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别名:骨质疏松症 英文:osteoporosis)是一种钙质由骨骼往血液净移动的矿物质流失现象,骨质量减少,骨骼内孔隙增大,呈现中空疏松现象,速率取决于破骨细胞(osteoclast)和成骨细胞(osteoblast)活性的消长。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中老年人易患,是以慢性腰背疼痛,甚则畸形、骨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全身性骨量减少性疾病。
[详细]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详细]
骨质疏松治疗以药物为主,临床上用来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有:钙制剂,包括有逸得乐、凯思立,钙尔奇D、乐力、葡萄糖酸钙口服液、龙昌钙+D口服液、劲得钙、巨能钙和超微钙;抑制骨吸收药物,如去氢孕嗣、倍美力片和利维爱等;双膦酸盐类,如福善美、骨麟、邦得林和吉力舒宁。只有在因骨质疏松症发生骨折以后,才需外科治疗,其目的在于治疗骨折。
[详细]
骨质疏松症是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钙的缺乏是被大家公认的因素。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骨纳差,进良少,多有营养缺乏,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这些骨质疏松的原因比较重要。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缺乏造成骨质疏松,绝经后5年内会有骨量丢失加速阶段,骨质疏松症在绝经后妇女特别多见。
[详细]
适当补充钙剂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很好办法,一般晚饭后是补充钙剂的最佳时间,这个时候补充钙剂,吸收率高,利用率好。加强户外运动不仅能通过全身运动,促进骨密度增强,还可以因为太阳光的照射,增加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每日晒太阳20分钟左右,对骨质疏松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拒绝不良生活习惯,多吃含钙和维生素D和矿物质的食物果蔬。
[详细]
骨质疏松症需进行分级诊断。正常为BMD或BMC在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的1个标准差(SD)之内;骨质减少为BMD或BMC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1~2.5个标准差;骨质疏松症为BMD或BMC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以上。主要和骨软化、骨髓瘤、成骨不全以及各种癌性骨病进行鉴别,检查项目有,生化检查、X线检查、骨密度测量等。
[详细]
骨质疏松宜供应充足的钙质,要常吃含钙量丰富的食物,如奶类、豆制品、木耳、海带、虾皮、发菜、脆骨、桶柑、核桃仁等;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可选用奶类、豆类及、菌菇类、鸡蛋、鱼、鸡、瘦肉等。不要将含草酸多的食物,如菠菜、苋菜、莴笋和鱼汤、豆腐汤等高钙食物一起食用,以免草酸和钙结合成草酸钙而影响钙的吸收。忌辛辣、过咸、过甜等刺激性食品。
[详细]
骨质疏松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提高睡眠质量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给予体疗、理疗心理、营养、补钙、遏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