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噜是一种病,轻微的打呼噜是睡眠时一种正常的现象,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但如果夜夜鼾声如雷,将会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专家表示:打呼噜在医学上称为打鼾,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一个主要临床表现。它不仅可导致打鼾者白天嗜睡、疲惫,而且可能与某些呼吸系统疾病和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
打呼噜的常见护理措施:
1、对于出现可打鼾的病人在平时的时候,一定对于自己的身体上,有效的去预防感冒并及时治疗鼻腔堵塞性疾病。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要积极治疗,以保持气道通畅。
2、在打鼾患者发病的时候,自己一定要在生活上注意,睡前不要去服用镇静、安眠药物,以免加重对呼吸中枢调节的遏制。治疗心脏病、控制高血压的常用药物,可加重睡眠呼吸暂停,必要时可征求医生的意见,换用其他疗效相同而副作用少的药物。
3、打鼾病人多有血氧含量下降,故常伴有高血压、心律紊乱、血液粘稠度增高,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要重视血压的监测,按时服用降压药物。
4、伸舌练习,尽力把舌头伸出,缩回来再尽力伸出,如此循环,一次做至少200下以上,直到咽腔感觉很酸。
5、干漱口练习,不含水,把腮帮子鼓起来,再缩回去,如此循环,一次做至少200下以上,直到咽腔感觉很酸。含水漱口也可。
6、扫牙龈练习,用舌头快速扫过牙齿外侧(脸颊侧)的牙龈,先舔上颚的牙龈,快速从左扫到右,再从右扫到左,一次做50下以上。然后同法舔下颚的牙龈,直到咽腔感觉很酸。
7、卷舌练习,舌头顶着上颚,用力向后卷舌头,不离开上颚,一次做50下以上,直到软腭感觉很酸。
术后护理:
1、伤口护理
患者取侧卧位,口边放置弯盘,手术当天用冰袋冷敷颈部,以减少出血及减轻疼痛,注意不要压迫到颈动脉,病人清醒后叮嘱患者要将口腔内分泌物吐出,不要咽下,必要时随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密切观察病人的局部出血情况和有无异常的呼吸道症状,如果患者睡眠后有反复吞咽动作,说明伤口有出血,需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防止意外。
2、饮食护理
手术当天禁止进食食物和水,给予静脉补液,第二天可以选用富于营养而易消化的饮食,如牛奶、蛋汤、肉汤、麦乳精、橘子汁等,但不要过烫,四至十天给予半流质饮食,小口多次进食,十天后酌情进普食。
3、口腔护理
每天给予含漱液漱口4-5次,可用硼砂溶液含漱或1%过氧化氢溶液含漱,餐后要清洁口腔,清除滞留的食物残渣,以保持局部清洁。要观察创面有无白膜生长,伤口剧痛时白膜较厚,则说明伤口感染,应加大抗生素剂量,遵照医生的嘱咐给药,并增加口腔护理次数。
鼾症在线咨询
更多
治疗鼾症的方法
1、 增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2、 避免烟酒嗜好,因为吸烟能引起呼吸道症状加重,饮酒加重打鼾、夜间呼吸紊乱及低氧血症。尤其是睡前饮酒。3、 对于肥胖者,要积极减轻体重,加强运动。我们的经验是...
1个回答
小儿鼾症的症状有哪些呢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呼吸困难,从喉头部发出声响,晚上睡觉的时候可能发生磨牙的现象,并且会出现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可能还会伴随有尿床,由于长时间睡眠打呼噜导致缺氧,引起白天没精神,出现昏睡嗜睡的症状,小儿鼾症...
1个回答
鼾症手术后第六天开始吐血,这是什么情况?
你好,是因为扁桃摘除后的腔壁动脉血管炸裂致使,整个口腔都充满了血液利用止血钳才控制住。建议再上大医院诊病看一看情况,请不要耽搁了病情,平时必须留意自己的饮食和作息,饮食上要多吃清淡的,多吃蔬菜和水果比...
1个回答
儿童鼾症有小妙方吗
打呼噜的原因有许多,如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鼻炎或者上呼吸道感染等。应积极到医院实施仔细检查,确诊清楚后做针对性救治,一般病因救治后,打呼噜的症状就消失了。平时留意多喝水,多活动,增强体质,饮食要清淡...
1个回答
小儿鼾症如何治疗
婴幼儿再次出现有打呼噜的症状,要理解可有再次出现感冒的症状,如果再次出现有鼻塞症状的话,就会容易产生再次出现打呼噜的表现出,可以采取口服抗感冒的药物来实施用药治疗,同时还要留意仔细观察可有患上鼻炎,也...
1个回答
鼾症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睡午觉的时候经常出现有打呼噜的症状,一般都是由于上呼吸道再次出现狭窄之后产生的,一种临床诊断上的表现出,会容易引来人体内再次出现呛水,要动用对症用的救治。如果是患慢性的炎症,比如说慢性鼻炎,慢性咽喉炎...
1个回答
长期鼾症对身体有影响吗
打呼噜对心血管的危害比较明显,打呼噜是高血压,冠心病的读力危险因素,会致使心绞痛,心肌梗塞等。而且打呼噜对脑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也会引发危害。除此之外,睡眠呼吸暂停还会致使肾甚至是呼吸系统的危害。打呼噜...
1个回答
鼾症会引起其他疾病吗
睡午觉的时候打呼噜不仅干扰他人的深度睡眠,严重的对自己的生长和生长发育都会引发很大的危害,打呼噜常见于胖人,咽喉部肌肉松弛的人,除了嗓子发炎的人,长期打呼噜或者是打呼噜严重的人往往都伴发睡眠呼吸暂停综...
1个回答
健康资讯
更多
可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