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结核病

>

结核病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结核病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经呼吸道或消化道初次侵入人体的结核菌,常在肺部或肠壁形成原发病灶。多在午后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患者常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间盗汗,女性可导致月经不调或停经。

  结核病患者的饮食:

  1、补充优质蛋白

  结核病人由于机体长期消耗,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结核病灶的修复又需要蛋白质作为原料,故蛋白质的供给必须充足。结核病人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补充蛋白质1.5—2克。这些蛋白质主要从牛奶、禽蛋、鱼虾和禽、有的瘦肉中获得。特别是牛奶,不仅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还是补充钙质的优良食品,对结核病灶的修复十分有益。

  2、供给充足的热能

  由于结核病患者常有持续低热,热能消耗也较常人为高。因此,每日每千克体重应供给热能40一50千卡,才能满足需要。这些热能主要从粮食和油脂中获得。结核病人的主食应多样化,除米、面外,还应常吃一些玉米、小米及薯类等粗粮。这样不但可以调剂病人的口味,还可提高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纤维素的摄人量。主食每日约需500克左右。脂肪应选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的植物泊作为烹调用油,每日25—30克,加上食品中含的脂肪,每日总摄入量不应超过60克。

  3、补足维生素和钙

  结核病人体质消耗越严重,对维生素的需要量也越大。每日需供给维生意A 5000国际单位、维生素D 500国际单位、维生索B13—5毫克、维生素B91.5—2毫克、维生家C 200一300毫克。这些维生素可从下述食品中获得:每天摄入500克左右的新鲜蔬菜,而且其中应有一半以上是绿色和红黄色的蔬菜。

  4、饮食清淡爽口

  饮食宜清淡、爽口,少油腻,注意色、香、味的调配,以增进食欲。若病情严重,咯血、高热时,应给易消化的半流汁饮食。待病情好转,再供给其他营养丰富的饮食。

  谨记这些饮食禁忌:

  对结核患者来说,管好自己的嘴巴非常重要,不能吃的东西一定不要吃,否则可能造成病情复发,带来严重后果。菠菜要少吃,咯血的病人要忌食。有的结核病人在食用鱼类和海鲜时易发生过敏,导致过敏的鱼类一般为无鳞鱼类和不新鲜的海鱼、淡水鱼,包括金枪鱼、马条鱼、鱿鱼、沙丁鱼、带鱼、黄花鱼、鲤鱼等。

  结核病人不宜用牛奶和茶水送服药物;一定要禁酒,酒精会增加抗痨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导致药物性肝炎,引起咯血;油炸、油腻的食品易加重抗痨期间肝脏的负担,应该少吃。

  求医网温馨提示:原发性肺结核常无明显体征,有的伴有轻度全身症状如倦怠、低热、食欲减退等。原发性肺结核如能及时彻底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结核病调养与护理》《临床结核病学》】

结核病在线咨询

更多

新冠疫苗第三针到底打不打

首先不为了别人,为了自己也要打这第三针,第三针新新冠疫苗属于超强免疫,主要针对这次的变异性病毒抵抗,让你的感染几率更低,不管您是做什么工作,都应该去打这加强针,第三针的要求是,接种第二针后,健康宝显示...

1个回答

肺结核病人吃饭传染吗?我怀孕着的,家里有人肺结核了,怕被传...

您好,孕妇需要有与肺结核病人隔离开的,肺结核是通过空气感染的,生活在一起是防止没法的,不能够大意,建议肺结核患者要住院治疗或者单独暂住,以免干扰家人健康,室内要开窗通风,实施灭菌解决,餐具也要热水煮几...

1个回答

结核性肉芽肿的病变特征是什么?结核性肉芽肿等同于结核病么?

类肿瘤学说 类似于网状细胞肉瘤或淋巴瘤,有肿瘤性纤维化的异形细胞及分化相,无坏死性血管及多核巨细胞。本病局限于鼻部和呼吸道,至病晚期,身体各处如内脏、淋巴结及骨髓均可体现同样炎症,故极似恶性肿瘤之岔开...

1个回答

我爸得肺结核病3年多了,陆陆续续也住了几

您好,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传染引来,通过呼吸道散播,肺结核必须实施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救治,遵从早期、足量、联手、全程、规律的救治原则。疗程一般要达9个月到1年半不等,方可把融合杆菌彻底彻底清除,所以必须忍...

1个回答

我跟肺结核病人接触,大多都是面对面有时很

您好,这样密切接触是有可能被感染的结核杆菌的,结核杆菌有一层荚膜可防止荚膜失水紧缩。细菌可以利用细胞内的营养生存几个月。建议你去疾控中心检查一下较好。需要声明注意针对你的治疗,定期复查,保持乐观的态度...

1个回答

你好 我于中午无意将肺结核病人的水杯当成自己的,并且用他的杯

你好,这个问题不是太大的,不需要太忧心的,不过以后这样的事情,还是要防止,不能够再再次出现这样的问题,以免因此引发伤损,这样对身体也是不好的。只要身体有足够多的抵抗力是绝不会因此传染的。特别声明建议不...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