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肺吸虫病

>

肺吸虫病症状有什么表现

肺吸虫病症状有什么表现

  临床表现

  1.潜伏期

  潜伏期可长可短,多数在感染后半年左右缓慢发病,病程较长,症状随虫体寄生的部位不同而异,以胸、腹、脑损害的表现最多见。多数为1—3个月,最短者仅2天,最长者可达十余年。

  2.临床表现

  (一)全身症状早期可有低热或弛张型发热,持续数周,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咳嗽、盗汗和反复荨麻疹等症状。

  (二)呼吸道症状肺为卫氏肺吸虫最常寄生的部位,表现为咳嗽、咯痰,初期痰带血丝,随病情进展痰的颜色变为铁锈色或褐色,此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部分病人可有胸腔积液,出现胸闷、胸痛,量多时可出现呼吸困难,胸水多为草绿色或血性。

  (三)腹部症状早期可有腹痛、腹泻或恶心呕吐,少数有血便。腹痛以右下腹多见,但无肌紧张感,有时可扪及结节或肿块。虫体在腹腔游走可引起腹膜炎表现。斯氏肺吸虫的蚴虫较常侵入肝脏,可致肝肿大、肝功能受损或形成肝脓肿或囊肿。

  (四)皮下结节或包块包块或结节位于皮下组织或肌肉中,多见于腹部至大腿之间。卫氏肺吸虫的皮下结节发生率约为20%,直径约1~2cm,大的较软,小的较硬,有轻微压痛,结节内可发现成虫或虫卵;斯氏肺吸虫则高达80%,是其特征性表现,包块大小不一,游走性强,常反复出现。边界不清,有轻度压痛,活检为嗜酸性肉芽肿,有时可见蚴虫,但无虫卵。

  (五)神经系统疾病脑型肺吸虫病多见于儿童。早期可有颅内压增高和炎症表现,如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发热、惊厥、脑膜刺激征等。其头痛特点为阵发性剧痛,针刺或虫钻样痛,止痛、镇静剂常无效,但能自行缓解。发作时患儿十分痛苦,捶头扯发。冷汗淋漓,间歇期则嬉戏如常。脑组织破坏后可出现瘫痪、感觉障碍、失语、偏盲等。脊髓型肺吸虫病少见,主要表现为脊髓受压,出现运动障碍,如下肢无力,行走困难甚至截瘫。

  (六)其他部分肺吸虫病人可有心包积液,量不定,为黄色或血性;当肺吸虫侵入眼球后组织时可表现为眼球胀痛、眼球突出或眼周皮下组织结节,一般不影响视力,眼底检查大多正常。此型以斯氏肺吸虫病多见,约占10%。

  3.x线表现

  肺吸虫病引起的肺部病变以中、下肺野和内侧带较多,尤以右下肺野更常见。病变可广泛分布于全肺.也可单独存在。由于病变发展阶段不同,有四种x线征象。

  (1)早期浸润性阴影:为边界模糊的云絮状阴影,约1—2cm,其病理基础为成虫在肺内游走所引起的早期出血或炎性浸润,可为孤立或融合,有时浸润阴影的中心有不规则的小透亮区,或可见到小液面,为早期肺吸虫所形成脓肿的表现。

  (2)多房性囊样阴影:为本病X线有特征性的征象。在片状或结节状阴影中可见多数蜂窝状小透亮区,单房或多房,实质或空泡性和大小不等的阴影,这是肺吸虫在肺内移行时形成隧道所致。

  (3)边缘锐利的结节性阴影:也是x线的特征性影像,为虫毒引起的纤维增殖性病变。表现为均匀、边缘光滑锐利的类圆形阴影。亦有带小空泡的囊样阴影。

  (4)硬结钙化阴影:为愈合病灶的阴影。胸片可见大小不等的致密斑点状或索条状阴影及密度增高的钙化灶,钙化结构呈均质性或外周密度较高。

肺吸虫病在线咨询

更多

患了脑肺吸虫病并且头晕怎么办

肺吸虫病它是由并殖吸虫而引起的急性或者是慢性的地方性的寄生虫病,那么它也叫肺并殖吸虫病它多见是山区地带儿童以及青少年,它的发病率高于成人;它的传播途径是由粪便或者是口的途径来进行一个传播;它的起病原因...

1个回答

腹腔肺吸虫病能喝牛奶吗

腹腔肺吸虫病是因为传染了并殖吸虫而引来的一种疾病,患该病的病人擅长吃许多润肠、润肺增强肺部免疫力的食物以及许多酸性、低脂肪的食物,防止吃许多碱性高脂肪的食物。牛奶具备补肺养胃、生津润肠的功效,而且含钙...

1个回答

腹腔肺吸虫病饮食应该怎样注意

腹腔肺吸虫病主要是因为饮食不卫生而引来的囊虫传染,在饮食上要留意不能够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海鲜产品及其它水产品,煮饭时生食和肉食的用具要分道扬镳。另外病人在日常饮食中也不能够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能够吃纤...

1个回答

肺吸虫病可以治愈吗

肺吸虫病的话一定是不要推拖,要及时的实施救治,如果是轻微的初期自愈是比较简单的,不要让它发展到很严重的地步,再救治下来相对来说就是,比较麻烦的,它主要是由于吸血虫吸血在肺部所致使的急性或者是慢性的寄生...

1个回答

下面情况我这样是不是肺吸虫病

根据你所叙述的情况,考虑可能会有肺部炎症的可能性。如果总是胸痛的话,建议到医院呼吸科复诊,做个肺部CT看一看,还需要有分清是里面疼还是外面疼,外面疼考虑可能会为神经痛。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均衡补充...

1个回答

肺吸虫病该怎么治疗?

肺吸虫病患者须及时的采取有效的药物救治,临床诊断常见药物如硫酸二氯酚、吡喹酮等。另外针对传染肺吸虫病的患者应留意在日常生活中惯健康的饮食习惯,餐前饭后勤洗手,防止排便不熟、不洁类食物。生吃食物一定要擦...

2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