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脚气

>

治疗脚气的偏方介绍

治疗脚气的偏方介绍

  脚气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影响很多,很多人因为脚气而自卑,对于脚气还是应该积极治疗的,除了药物治疗外,如果辅以食疗,治疗效果应当会更加明显。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治疗脚气的食疗法有哪些。

  【治疗脚臭五法】

  (1) 将脚放在50-60℃的热水中多烫几次,每次15分钟,每日1-2次。

  (2) 用重物将丝瓜络压平做成鞋垫,可除去脚汗引起的脚臭。

  (3) 葛根15克、研成细末,加白酒15克、再加适量水,煎后洗脚,每日1次,1周后,可除去脚汗引起的脚臭。

  (4) 洗脚时,在水中加入米醋10-15毫升,调匀后,将双脚浸泡15分钟左右,每日1次,连续3-5天,脚臭即可消失。

  (5) 洗脚时,在热水中加50克白矾,浸泡10分钟左右,可除脚臭。

  【治疗脚气九法】

  1、脚上患有脚气、脚癣,连续用生大蒜擦磨,便可治愈。

  2、用食醋将雪花膏调成糊状,涂于患处,随配随用,轻者1次,重者2~3次可愈。

  3、用茄子根和盐煮的水洗脚,即可治好脚气病。

  4、夏天脚癣犯了,可先将患脚洗净,揩干,再用风油精洽搽患处,每天1~2次,一般次数便可见效。

  5、取得烟灰撒在脚趾湿痒处,可治脚趾间水泡瘙痒。

  6、犯有多年的脚气,可用牙膏涂搽,效果十分灵验。

  7、绿茶含有鞣酸(鞣酸【译】:由五倍子中得到的一种鞣质),具有抑菌作用,尤其对治疗香港脚的丝状菌有特效。

  8、取麦饭石1000克,加开水2000克浸泡,每天用此水擦洗脚气或痤疮、湿疹、痱子等疾患处,有显著疗效。

  9、用冰硼散3支,六一散1包,拌匀,晚上将脚冼净擦干后,用药干搽患处。

  求医网温馨提示:看了上述的介绍之后,您对于脚气的治疗是不是有了些许的了解呢,在生活中一定要治疗护理双管齐下,帮助自己尽早的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简明皮肤病诊疗手册》《脚气的治疗》《常见皮肤病》】

脚气在线咨询

更多

哺乳期如何治疗脚气

哺乳期的时候,如果是出现了脚气,可以通过一些方法缓解。1,在出现脚气的时候,可以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使用温水加一些食醋,或者是加一些足光散泡脚,这样可以有效的改善脚气。2,出现脚气之后也可以使用达克宁软膏来进行治疗,因为达克宁软膏是属于杀真菌之类的药物。3,假期的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格外注意,可以穿透气的鞋子,或者是袜子经常拿出去到太阳底下暴晒,这样也可以避免症状加重。

1个回答

脚气手气怎么治疗

患有脚气的患者,当脚痒时不要用手去抓挠,否则脚气容易传染到手上,形成手气,最好治疗脚气的方式为按脚器类型对症对应治疗,并遵从医嘱,不私自停药,换药断药。需要患者长期坚持使用药物并注意个人卫生,穿透气性鞋袜,经常更换鞋袜,使脚部处于干燥舒适的环境当中,不与他人共用生活卫生用品,如鞋子,袜子,指甲刀等。同时也可以补充维生素b族,防止复发。

1个回答

治疗脚气泡脚

经常泡脚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好处,有疏通经络,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身体代谢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帮助身体排出毒素以及垃圾,有一定的养生作用。对于脚气来说是由真菌引起的,也可以通过中药泡脚的方式进行治疗,有非常好的效果。比如在用热水泡脚时,可以加入中药苦参、白癣皮、蛇床子这些药物,就能有效的祛除脚气,因为这几种药物对真菌有杀灭作用。

1个回答

五个月宝宝感染脚气

才5个多月的孩子不小心感染了脚气,这种情况,可以使用一些中药偏方进行治疗,比如可以用花椒水给孩子用来洗脚,也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真菌感染。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使用一些西药进行治疗,比如特比萘芬乳膏,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局部症状消失后可以再巩固治疗3~5天的时间,基本可以治愈,另外,因为真菌病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应该注意孩子,避免再次发生感染。

1个回答

孩子长脚气什么原因引起的

脚气就是足癣。足癣指皮肤癣菌侵犯足趾、足趾间、足底和足侧缘平滑皮肤引起的感染。其皮损可分为水疱鳞屑型、角化过度型、浸渍糜烂型。真菌感染多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染。与患者共用脸盆、毛巾、浴巾、拖鞋等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其易感因素有遗传因素、系统性疾病、外伤和其它的甲病等。足癣的治疗以外用药为主,外用药需根据不同的临床类型选用不同剂型的抗真菌药;若无禁忌,皮损泛发严重,可口服抗真菌药治疗。希望我的建议能帮助到您。

1个回答

角化型脚气如何治疗

治疗角化型脚气可以使用润肤类的药膏和抗真菌药膏交替使用,可以使用维生素E乳膏或者是尿素乳膏,再加上抗真菌的药,如派瑞松乳乳膏进行交替使用,角化型脚气是由于真菌感染导致的局部皮肤黏膜角化,引起局部发硬发痒,注意个人地起居习惯,穿鞋应该选择柔软宽松透气较好的鞋子,每天用温水泡脚,平时要注意脚部的卫生,平时要注意多休息。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