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混合痔

>

混合痔的康复治疗案例分析

混合痔的康复治疗案例分析

  案例:混合痔

  熊某,男,58岁。1月25日初诊。


混合痔的康复治疗案例分析

  主诉:肛门疼痛坠胀不适两天。患者有混合痔病史20余年,18年前已行手术治疗,后来仍时有反复。两天前过度劳累后出现肛门疼痛坠胀不适,便后有少量暗红色血液;时有头晕头痛,夜间咳喘,胃纳好,睡眠尚可,小便黄,大便一直干结。患者有高血压病史5年,每年冬天血压升高,目前在服卡托普利片控制,平素血压未监测。有嗜烟史,查:患者体格壮实,面色暗红,肌肉坚紧有力,声音洪亮;唇色暗红,舌质偏红,苔薄白,脉弦有力;大腹便便,腹诊下腹坚满有力;测量血压134/96mmHg;肛周外观可见赘生物突出,未指检。中医诊断:内外痔;西医诊断:混合痔。证属瘀热互结下焦,拟桃核承气汤去芒硝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处方:桃仁10g,大黄(生)10g,桂枝10g,茯苓15g,赤芍10g,丹皮10g,生甘草6g。3服,水煎服。

  患者服上方至第二服大便即软,痔疮疼痛大减,外观赘生物缩小一半,三服后肛门基本不疼,头晕头痛基本好转,夜间咳喘减半,一周后赘生物消失。随访至今再未复发。

  按:本案患者肛周疼痛坠胀,有赘生物,唇暗红是为瘀血证;大腹便便,腹诊坚满有力,平素容易头晕头痛,血压升高,大便偏干,舌红脉弦有力,全为阳证实证,类似于上述“瘀热”类型的体质,考虑桂枝茯苓丸与桃核承气汤合方治疗。

  桃核承气汤原文主治伤寒下焦蓄血证,“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方证中尤以少腹急结为辨证要点。该方可以泻热逐瘀,最适用于大便干结,下腹疼痛的瘀热互结证。叶橘泉认为该方证主证为阳明里实证,小腹急结、瘀血、充血、冲逆、蓄血如狂等症候群,妇人诸病、癫狂病、充血性头痛、眼结膜炎、齿龈炎、急性高血压、鼻衄、跌打伤肿痛、痔疮肿痛、肛痈肿痛等,只要具备上述阳明病的“色”、“脉”及腹部症状(小腹急结)都可使用本方。该患者肛周疼痛坠胀,大便时痛苦异常,可以看作是少腹急结的一种表现。去芒硝是考虑减轻泻下之力。方中再合桂枝茯苓丸改善腰以下部位(尤以盆腔为主)的血液循环,加强化瘀,促使瘀血消散吸收。药后病症大减,效如桴鼓,说明方证对应。

混合痔在线咨询

更多

混合痔疮的最佳治疗方法

混合痔是肛肠科最常见疾病之一,混合痔就是外痔和内痔长在一起的痔疮,在治疗的时候既要兼顾内痔,又要兼顾外痔。混合痔的治疗,首先以治疗内痔为主,混合痔的治疗方式,传统的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也可以采用内痔结扎,外痔切除的手术。如果内痔比较严重,可以采用pph手术治疗内痔,同时手术切除外痔,也可以采用内痔消痔灵注射,同时外痔切除手术。

1个回答

混合痔什么症状最严重

严重混合痔疮表现为便血有喷射状出血,长期便血会导致贫血的症状;肛门直肠的疼痛,由于肛门神经丰富、感觉灵敏,可表现为刺痛、胀痛或剧烈的疼痛;肛门肿物脱出是直肠或肛门肛管内的突起物或赘生物,经肛门脱出。严重的患者在腹部受压时,咳嗽、下蹲、用力等即可脱出;另外还有便秘的症状。

1个回答

我是混合痔,大便滴血,很痛,肛门一周脓肿怎么办?

混合痔疮可以决定外用药物救治,也可以决定手术救治,如果症状比较严重的话,一般建议决定手术救治,这样彻底恢复下来也比较快许多,救治的效果更彻底,平时应当严格的压制饮食,尽量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许多蔬菜水果,多喝水,适当的多吃许多有利于排便的食物,都有利于病情的纾解。特别注意一定要少吃辣,不熬夜,少吃油炸的食品。

1个回答

混合痔和肛门乳头纤维瘤怎么治?

混合痔和肛门乳头纤维瘤是和平时的不良饮食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致使局部静脉冲血,慢性的炎症刺激构成,所以确诊明确后,是需要有考量手术,药物救治只好是纾解症状,平时饮食上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适度的体育锻炼,不要久坐久蹲,始终保持大便的软化。需要声明注意要多喝水,不要喝酒,也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1个回答

混合痔大便滴血肛门脓肿怎么办?

这种情况可能会需要有手术救治。首先要看肛门脓肿再次发生到什么程度。如果肛门脓肿汽化的话,里面充满脓液的话,这种情况可以切开引流,祛除化脓的组织,同时对混合痔实施救治。在救治之前可以给与足够多的抗炎救治。同时也要多吃含有纤维素的食物,始终保持大便通畅。需要声明注意在平时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调整情绪,不要有压力。

1个回答

混合痔和肛门乳头瘤需要做手术吗

混合痔和肛门乳头瘤大多数人是需要有通过手术救治的,也可以决定动用许多外用的药膏,但是没手术救治的效果那么明显,手术救治一般都决定动用微创手术救治,创面比较小,彻底恢复下来也比较快,平时必须留意肛门处的卫生,饮食上尽量少吃许多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必须多喝水,多吃许多润滑剂肠道的食物,尽量不要久坐久蹲。必须强调声明平时多运动锻炼身体,避免久坐。避免着凉。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