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黄体功能障碍

>

“香水有毒”别害了你的宝宝

“香水有毒”别害了你的宝宝

  制造芬芳剂至少需要5000种化学成分,只有不到20%做过毒性试验,结果是都含有毒性,被不少国家列为危险品,而每种香水的化学成分会多达600多种。

  又见报道“香水所含的化合物超过800种。香水中的邻苯二甲酸二乙酯被疑致癌,也可导致生殖系统紊乱”。真是"香水有毒"啊,那法国的女性知道吗?---999为人民服务(来自人民网微博)

  不少人,特别是女士很喜欢给自己喷洒香水,以为香水能够给自己增添魅力。

  香水厂家也在不遗余力地大做广告,使得“春天气息”、“清新山涧”、“柠檬香型”充溢我们的生活。此外,我们的日常用品中,比如洗发水、化妆品、婴儿护肤品、空气清新剂、洗涤用品中也多有香水的成分。

  今天猛然知道一个常识:香水有毒。内含麝香啊亲!我以后要少用了,甄嬛的教训还不够吗?!---哼哼(来自新浪微博)

  但很少有人会考虑香水等芳香剂的安全性,更没有几个人会知道制造芬芳剂至少需要5000多种化学成分。每种香水的化学成分会多达600多种。在这5000多种化学成分中,只有不到20%做过毒性试验,结果是都含有毒性,被不少国家列为危险品。其它未测成分是否有毒,尚未可知。如果用比较精密的仪器,可在居室中检测到芳香剂所含100多种成分(芳香剂最常用的化学成分有150种),其中多数成分已知有毒性。

  已经有研究发现芳香剂的化学成分对健康有害,对皮肤、肺脏和大脑的危害尤为显着。很多人投诉用过芳香剂后产生荨麻疹、皮炎等副作用。芳香剂对慢性肺病特别是哮喘病人的影响很大。据统计,仅在美国,高达75%(大约900万病人)的哮喘病例是由香水诱发的。香味同记忆有关联,这就意味着芳香剂对大脑组织有影响。此类影响即为神经毒害作用。比如,香水和其它芳香剂中富含的沉香醇成分可诱发情绪低沉、沮丧甚至是危及生命的呼吸系统疾病等症状。日本医学界做的一项试验证明了香味对人大脑的影响:柑橘类水果的香味比多数抗抑郁药物的作用都明显。这表明,香味有影响心理状态的作用,应当同安定、盐酸阿米替林等药物一样归属精神药物。

  香味的化学成分可以通过口、鼻以及皮肤吸收进入人体。这些成分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达到全身各部位。敏感人群极易引发头疼(特别是偏头痛)、打喷嚏、流眼泪、呼吸困难、头晕、喉咙痛、胸闷、活动过度(在儿童中尤为显着)等症状。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儿童比成年人更易受芬芳剂影响。遗憾的是,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婴幼儿用品都添加了芬芳剂。家长经常喷洒香水的话,会毒化身边孩子所呼吸的空气,引起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学习障碍、活动过度,严重的甚至会诱发惊厥、发育迟缓等危害。妇女长期使用香水,会使香水的化学成分在体内积累,哺乳期时就会通过奶水损害婴儿健康。

  以上都是通过医学观察记录下的危害,相信还有症状是隐性的,因不易察觉耽误诊治,危害更大。所以,最健康的办法就是尽可能不用香水等芬芳剂。西方现代科研数据再次确证了我们老祖宗的箴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黄体功能障碍在线咨询

更多

怎么样检查黄体功能不全?

黄体功能不全容易致使女性月经周期延长、月经频发、不育或致使孕早期小产。您可以在月经十八到二十八天测几下血液中的孕激素,若是高于正常值,则证明黄体不同。或者您可以测绝经,从绝经后到月经来时间低于十二天则...

1个回答

黄体功能不全的表现是什么?

黄体功能不全患者一般没什么特异性的表现出,只有在做仔细检查时才会知晓,患者最主要的表现出是不育或者小产,对于黄体功能不全的患者首要的救治就是消化孕酮,另外可以动用促绒毛膜性腺激素增进卵泡的生长,只要互...

1个回答

请问不排卵的原因是什么

加强黄体功能。部分内分泌性女性不孕是由黄体功能不足所致的,排卵障碍治疗方法也有部分患者在应用促排卵治疗后需要加强黄体功能,常用的药物是天然黄体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对有合并有内科内分泌紊乱性疾病的患...

1个回答

请问黄体酮是什么意思

通用名:黄体酮注射液 曾用名: 英文名:PROGESTERONEINJECTION 拼音名:HUANGTITONGZHUSHEYE 药品类别:雌激素及孕激素类 适应症:用于月经失调,如闭经和功能性子宫...

2个回答

请问维生素e的作用有哪些

维生素E主要是缓衰老和抗不孕。指导意见:维生素E有对生殖功能,脂质代谢等均有影响,可使垂体前叶促性腺分泌细胞亢进,分泌增加,促进精子的生成和活动,增加卵巢机能,使卵泡增加,黄体细胞增大并增加孕酮的作用...

1个回答

请问黄体酮有没有副作用

服用黄体酮可有头晕,头痛,恶心,抑郁,乳房胀痛等.长期应用可引起子宫内膜萎缩,月经量减少,并容易发生阴道霉菌感染.肝病患者不能口服....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