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过敏性鼻炎

>

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及护理

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及护理

  刚换上春装的小陈每天喷嚏不断,吃了不少感冒药却不见好转。到上海复大医院耳鼻喉科一查,专家说她得了变态反应性鼻炎。耳鼻喉专家称,这个病春天非常常见。

  专家介绍说,变态反应性鼻炎,简称变应性鼻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过敏性鼻炎。下面专家为大家介绍一下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及护理方法。

  5个比较典型症状

  喷嚏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每次多于3个,甚至连续10余个或数十个。多在晨起、夜晚或接触过敏原后立即发作。

  清涕为大量清水样鼻涕,有时可不自觉地从鼻孔滴下,每天要用大量纸巾,甚为痛苦。

  鼻塞轻重度不一,间歇性或持续性,单侧、双侧或两侧交替,表现不一。

  鼻痒大多数患者感鼻内发痒。花粉症患者可伴有眼睛、外耳道、软腭等处发痒。

  部分患者有嗅觉减退但多为暂时性。

  诱因可分为两大类

  季节性变应性鼻炎主要由树木、野草、农作物在花粉播散季节播散到空气中的植物花粉引起,故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又称花粉症。患者常见眼睑肿胀、结膜充血、鼻黏膜水肿,苍白;鼻腔有水样或黏液样分泌物,鼻甲肿大,有时可发现中鼻道小息肉。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主要由屋尘螨、屋尘、真菌、动物皮屑、羽绒等引起。这些变应原作用机体时皆经呼吸道吸入,故又称吸入性变应原。某些食物性变应原如牛乳、鱼虾、**、水果等也可引起本病。患者在间歇期鼻黏膜呈暗红色。若伴有胸闷、肺部听诊可闻及喘鸣音。发作期的鼻腔分泌物涂片检查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

  可能发展成哮喘、鼻窦炎、咽炎等

  变应性鼻炎虽不是严重疾病,但显著影响生活质量。如可影响睡眠、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影响学童记忆力,给社交、娱乐带来麻烦。还可引起下列并发症: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窦炎、过敏性咽喉炎、分泌性中耳炎。

  支气管哮喘与过敏性鼻炎实际上是“同一气道的同一疾病”。支气管哮喘可与变应性鼻炎同时发病,但多在鼻炎之后,此时鼻炎症状多明显减轻。有时仅表现胸闷、咳嗽,是哮喘的另一种临床类型。

  流行病学中,全球过敏性鼻炎与哮喘的发病具有相似分布,过敏性鼻炎发病率越高的国家和地区,其哮喘的发病率也越高。许多病人常先后或同时罹患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哮喘发病率较正常人高4-20倍,正常人群中哮喘发病率约为2%-5%,而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哮喘发病率约为 20%-40%,甚至60%过敏性鼻炎病人可能发展成哮喘病。对此,世界变态反应组织还提出了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这一概念,

  尽可能避免接触过敏源

  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日渐增多,可能与大气污染、空气中SO2浓度增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过度清洁”的生活方式有关。

  除了遵医嘱按时服药外,以下几个办法可减轻甚至解决变态反应性鼻炎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尽可能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症患者在花粉播散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对真菌、室尘过敏者应保持室内通风、干爽;对动物皮屑、羽毛过敏者,应避免接触动物、禽鸟等。

过敏性鼻炎在线咨询

更多

过敏性鼻炎引起头疼

若因过敏性鼻炎而引起疼痛,一般是由于鼻腔粘膜水肿较严重时,病人会出现较重的呼吸困难。还有一种是过敏性鼻炎,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导致了不同程度的鼻窦炎,也会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头痛。主要治疗方法就是对症...

1个回答

过敏性鼻炎引起咽喉炎

过敏性鼻炎导致的咽炎在临床上有时会出现。过敏性鼻炎有几种表现:鼻子发痒、打喷嚏、分泌物增多和鼻塞。一方面,因为鼻子和喉咙相连,所以一些分泌物会流到咽部。另一方面是过敏性鼻炎和鼻甲发炎,导致鼻塞,严重堵...

1个回答

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治疗

过敏性鼻炎可能大,建议你防止感冒,口服药抗过敏药如: 酮替芬 扑尔敏,严重加上激素.另外一定注意脱离过敏源,就是使你加重的一切因素.冬天较好带上口罩.避免冷空气接触.另外你找一下你家里是否有可能过敏...

1个回答

小儿过敏性鼻炎怎么治疗

小儿过敏性鼻炎一般是指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喷嚏,鼻痒主要特点,这种病可以选用息斯敏和鼻炎宁颗粒,过敏性鼻炎一般都是两种情况而起的,一种是由于鼻粘膜敏感性过强引起,而另一种是由于免疫力的低下而引起...

1个回答

过敏性鼻炎激光治疗

你好:过敏性鼻炎,多是由于风寒感冒引起的,极有可能并发过敏性鼻窦炎,渗出性中耳炎,甚至支气管哮喘,西医治疗效果不是很好,手术,微波或是激光治疗,只能暂时缓解,容易复发,可以用中药治疗,中药方剂效果还是...

1个回答

过敏性鼻炎怎么治疗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主要是用鼻用激素类鼻腔喷雾剂喷鼻,症状严重的话,需要加上口服抗过敏的药物治疗。如果是过敏性鼻炎,和小时候的感冒没有关系的。如果到夏秋时频频打喷嚏,考虑对花粉过敏可能,平时尽量减少外出...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