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近视眼

>

角膜塑形让孩子学习生活重新找回自信

角膜塑形让孩子学习生活重新找回自信

  我家孩子今年11岁,是一名6年级的小学生,发现孩子近视是他3年级的时候,当时也就是200多度,现在都发展到了左眼近视400度,右眼近视425度。一直以来孩子很苦恼,我们家长也很担心。

  还是孩子在学校听了爱眼护眼讲座知道角膜塑形镜的,当天晚上回家孩子就和我们说了,近视原来会以每年75度到150度左右的速度加深,直到长大成人。作为家长,肯定怕这样下去耽误孩子以后的升学就业,就带着孩子去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检查,看是否可以配戴角膜塑形镜控制住近视的加深。

  到了新视界,那里的医护人员都非常尽心尽责。为了保证矫治效果和安全,在进行角膜塑形镜验配前先对孩子的眼睛进行了眼部健康检查,排除眼睛炎症、外伤,也没有发现弱视、斜视、视野有功能性的改变,无过敏体质,及严重鼻炎,无身体严重的疾病等。

  接着检查孩子视力度数,发现孩子在矫治效果的500度以内,散光度数能在175度以内,角膜健康,角膜弯曲度在较好的塑形范围以内。

  接着为孩子进行角膜塑形镜的验配及试戴2小时观察,试戴前孩子双眼裸眼视力0.08,戴镜2小时后双眼摘镜视力0.3,戴镜2小时后度数右眼-2.50,左眼-2.75.,分别降低了125度和150度。双眼无不适症状。

  戴镜一晚上后第二天复查摘镜后视力右眼0.9,左眼0.8,验光度数右眼-0.50,左眼-0.75 。双眼无红痛,无充血无分泌物增多等不适,觉视物较清,检查结膜无充血、无红肿,角膜无荧光染色,镜片配适十分理想。角膜地形图显示,塑形光学区位置非常理想。镜片清洁度好,无损坏。

  戴镜1周后他、又带着孩子去新视界做了第二次检查,摘镜视力右眼1.2,左眼1.2,双眼裸眼没有屈光不正,摘戴操作熟练。没有发现任何不良症状。

  新视界的眼科专家表示我家孩子配戴情况非常理想,目前检查出两眼裸眼视力已经回复正常,达到1.2的水平。只要他坚持按照使用指导继续配戴,在拥有良好视力的状况下,控制近视加深。

  现在每个月还去医院复查一次,上星期检查出来的视力是左眼1.0,右眼1.2,度数也已经消失了!看东西非常清楚,再也不用担心看不到黑板,影响学业了。孩子重新找回了自信,学习也进步不少。我们家长也开心,感谢新视界,感谢角膜塑形镜,让孩子学习生活重新找回了自信。

近视眼在线咨询

更多

3岁宝宝近视眼

宝宝的眼睛近视可能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系,也可能是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导致的。而小宝宝近视眼多属于假性近视,因此平时要注意帮其做好做好用眼卫生,平时不要让孩子过度用眼,尤其不能让孩子过早玩手机和长时间看电视。再就是饮食上要注意给宝宝补充各种营养物质,对眼睛视力也能起到防护效果。其次,同时还应该注意定期带宝宝去眼科做相关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佩戴近视眼镜。

1个回答

治疗近视眼方法

近视眼临床上分为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两种情况。真性近视眼的患者,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临床上常用佩戴近视眼镜的方法进行调理。患有假性近视眼的患者,临床上多数是由于视力疲劳所引起的。可以对症用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进行缓解治疗。同时建议患者应注意眼睛的护理,每天做眼保健操,避免长期观看电视。或看书过久,同时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休息。

1个回答

1000度近视应该怎么办

1000度的近视属于比较严重的一种近视,超过了600度就算高度近视,应该及时的前往医院进行检查,选择适合的方式来进行治疗。近视的程度达到1000度属于病理性的近视与遗传因素有很大的关系,除了患者的视力会发生减弱,还会引发其他眼部的并发症出现,要及时的佩戴眼睛,在平时的生活当中避免剧烈运动,还可以选择手术的方式来治疗。

1个回答

800度近视可以做手术吗

800度的近视是一种高度近视,800度的近视适合于做激光近视手术。做激光近视手术的前提是必须成年以后,也就是18岁以后。同时在近两年近视度数相对比较稳定,近视的度数增加要做近视激光手术之前,医院还会给患者做一些细致的眼部检查,如果通过这个检查符合手术的条件,接受近视眼的手术是可以考虑的。

1个回答

假性近视度数范围是多少

假性近视的度数范围大概是一百五十度以下。如果患者近视的度数超过了一百五十度就就是真性近视了。假性近视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得患者的视力恢复正常的,但是如果患者出现了真性近视的症状,也还是要注意用眼的健康,要不然近视的度数还是会持续增长的。

1个回答

视力遗传爸爸还是妈妈

视力一般会遗传爸爸,也会遗传妈妈,如果父母有一方有屈光不正的,通常遗传的几率是比较大的,而且度数越高遗传的几率越大。如果父母有屈光不正,平时还要定期给宝宝测量视力,才可以密切观察视力的发育情况,并且还能够及早的发现屈光不正,另外平时也要注意合理用眼,不要长时间看电子产品。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