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妇科结核

>

治疗妇科结核的常规方法有哪些

治疗妇科结核的常规方法有哪些

  妇科结核是现在临床上发病率越来越高的一种妇科疾病,每一个女性朋友们应该都不会陌生吧,妇科结核的发生让每个女性患者都感到十分苦恼,同时也十分感到害怕,患上妇科结核一定要及时治疗,才能避免其他病发症的发生,那么,治疗妇科结核的常规方法有哪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抗结核药物治疗妇科结核:

  (1)药物治疗妇科结核的原则:是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采用的药物如利福平,每日450~600mg,饭前l小时空腹顿服便于吸收;异烟肼,口服300mg,链霉素,肌肉注射,0.75g,妇科结核患者需每日一次,乙胺丁醇,每日0.75~1g;毗嗪酰胺,每次0.5g,一日三次,联合应用可将治疗妇科结核的疗程缩短为6~9个月。

  (2)治疗方案:①利福平、异烟肼联合应用治疗妇科结核9个月;②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三种药联合应用6个月只来妇科结核;③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或吡嗪酰胺三种药联合应用2个月后,再每周2次用药,利福平、异烟肼共6个月,以上方案可根据妇科结核病情酌情选用。

  皮质甾体激素治疗妇科结核:

  治疗妇科结核的常规方法有哪些?有些人提出应用皮质激素作为治疗的辅助用药,以改善病变所发生的炎性反应。假如化疗适当,对疾病发展无不利影响。其适应征为各种妇科结核性浆膜炎,如盆腔结核并发结核性腹膜炎,盆腔结核且中毒症状较重病例。在有效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基础上加服强的松(日剂量30~40mg),1~2周后渐渐递减,疗程4~8周。高度虚弱和全身症状严重的妇科结核患者,较小剂量强的松(日剂量30mg)常能使症状及时改善和退热。

  中医治疗妇科结核:

  中医治疗对妇科结核的治疗有很好的作用,如口服中药十全大补汤等益气养血补虚之剂,可扶助正气,提高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妇科结核初期外敷中药往往可奏奇效,此外,针灸对妇科结核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治疗妇科结核的常规方法有哪些?本篇文章就是为广大女性患者朋友们带来的相关内容了,妇科结核在治疗过程中不要忽视饮食护理,因为合理饮食对妇科结核病情的恢复是非常有帮助的,也希望大家能够早日康复。

相关阅读:
女性患有妇科结核该怎么治

妇科结核在线咨询

更多

怎么查是不是妇科结核

结核病仔细检查应融合患者的许多临床诊断症状制订。如果是肺结核,就必须实施胸部CT检查,必要时还需要有痰抗酸杆菌或痰的某种搭配、PC2检验、痰培养、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支气管镜检查、结核抗体、结核感染的T细胞和其他仔细检查。如果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则需要有科学合理的抗结核救治。

1个回答

输卵管结核是怎么回事?

输卵管结核的这个也是由于身体别的部位有结核引来的输卵管部位再次发生结核了,对于输卵管结核的那就会引来输卵管黏连会影响生育能力的,一般受精卵要通过输卵管的,如果输卵管黏连了那就会影响受精卵着床的可能会也会引来宫外孕的可能性,还得抗结核治疗。除了口服药物外,还需要有重视自身的护理工作,比如治疗期间注意卫生,始终保持私处清洁。

1个回答

输卵管结核会传染吗?

输卵管结核一般不会感染,不过容易引来不孕不育,需要有积极规范的治疗。结核性输卵管炎是结核菌所致输卵管炎,常呈肉芽肿样输卵管。输卵管结核以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为基础,病情严重者需要有手术治疗。建议你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系统规范的治疗。增强营养,多吃点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在治疗期间,女性需要有重视自身的护理,建议多注意治疗期间防止性生活,多注意清洁。

1个回答

输卵管结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输卵管结核主要引来的原因就是肺结核扩散以后引来的表现出,特别是肺部结核进入到泌尿系统然后通过性行为接触,再次出现这种散播的风险都是比较高的,理论上来说肺结核引来输卵管位子的炎症就是原发性输卵管结核容易再次出现肠梗阻,基本上就是不育的主要因素。也就是女性没有办法怀孕的原因。在治疗期间,女性需要有重视自身的护理,建议多注意治疗期间防止性生活,多注意清洁。

1个回答

妇科结核好治疗吗

如果想要诊断,必须检查结核菌,这样才能诊断。如果确认是结核,那么还是需要有进一步抗结核治疗的。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是由于患者病情不同所以采取的医治方法也就不一样,因此需要患者尽快去专业一样进行详细检测,才能对症治疗。祝患者身体早日恢复健康!

1个回答

什么是妇科疾病的一般症状?

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即为妇科疾病,包括外阴疾病、阴道疾病、子宫疾病、输卵管疾病、卵巢疾病等。妇科疾病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但由于许多人对妇科疾病缺乏应有的认识,缺乏对身体的保健,加之各种不良生活习惯等,使生理健康每况愈下,导致一些女性疾病缠身,且久治不愈,给正常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