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淤积性黄疸常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淤胆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药物性肝炎和病毒性淤胆型肝炎。其常见症状有以下几种方式。
淤胆型肝炎的症状:
1、症状表现轻而黄疸深:由于淤胆型肝炎的肝细胞坏死不重,而以淤胆为主,故症状相对较轻,黄疸可以很深。
2、尿色深黄而大便色浅:由于胆道系统有炎症,造成梗阻,排泄至肠道的胆汁成分减少,故大便颜色浅,似陶土色,故称陶土色大便,而淤滞的胆红素逆流至血液,由尿排出,故尿色极深。
淤胆型肝炎体征表现是肝脏肿大,胆囊不充盈:由于淤胆使肝肿大,而胆汁排泄不畅使胆囊无胆汁充盈;肝肿大则包膜张力大,故肝区叩痛,胆盐的刺激使皮肤瘙痒。
但整个病程长,黄疸至少持续在3周以上,甚至数月不退或消退缓慢。实验室检查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碱性磷酸酶( ALP)、谷氡酰转肽酶( GGT)、胆固醇均升高,ALT中度升高。屎液检查尿胆红素阳性而尿胆原阴性,此为梗阻性黄疸的特征,因为般黄疸型肝炎应该是尿胆红素和尿胆原均阳性。B超检查有肝脏增大,肝内外胆管不扩张,这点可与肝外梗阻性黄疸相区别。淤胆型肝炎黄疸虽较严重,但病情轻,食欲好,一般肝炎症状均较轻者。
中医辨证:
瘀热发黄,包括血瘀、血热两种见症。
1、血瘀见症:小便自利是血症黄疸的特点,《普济方》中说“血症之黄,小便自利耳”。沈金鳌说:“诸黄皆小便不利,唯血瘀发黄小便自利也”。小便自利与否,可作为湿热发黄与血瘀发黄之鉴别要点。血瘀发黄尚有渴喜热饮,多梦,蜘蛛痣(蟹爪纹),面色晦暗,舌质紫暗,瘀斑瘀点,舌下脉增粗延长,肝肿大。
2、血热见症:血分热可有口咽干燥,喜热饮,大便秘结;皮肤瘙痒,抓后有出血点,皮肤灼热;出血倾向,瘀斑,系因脾胃有热,热伤于心,心主血,热气盛,故发黄而动血。
淤胆型肝炎的病理基础:
淤胆:肝细胞性和阻塞性黄疸肝组织中都月出现胆色素,毛细胆管扩张,出现胆栓;肝细胞和Kupffer细胞内出现胆色素颗粒。细胞内胆色素不易与脂褐素区别。
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性肝硬化中均存在毛细胆管和胆小管扩张,暴发性乙型肝炎,汇管区周边环绕淤胆的胆小管,新生胆小管。
超微病理显示,在淤胆时有胞浆膜改变,微绒毛肿大、畸形、减少,桥粒也减少。淤胆型肝炎时有肝小叶中心区坏死,同时肝细胞内支架微管破坏,肝细胞生物代谢异常。有硬化结节时,胆小管可能有挤压扭曲。
肝炎在线咨询
更多
慢性活动性肝炎治疗
慢性活动性肝炎的治疗,包括基础病因的治疗以及保肝护肝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指的是多种致病因素造成肝脏持续的炎症损伤,时间超过半年以上,称为慢性活动性肝炎。首先应该针对于基础病因进行病因学治疗,如果来自于...
1个回答
肝炎症状及治疗
肝炎的种类有许多,不过所有的肝炎一般都会出现一些消化道症状,例如食欲不振、乏力、恶心、进食量减少等,还可能有消瘦、上腹不适、腹胀等典型的症状。不同种类的肝炎,治疗原则也就不同。比如病毒性肝炎如果有抗病...
1个回答
肝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不同类型的肝炎临床症状是不一样的,可以表现为普通的肝炎症状,如乏力、恶心、尿黄、厌油、腹胀、食欲下降等,部分肝炎临床症状比较轻甚至缺如。不同类型的肝炎,临床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对于病毒性肝炎当中的甲肝...
1个回答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乙肝大三阳有传染性,主要是通过血液的直接接触、性交、母婴传染的,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触如一日拥抱握手散步不会被传染,但是不要共用注射器针头牙刷剃须刀指甲刀等易破损的东西避免血液的直接接触传染。你可以去查乙...
1个回答
肝炎的中医治疗
中医肝炎治疗方法包括内服清热解毒疏肝行气的中药汤剂,如龙胆泻肝汤、小柴胡汤等,具体药物的配伍加减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于服用中药困难的患者还可以采用中药离子导入的方法,另外穴位贴敷、穴位注射都是...
1个回答
肝炎引起脸黄
患上肝炎后部分患者脸部的确会看起来比较黄,主要是皮肤黄染、巩膜黄染导致的,也有可能是黄疸型肝炎患者出现了黄疸的症状。除了皮肤症状之外,肝炎比较常见的症状就是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厌油、浑身乏力、倦怠等,...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