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宫颈癌

>

用药治疗宫颈癌的主要事项

用药治疗宫颈癌的主要事项

  随着宫颈癌的发病率不断的增高,很多患者开始关注宫颈癌的治疗知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宫颈癌治疗用药的注意点吧。

  宫颈癌普查时发现宫颈癌,典型症状为,一是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水样,米汤样,脓血体伴异味;二是阴道不规则出血,开始少量,接触性出血或大便后出血,继而出血持续甚至大出血;三是疼痛,腰骶疼痛,下肢肿胀疼痛;四是尿频、尿急、血尿及肛门坠胀、便血及大便困难;五是消瘦,贫血。本病临床常用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败酱草30克,土贝母15克,土茯苓、金银花各20克,炒槐花15克,半枝莲、夏枯草各30克,川楝子炭15克,灵脂炭10克,青皮15克,生薏仁30克,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出自1984年《上海中医药杂志》,对早期宫颈癌有较好疗效。

  [方二]

  桂枝9克,茯苓15克,丹皮12克,桃仁15克,赤芍12克,乳香、没药各6克,昆布、海藻各15克,鳖甲18克,小锯锯藤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 晚服。

  本方为民间方,适用于子 宫颈癌。

  [方三]

  蜀羊家18克,大枣5枚,明党参5克,红茜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服。

  本方为安徽医学院肿瘤秘方,适用于子宫颈癌。

  [方四]

  海龙1条,白花蛇3条,水蛭、蠕虫、人指甲、黄连、乳香、没药各6克,全蝎、蜂蜜、黄柏各9克,丹皮12克,龙胆草15克。将药共研细末,用银花煎水为丸,外以雄黄为衣,每天6---9克,分2—3次吞服。

  本方为民间方,适用于子宫颈癌。

  [方五]

  泽漆100克,鸡蛋3个。加水适量,泽漆与鸡蛋共煮,煮熟后吃蛋喝汤,每日1剂。

  本方出自《陕西中草药》适用于宫颈癌。

  上文就是对宫颈癌治疗用药的注意点的介绍,相信你已经了解了,希望家属们都能多关心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宫颈癌在线咨询

更多

hpv九价宫颈癌疫苗十七岁可以打吗

十七岁推荐接种九价宫颈癌疫苗,又称为HPV疫苗,是一种预防宫颈癌发病的疫苗。宫颈疫苗有一定的年龄限制。二价宫颈疫苗适合的年龄群为9-45岁,四价宫颈疫苗适合20-45岁,九价宫颈疫苗适合9-26岁。宫颈疫苗有一定的有效期限的,它的有效期限一般是5-10年,甚至有可能更长,在这个有效期限内,它的效用是不变的。

1个回答

宫颈癌中晚期治疗

宫颈癌的治疗是以手术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治疗原则。宫颈癌的中晚期,局部肿瘤体积大或肿瘤侵袭到直肠、膀胱,一般的情况下就以放疗为主。通过腔内照射或体外照射杀死癌细胞,缩小肿瘤,减少肿瘤转移。现代放疗技术和定位精准,一般不会有副作用。然后再配合化疗药物、靶细胞药物、免疫制剂治疗。宫颈癌中晚期一定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保持快乐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1个回答

宫颈癌后忌食哪些食物

对于辛温燥热的食物尽量少吃,比如生姜、蒜、狗肉、羊肉、牛肉、辣椒等,这个很容易导致病情复发,或者是引起宫颈感染发炎。同时,对于鱼腥海鲜等食物也尽量少吃,因为这种食物很容易导致体内湿浊内生,不利于宫颈癌的治疗,因为宫颈癌早期多采取宫颈锥切手术治疗,术后的话也要避免感染发炎,同时配合适当的放疗化疗。应该多吃些当季节的新鲜水果蔬菜和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

1个回答

宫颈癌都什么症状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的病人早期会出现接触性出血的症状,晚期会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宫颈癌的病人还会出现血性阴道排液、稀薄如水样,或者是米泔样,有腥臭味儿。到了癌症末期,病人还会表现为贫血、恶病质等全身衰竭症状。建议女性应该每年进行一次全方面的身体检查,子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是最常用的发现子宫颈癌前期病变和早期子宫颈癌的主要方法。

1个回答

宫颈癌流血是什么样子

如果宫颈癌出血,量比较大,血的颜色是鲜红色的,如果出血量不是很多,血的颜色是暗红色或者是咖啡色的,和月经血有一定的区别,主要是通过接触性出血。宫颈癌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和不规律的性生活导致的,比如有些女生开始性生活的年龄比较早、性生活的频率过高都会容易导致宫颈癌。建议宫颈癌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加日常调节相结合的方法,尽快到医院进行手术,同时保持自己的性生活规律,节制性生活的次数。

1个回答

宫颈癌复查要做哪些检查

宫颈癌有以下几种方法:1、HPV和TCT检查:即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宫颈液基薄层刷片,这两种检查通过病毒和细胞学检查,可大致评判患者是否初步感染HPV病毒,及是否有发展为宫颈癌的倾向;2、阴道镜检:阴道镜最多可放大40倍,阴道镜下可看到宫颈局部微小的病变,可通过特殊的染色进行初步判断;3、活体组织检查:通过阴道镜指示,初步判别病变部位,取活组织检查做病理切片,为诊断的金标准。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