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高血脂

>

甘油三酯偏高的治疗方法

甘油三酯偏高的治疗方法

  三酯增高是指血液中甘油三酯值比正常值偏高。如果只是甘油三酯增高,而其它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称为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甘油三酯高是血脂高的一种,其形成与遗传、疾病、饮食习惯多方面因素相关。

  甘油三酯增高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遗传或先天性,二是继发于代谢性紊乱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粘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肥胖、肝肾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与其他因素(年龄、性别、季节、饮酒、吸烟、饮食、体力活动、精神紧张、情绪活动)有关。

  食疗方法

  单纯的甘油三酯增高,一般以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为优选,并长期坚持;其次是消除恶化因素;最后考虑药物治疗。饮食和药物疗法的目的都是延缓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进程。

  饮食疗法,最主要的是调节饮食结构,限制总热量摄入,尽量少吃动物脂肪,减少糖的摄入量,适当补充蛋白质。宜食瘦肉、鱼类、鸡、鸭肉(去皮)、牛奶、豆类及豆制品,还有芹菜、大蒜、洋葱、香菇、蘑菇、木耳、苹果、桔子、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无机盐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水果。

  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治疗甘油三酯高的药物都为处方药,需要到医院开处方,遵医嘱服用。

  用于甘油三酯高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

  激活脂蛋白代谢酶类药

  顾名思义,此类药降甘油三酯的基本原理就是激活脂蛋白代谢酶类,促进甘油三酯水解。很多人问甘油三酯高用什么药时,医生都会推荐这类药物,典型代表为贝特类降脂药,如非诺贝、苯扎贝特、吉非贝齐(诺衡)等;以上皆为口服药物。

  阻止脂质在体内合成

  这类药物和前一类药物不同,降血脂的基本原理变成了阻止脂质在体内合成。这类药物的典型代表是烟酸类药物。常用的烟酸类药物有烟酸、烟酸肌醇、阿昔莫司等,也是都为口服药。

  医院还经常应用他汀类药物。如洛伐他汀(美降脂)、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是以降胆固醇为主、同时也降甘油三酯的药物。

  适度运动

  运动和体力活动可以使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下降。因此,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也应进行长期、规则的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

  当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合并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紊乱如家族性复合型高脂血症时,应该采用药物治疗。在药物的选择方面,可以选用烟酸或烟酸的衍生物,如乐脂平。对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极度升高的患者,可以使用纤维酸衍生物或烟酸来治疗。

  预防甘油三酯偏高的方法:

  ①改善膳食,少吃动物脂肪及内脏、甜食及淀粉类;多吃植物蛋白、油类,蔬菜水果以及鱼类。

  ②减轻体重。

  ③加强体育锻炼,有氧运动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④戒烟,少量饮酒。⑤控制影响血脂的其它疾病。

  ⑥已有高血脂症者,尤其40岁以上男性、绝经后女性或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危险人群,均应定期化验血脂,以期早治。当高血脂症确诊后,首先应进行饮食调整、生活方式改善以及影响因素的控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内科治疗。

高血脂在线咨询

更多

高血脂头晕怎么治疗

高血脂头晕建议要及时的去医院就诊,行血压监测,并完善头颅CT、心电图检查,以排除高血压,急性的心脑血管疾病,比如脑梗死、脑出血血脂增高以后,血液的粘稠度增加,容易导致血流缓慢、堵塞,从而诱发中风、血栓...

1个回答

高血脂是什么引起的

导致高脂血症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年龄:年龄是不可抗拒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脂水平也会升高;2.体重增加:特别是肥胖患者可能引起血脂升高,因为体内合成的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也会升高;...

1个回答

高血脂人能吃核桃吗

,高血脂的患者不建议吃核桃,因为核桃除了油脂量较高,会严重病情。高血脂会引发动脉硬化,引来动脉粥样斑块,引来血管的交通不便或狭窄,致使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平常需要有积极的压制血脂。除药物救治以外,平常需...

1个回答

高血脂症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呢?

, 这个和饮食和内分泌和活动和隔代遗传都有关系,其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一项或是多项升高属于高脂血症建议是饮食留意防止吃些含脂肪多的食物尤其是动物脂肪,多饮水,防止饮食辛辣刺激食物,多举...

1个回答

孕妇高血脂怎么办?这是不是要吃药治疗的,会不会对胎儿有什么...

孕妇耀势本身血值就偏高的话,那么在怀上期间就应该是留意压制饮食,比如说像许多肥肉,巧克力,森林之类的食物,都尽量不要吃了,吃完之后容易引发血脂偏高,胎儿的血脂也不太好,严重的有可能还会再次出现许多巨大...

1个回答

高血脂适合喝什么茶?

如果有高血脂的病症,会引来动脉血管硬化的病症,而引来心脑方面的病症,应该是及早的实施调养,使其恢复正常的范围。如果平时多喝点具备降脂类的茶水,每天都喝一点儿,时间长了,就可以使血脂水平,慢慢的就会恢复...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