例客观体征无变化。 21例局灶型(10例)或浸润炎症型(11例)肺结核患者经蜂胶油治疗,除全身症状好转外,结核病灶亦受控制。21例中有5例同时配合抗痨药治疗,患者服用蜂胶油促进了病灶吸收。 11例支气管淋巴结核患者用蜂胶油治疗全总疗效良好。对合并支气管结核者,应用10%蜂胶水溶液做气管内注入并配合痨药治疗,所有病例经2-3个月治疗,支气管病损愈合光整,优于常规抗痨药治疗。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蜂胶在治疗结核病上的良效。这给肺结核患者带来了福音

肺结核在线咨询

更多

感染肺结核发烧吗

肺结核会引起发烧。肺结核患者出现发热,首先需要明确发热的原因,如果发热是结核导致的,就需要加强抗结核的治疗,可以选择二线药物或者静脉使用抗结核药物。如果是继发感染造成的,就需要根据激发感染的病原菌不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首先就需要使用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感染,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果是真菌感染,就需要适时的使用抗真菌药物;还有一种是基础疾病导致的发热,如恶性肿瘤或者其他原因,需要对相关基础疾病进行治疗。

1个回答

肺结核治疗期间咯血

咯血是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之一,肺结核咯血是因为结核杆菌侵袭肺脏,导致支气管、肺泡出现炎性改变,支气管粘膜上的毛细血管渗透压发生改变,使得肺泡或支气管粘膜更容易破裂而出血,出血量大时就会表现为咯血。初选肺结核咯血,应根据出血量进行积极治疗,若出血量不大一般无需特殊治疗,若出血量较大则需要使用垂体后叶素等止血药物。同时应注意口腔的护理,防止残余留存导致口腔病菌和感染。

1个回答

肺结核治疗过程

一般情况下,如果发生肺结核的话,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严重消耗的情况,所以一定要注意饮食方面儿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同时一定要注意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因为肺结核的治疗可以包括强化治疗和巩固治疗两个过程,一般情况下,强化治疗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而巩固治疗大部分需要四个月左右,有的可能会延长一些可以达到十个月。

1个回答

肺结核治疗多久没有传染性

肺结核病,吃药多久传染性会消失,这取决于每个患者的病情具体情况。如果患者病情不太严重,也不是耐药肺结核,一般经过几个星期的治疗,传染性就会消失。但如果是耐药肺结核,特别是耐多药肺结核,那么,传染期就要长得多。有时治疗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照样还是具有传染性的。总之,每个肺结核患者传染期的长短,各有不同,不可一概而论。

1个回答

肺结核感染多长时间

肺结核感染多久后发病?这个不能一概而论。肺结核杆菌进入我们人体后,是否发病,主要看两个方面原因。第一是感染的肺结核杆菌的数量和毒力。第二是易感人群的一个防御能力、抗病能力。当感染的数量多、毒力强、而易感人群的抵抗力下降,这个时候可能就会发病。反过来,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强,而感染的结核杆菌的数量少,毒力弱,有可能他不发病,所以感染了结核杆菌以后,他不一定就会发病。

1个回答

肺结核的感染率

肺结核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如果身体抵抗力差,家中有肺结核病人或者经常跟肺结核病人接触,是有可能导致感染的,需要管理好肺结核病人的痰液,不要随地吐痰,室内勤开窗通风透气,接触肺结核病人时,最好是戴上口罩,可以降低感染的几率。加强自身的抵抗力,适当锻炼,对预防疾病是有好处的,目前没有成人预防肺结核的疫苗。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