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汗管瘤

>

汗管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汗管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汗管瘤多见于女性,青春期发病或加重。皮损好发于眼睑(尤其是下眼睑)及额部皮肤。皮损为粟粒大、多发性、肤色淡褐色丘疹,稍稍高出皮肤表面。少数患者为发疹性汗管瘤,除面部汗管瘤外,还可见于胸、腹、四肢及女阴部广泛、对称性皮损。

  一、汗管瘤检查诊断

  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可见很多小导管,其壁由两排上皮细胞构成,大多扁平,但内排细胞偶或空泡化。导管腔含无定形物质,有些导管有小的逗点样上皮尾巴,呈蝌蚪状。此外尚见与导管无联系的嗜碱性上皮细胞束。邻近表皮处,可见囊样导管腔,管腔内充满角蛋白,囊壁衬以含透明角质颗粒的细胞。青春发育期的皮损中,真皮内可见大量成熟或接近成熟的皮脂腺,无皮脂腺导管,直接与毛囊漏斗相连,其上方的表皮呈疣状或乳头瘤样增生。婴儿及儿童期的皮损内仅有少许或无皮脂腺结构。透明细胞汗管瘤中通常的汗管瘤巢与透明毛玻璃样物质围绕小而暗色卵圆形核的细胞巢混合存在。免疫组化分析角蛋白表达证明其为传统性汗管瘤的一种代谢性亚型。

  二、汗管瘤鉴别诊断

  1、睑黄瘤:睑黄瘤是一种常见的黄瘤病,是代谢障碍性皮肤病。皮疹为浅黄至橘黄色、扁平柔软的斑片或稍隆起的斑块,针头到黄豆大,好发于眼睑内眦部,常对称分布,病程持久,可相互融合。中年人多见,尤其多见于患有肝胆疾患的妇女,常伴有其他型黄瘤病。汗管瘤皮损为皮色或棕褐色,表面有蜡样光泽的,半球形坚固丘疹,不相融合,可发于外阴。

  2、皮肤纤维瘤:汗管瘤也易与皮肤纤维瘤混淆,尤其在男性,皮肤纤维瘤的皮疹为硬的结节,针帽至黄豆大小,高出皮面,呈扁球形或钮扣状,为褐红色或棕黄色至褐黄色。好发于四肢伸侧,无自觉症状。以上几种皮肤病各有临床特点,一般可以分辨清楚,但有些皮疹不典型时,一定要借助病理组织检查来诊断及治疗。

  3、毛发上皮瘤:毛发上皮瘤的临床特点为多发、对称、正常肤色的小结节或丘疹,好发于面部的鼻唇沟,开始见于儿童或青年,有家族发病倾向。皮疹持续存在无变化,可慢慢发生新疹。汗管瘤主要发生于眼周围,可并发于颈部、胸背,通常皮损较少,大小一致,为肤色、淡棕黑色至棕黑色,皮损较毛发上皮瘤要小。有时这两种病可并发。

  4、扁平疣:扁平疣多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等处,表现为正常皮色或浅褐色的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境界明显。在初发病时,皮损发展及增多较快。因扁平疣的疣体中有大量活跃的病毒,当局部被搔抓时,疣体表面和正常皮肤可产生轻微的破损,这时病毒很容易被接种到正常皮肤上而产生新的疣体。扁平疣具有传染性,疣体在患处进行扩张当患者有意无意地搔抓患处,结果发现疣体越来越多,甚至沿抓痕呈串珠状排列或密集成片。

  温馨提示:本病为发生在眼睑周围的粟粒大小丘疹,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真皮浅层基底样细胞形成的囊腔样结构,腔内含无定形物质。最特征性表现是一端呈导管状,另一端为实体条索,形如逗号或蝌蚪状。

汗管瘤在线咨询

更多

较好的治疗汗管瘤方法

汗管瘤只有通过激光的方法是较好的,如选择超脉冲的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通过多次的治疗,才可以把汗管瘤祛除。汗管瘤涂抹药物是不起任何作用的,但激光治疗期间可能会产生局部的色沉,大概通过三个月左右的时间,...

1个回答

您好,本人眼周围长了很多汗管瘤令我很苦恼,请问目前较好的解决

你好,眼周围长了许多汗管瘤需要有根据病情手术救治。一般情况下行得通电解、CO2激光和液氮冷藏等救治。需要有预防工作传染和不能够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需要声明注意提高身体免疫力,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改善睡眠...

1个回答

汗管瘤,如何治疗好呢?

汗肿瘤是一种良性肿瘤。较大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摘除。较小的那些不干扰外观并且不干扰身体运动,并且可以动态仔细观察。局部刺激后,许多良性肿瘤可能会有恶性变逆反心理,因此有必要动态仔细观察。如果生长迅速,...

1个回答

汗管瘤治疗方法是什么?

汗管瘤多再次发生在下眼睑部位,汗管瘤比较多的话会干扰美观,会再次出现了面部的丘疹小颗粒,一般没疼痛瘙痒,所以需要有去医院的皮肤科复诊,建议动用激光祛除救治比较好,救治期间不要吃高脂肪食物和辛辣食物,一...

1个回答

眼部汗管瘤怎么治

现在主要是眼睑部位的汗管瘤,多再次发生在下眼睑部位,会影响到美观,可以再次出现了眼睑部位得不舒服,小颗粒,丘疹,一般建议动用二氧化碳激光祛除救治比较好,手术以后就可以彻底恢复了,不要用手随便抓,防止引...

1个回答

眼部汗管瘤打了麻药对以后视力有影响吗

眼部打麻药一般绝不会对视力引发干扰,因为汗管瘤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需要有的麻药量是非常少的,一般药效在手术几个小时后就恢复正常,汗管瘤手术后必须让眼睛获得充分的歇息,并留意增强局部的卫生护理,饮食尽量...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