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风心病

>

预防风心病的三个环节

预防风心病的三个环节

  风心病是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的简称。医学研究表明,当风湿热引发风湿性心脏炎(包括心肌炎、心包炎或心内膜炎),如果诊断延误或治疗不当,使风湿热反复发作,心脏多次受到损害,就会在心脏瓣膜(主要侵袭二尖瓣或主动脉瓣)遗留下病变,妨碍心脏瓣膜的正常活动,影响血流在心腔内的运行,这样就形成了慢性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

  一旦发生了风心病,根据瓣膜损害程度,心功能状态和有无并发症而有不同表现:轻者可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重者可致劳动力丧失,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危及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莫大的危害。据调查估计,我国现有风心病患者约22-250万左右,每年新发风心病近6万例。因此,人们一定 避免罹患风心病,而至关重要的是必须防治风湿热。

  所谓风湿热,是指由于“甲级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发生咽炎(简称“甲链咽炎”)通过人体的免疫反应侵犯器官组织而得病。一般来说,风湿热多发生于5-15岁年龄组,3岁以下极为少见,18岁以上也较少见。据调查,全国人群“甲链咽炎”的发病率高,全国一年发病约1.3亿例次(平均每10人中即有1例次),因此,积极防治“甲链咽炎”,降低风湿热的发病率已刻不容缓。

  那么,预防的主要目标是控制“甲链咽炎”,一般有两种预防措施:一是初发的预防(又称“一级预防”),二是复发的预防(又称“二级预防”,即对患过风湿热,或已患风心病者预防复发)。

  预防初次发病应抓好以下三个环节:(1)加强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卫生宣传教育,包括开展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和增加自我保健常识(如注意保暖,避免潮湿,预防感冒等);(2)清除慢性病灶(如扁桃体炎、龋齿)有专家建议,当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在一年中有5次急性发作或在过去两年中有3次急性发作)应考虑扁桃体摘除。(3)对3-15岁患者应积极治疗扁桃体炎,尤其是在冬季和春季,当发现有“甲链咽炎”应及时予以青霉素治疗。

  对已患过风湿热或患有风心病的患者,必须预防复发,为了预防“甲链咽炎”再次发作,一般主张每月肌注长效青霉素一次(成人120万单位,儿童60万单位)。实践证明,这种预防措施可降低复发率。预防期限一般认为应预防到末次发作后5年,对有严重心脏炎或进行过瓣膜手术的患者,有时需要终身预防复发。 

风心病在线咨询

更多

风心病换瓣膜心率时高时低吃什么药

患者当初罹患的是风湿性心脏病的疾病,且口述已经实施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救治,那么对于术后来说一般是先采取抗凝类的药物救治的,其中建议是将INR压制到2-3之间。关于你所说的心率时快时慢,建议你最好能实施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仔细检查,目的是看一看患者心率和心律的情况到底如何,在根据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仔细检查的结果来选择下一步的筛查按排为好。

1个回答

风心病,心跳心悸,吃不下饭怎么办?

风湿性心脏病再次出现了心慌心跳声,并且引发了吃不下饭,有可能是再次发生了心衰,性功能不全,需要有及时的实施检查和对症救治,再次出现了新功能不全,建议决定对症救治,需要有采用抗风湿救治,需要有采用强心药物救治,惯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不能够暴饮暴食,不能够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也需要有留意压制食盐摄入量。

1个回答

风心病做手术好吗

风湿性心脏病被称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脏有四个瓣膜,即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主要基于:1 .牵扯哪个阀门;2.瓣膜炎症是狭窄或合拢不全;3.瓣膜疾病分成轻度、中度和重度。一般症状主要抱括阵发性心颤、疲劳、流汗、腹痛、厌食、胸闷、运动后气短呼吸困难、咳、夜间不能够躺下、下肢水肿等。

1个回答

风心病的症状有哪些

风心病主要症状是活动后气短、气短和心颤,这些症状的主要原因与二尖瓣关于,因为在风心病期间,最常侵害的瓣膜是二尖瓣,而最严重的疾病往往在二尖瓣,二尖瓣是我们心脏中从左心房到左心室的一扇门,然而,当二尖瓣患病时,血液将在瓣膜的上游即肺中淤积,并且将再次出现呼吸急促的症状。

1个回答

怎么判断是不是风心病

,再次出现上述的情况有可能是实施剧烈运动时,致使再次出现心脏的供血不足所引发的上述不适症状,但再次出现这种情况并不能够证明是再次出现风心病的情况,风心病就是由于风湿疾病所引发的心脏疾病,推测如何再次出现风心病,主要是通过症状、心电图、心动图、心脏拍片仔细检查等实施确认的。

1个回答

得了风心病怎么办呢有什么特效药呢

风心病是临床诊断上心内科比较常见的疾病,是由于链球菌传染而引来的心瓣膜疾病,这种疾病没特效药物救治。但是在心功能没遭到干扰之前,可以行外科手术救治,比如说瓣膜置换术或者是球囊扩展术等。建议你先做心脏的彩超仔细检查,看心脏的功能以及心脏各腔室的大小,如何可以实施手术救治。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