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肝腹水

>

腹水的中西医疗法介绍

腹水的中西医疗法介绍

  由于引起腹水的病因甚多,无论是腹水呈漏出性还是渗出性,均可因多种疾病而引起因此,遇腹水患者时,应尽快地确定其腹水的性质,继而再积极寻找病因。只有针对病因治疗,腹水才可能减少或消失。

  一、西医疗法:

  1.对于初次腹水,而且腹水时间不长,没有用过利尿药或初用利尿药的患者。患者住院卧床休息,禁盐,限入量小于1000ml,连续5日。如产生自发性利尿较好。如无明显疗效,可改 用利尿药。

  2.快慢兼用法用利尿药:将肝硬化腹水及周围浮肿的利尿治疗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水肿期用快速利尿法;第二阶段为水肿基本消退后,用缓慢利尿法,以清除剩余的腹水。具体办法为:口服速尿80—200mg 及安体舒通100—400mg,达到每日排出的尿量可使体重下降1kg以上,至周围水肿基本消失,血浆肌肝浓度略增时,立即进入缓慢治疗阶段。依据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情况减少剂量,维持体重每日减少0.4—0.5kg 。如腹水不伴有周 围水肿,直接采用缓慢利尿法。

  二、中医辨证论治:

  1.气滞血瘀证:

  腹部水胀坚满,胁肋攻撑疼痛,或痛如针刺,急躁易怒,面色黯黑,肌肤不荣,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理气化瘀、利水消肿。金铃子散、失笑散、五苓散合方加减。

  2.脾虚气滞证:

  腹水胀大,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作胀,嗳气不适,便溏不爽,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脉弦。理气健脾、行气利水。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3.寒湿困脾证:

  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则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得热稍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缓。散寒除湿,利水消肿。实脾饮加减。

  4.湿热蕴脾证:

  腹水坚满,脘腹痞胀,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舌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滑数。清热化湿、利水消肿。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

  5.脾经热毒证:

  急起腹水胀满,骤然大量吐血、下血,烦热口渴,舌质红绛,苔黄腻或灰黑,脉数。清脾泄热解毒、利水消肿。犀角地黄丸合四苓散加减。

  6.肝脾血瘀证:

  腹水胀满,脉络怒张,两胁刺痛,面色黯黑,颈胸有血痣、丝状红缕,手掌赤痕,唇色紫褐,但欲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舌质紫暗,脉细涩或芤。活血化瘀、化气利水。调营饮加减。

  7.脾肾阳虚证:

  腹胀有水,朝宽暮急,面色苍黄或?白,脘痞纳呆,神倦乏力,畏冷肢凉,或下肢浮肿,小便短少不利,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温补脾肾、化气利水。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加减。

  8.肝肾阴虚证:

  腹大有水,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燥咽干,心烦失眠,牙龈出血,时有鼻衄,小便短少,舌质红绛,苔少无津,脉弦细数。滋养肝肾、化气利水。

  温馨提示:像晚期肝硬化肝功能严重受损结缔组织病等所致的腹水,虽然针对病因进行了治疗,但其腹水常不能完全消退,有时甚至成为顽固性腹水,这种情况下,也仅能进行综合性治疗。

肝腹水在线咨询

更多

肝腹水能治疗好吗

腹水是否能够治好,还是要明确一下引起腹水根本性原因,要针对原发病因进行调理治疗。建议进行肝脏彩超检查或者是ct检查,看是否有肝硬化,是否有肝脏恶性肿瘤原因,同时也需要进行白蛋白化验检查,如果是白蛋白偏...

1个回答

肝腹水会引起水肿吗

肝腹水可能会引起水肿。肝腹水患者通常表现为双下肢水肿,严重的还可能会出现全身水肿的症状。肝腹水是由原发性疾病引起的并发症,因此在治疗时,首先应治疗原发性疾病,针对引起肝腹水的具体病因来进行治疗。若是结...

1个回答

肝腹水引起呕吐吗

肝腹水这个疾病是可以引起恶心呕吐的。而且有肝腹水的这个疾病,它的诱因一般是有肝硬化,他对消化道的影响还容易引起食管静脉曲张,得了这个疾病,一旦吃了一些坚硬的食物,或者比较烫的食物,有可能会造成划伤食道...

1个回答

肝腹水是什么病

肝腹水是指肝硬化引起的腹水,在肝硬化的晚期会出现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的症状,门脉高压最突出的表现是腹水,引起腹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比如有效血容量不足,门脉压力升高,血浆渗透率要下降,抗利尿素分...

1个回答

肝腹水是一种什么病

肝硬化腹水是一种慢性肝病。由大块型、结节型、弥漫型的肝细胞性变,坏死、再生;再生、坏死,促使组织纤维增生和瘢痕的收缩,致使肝质变硬,形成肝硬化。其他疾病,如肝、心、肾等。可能会导致腹水。肝硬化引起的腹...

1个回答

肝腹水患者的饮食怎么调养

  患者应当留意饮食清淡,对于患者来说应当留意饮食对于疾病会有很好的效用。清淡饮食营养丰富更易吸收,对肝腹水病人较为适宜。新鲜蔬菜、水果、肉、蛋等这些就应当多食用,增强食欲是不错的,又有可利水消肿的效...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