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脚气

>

治疗脚气用药时要注意3点

治疗脚气用药时要注意3点

  脚气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如果没有进行规范治疗,也会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脚气的治疗方法多,对脚气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用药时注意三点。

  治疗脚气注意1:规范用药,一天一次用足疗程

  很多脚气的反复发作与患者不坚持用药有很大关系。这些患者往往一看到症状稍有缓解就不再用药,等到脚气再次发作时再用药。这种“见好就收”的做法对脚气治愈十分不利,长期的脚气将可能导致灰指甲甚至是丹毒等其他疾病。

  有些药物抗真菌持续时间短,需要一天多次用药,然而,这对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等部分人群来说就有些困难了。忘记涂药或工作时间出于隐私考虑等因素都会成为一天多次用药的“绊脚石”,影响治疗效果。

  求医专家建议:“脚气真菌寄生在皮肤角质层中生长繁殖,需长期用药才能杀死它。皮肤代谢周期约为28天,因此,用药一定要坚持四周以上,如果“见好就收”,真菌将很难被彻底杀死。”

  因此,在选择抗真菌药物的同时,最好选择一天一次的药物治疗,不仅可以避免一天多次用药的繁琐,而且有助于患者坚持用药。

  治疗脚气注意2:生活点滴,可让脚气远离

  关于脚气的预防应保持足部清洁,尤其是夏天脚部易出汗,应及时清洗并尽量保持干燥;鞋袜要勤洗勤换,平时最好穿吸汗的棉袜。

  另外,剪趾甲不能剪得太深,不要穿过紧的鞋,特别是女性穿的高跟鞋,最易挤压趾甲,引发脚气、甲沟炎等。家庭成员中,若有人患有脚气,应避免共用卫生用具。

  治疗脚气注意3:治脚气要杀真菌,切勿盲目用药

  痒是脚气发病时的常见现象,这也导致很多脚气患者在选药时以止痒效果为主。殊不知,很多止痒型的脚气用药都是单纯激素类药物。

  激素类药物虽能解除过敏性瘙痒,但所含激素却会成为真菌的“营养剂”,使真菌肆意繁殖。因此单纯激素类药物不仅治标不治本,而且会导致脚气真菌的繁殖和感染,导致越治越坏。

  目前上市的杀真菌药物中,应尽量选择作用时间久的药物,如联苯苄唑等。联苯苄唑属广谱抗真菌药物,除有效抑制各种皮肤癣菌、酵母菌外,对霉菌、双相真菌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脚气在线咨询

更多

哺乳期如何治疗脚气

哺乳期的时候,如果是出现了脚气,可以通过一些方法缓解。1,在出现脚气的时候,可以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使用温水加一些食醋,或者是加一些足光散泡脚,这样可以有效的改善脚气。2,出现脚气之后也可以使用达克宁软膏来进行治疗,因为达克宁软膏是属于杀真菌之类的药物。3,假期的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格外注意,可以穿透气的鞋子,或者是袜子经常拿出去到太阳底下暴晒,这样也可以避免症状加重。

1个回答

脚气手气怎么治疗

患有脚气的患者,当脚痒时不要用手去抓挠,否则脚气容易传染到手上,形成手气,最好治疗脚气的方式为按脚器类型对症对应治疗,并遵从医嘱,不私自停药,换药断药。需要患者长期坚持使用药物并注意个人卫生,穿透气性鞋袜,经常更换鞋袜,使脚部处于干燥舒适的环境当中,不与他人共用生活卫生用品,如鞋子,袜子,指甲刀等。同时也可以补充维生素b族,防止复发。

1个回答

脚气感染是什么细菌

如果脚上出现了脚气引起脚气的原因,其实也是比较多的。出现脚气很有可能会是接触了真菌感染,才有可能会导致脚气的出现。所以一旦出现了脚气之后,就应该及时的进行治疗,并且可以使用抗真菌之类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可以每天晚上洗脚的时候使用足光散或者是在洗脚水里面加一些醋,这样都可以有效的缓解脚气。

1个回答

脚气痒有水泡怎么办

脚气可引起脚部长水泡、伴瘙痒的症状。要治疗脚气,建议如下: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穿透气的鞋袜,不要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等;其次,建议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可外用或口服药物。轻度患者仅外用药物,重度患者需要加上口服药物。如果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还需要针对基础疾病进行治疗;最后,预防脚气是非常重要的,平时如果脚部出汗较多,要勤洗脚。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就诊。

1个回答

治疗脚气泡脚

经常泡脚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好处,有疏通经络,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身体代谢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帮助身体排出毒素以及垃圾,有一定的养生作用。对于脚气来说是由真菌引起的,也可以通过中药泡脚的方式进行治疗,有非常好的效果。比如在用热水泡脚时,可以加入中药苦参、白癣皮、蛇床子这些药物,就能有效的祛除脚气,因为这几种药物对真菌有杀灭作用。

1个回答

五个月宝宝感染脚气

才5个多月的孩子不小心感染了脚气,这种情况,可以使用一些中药偏方进行治疗,比如可以用花椒水给孩子用来洗脚,也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真菌感染。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使用一些西药进行治疗,比如特比萘芬乳膏,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局部症状消失后可以再巩固治疗3~5天的时间,基本可以治愈,另外,因为真菌病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应该注意孩子,避免再次发生感染。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