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近视眼

>

假性近视三种鉴别诊断方法

假性近视三种鉴别诊断方法

  真性近视,在发展初期都是假性近视。视力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就发生了质变,假性近视就会发展成为真性近视。假性近视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很大,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困扰和麻烦。了解和掌握假性近视的诊断方法,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确诊假性近视,采取正确 的治疗手段。

  通过验光的方法,我们可以从一个 角度上来确认真假性近视。比如,经过验光后有近视屈光度为真,无近视屈光度为假,这是公认的鉴别诊断最可靠方法。

  真性与假性近视均表现为远视力下降,近视力好。假性近视为功能性,多发生于青少年,视力可在数周或1~2个月内下降,适当休息后又可得到某种程度的恢复。真性近视为器质性改变,不能自然恢复。鉴别诊断方法有如下三种:

  (1) 睫状肌麻痹法:

  在于用睫状肌麻痹药放松调节,使睫状肌松弛,使眼处于静态屈光状态,再查视力及验光确定。用1%阿托品滴眼剂,每日1~2次,连续3~4天;或2%后马托品或0.5%托品酰胺每5~15分钟一次共6次。滴眼前、后分别查小孔镜下裸眼视力,若散瞳后视力不变为真性近视,视力增加为假性近视;验光有近视屈光度为真,无近视屈光度为假。这是公认的鉴别诊断最可靠方法。

  (2) 云雾法:

  让病人双眼同时戴+3.0D球面镜,看远物持续3分钟,然后去掉右镜片,立即查得裸眼视力,视力进步者为假性,不进步者为真性;再以同法检查左眼。此方法不十分确切。

  (3) 动态检影法:

  不用散瞳, ①先查双眼远、近裸眼视力。远视力差、近视力正常又无其他影响视力的眼病为鉴别对象。

  ②暗室内医生和病人面对而坐。

  ③患者戴试镜架,左右眼前均放+2.25D球镜。

  ④患者双眼同时注视检影镜上视标(反光镜侧方贴5号字或大、小、上、下等笔划少的字,用检影镜旁裂隙光照明);

  ⑤作33cm距离同位动态检影。

  结果判定:

  ①患眼各径向均为逆动者为真性近视

  ②各径向均为顺动或不动,或一径向顺动,另一径向不动为正视或远视。因其表现视力为近视故为假性近视;

  ③一径向为逆动,另一径向为顺动或不动者为混合性散光。

  验光法、云雾法、睫状肌麻痹法以及动态剪影法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检查和诊断近视眼的方法。正确诊断,才能合理治疗,才能做到早日康复。青少年,应当十分注重保护自己的双眼,不要让眼睛成为我们的负担。

近视眼在线咨询

更多

3岁宝宝近视眼

宝宝的眼睛近视可能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系,也可能是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导致的。而小宝宝近视眼多属于假性近视,因此平时要注意帮其做好做好用眼卫生,平时不要让孩子过度用眼,尤其不能让孩子过早玩手机和长时间看电视。再就是饮食上要注意给宝宝补充各种营养物质,对眼睛视力也能起到防护效果。其次,同时还应该注意定期带宝宝去眼科做相关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佩戴近视眼镜。

1个回答

治疗近视眼好的方法

近视是目前很常见的一种眼部疾病,这是一种不可逆的眼部疾病。目前临床上多是使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就是及时佩戴矫正眼镜,可以延缓度数的增长,有矫正视力的作用。另外,一种就是可以进行眼部的激光手术治疗,但是眼部激光手术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做的。生活中避免劳累,多休息,不要剧烈运动,有不适及时就医,不要滥用药物。

1个回答

治疗近视眼方法

近视眼临床上分为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两种情况。真性近视眼的患者,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临床上常用佩戴近视眼镜的方法进行调理。患有假性近视眼的患者,临床上多数是由于视力疲劳所引起的。可以对症用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进行缓解治疗。同时建议患者应注意眼睛的护理,每天做眼保健操,避免长期观看电视。或看书过久,同时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休息。

1个回答

1000度近视应该怎么办

1000度的近视属于比较严重的一种近视,超过了600度就算高度近视,应该及时的前往医院进行检查,选择适合的方式来进行治疗。近视的程度达到1000度属于病理性的近视与遗传因素有很大的关系,除了患者的视力会发生减弱,还会引发其他眼部的并发症出现,要及时的佩戴眼睛,在平时的生活当中避免剧烈运动,还可以选择手术的方式来治疗。

1个回答

假性近视度数范围是多少

假性近视的度数范围大概是一百五十度以下。如果患者近视的度数超过了一百五十度就就是真性近视了。假性近视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得患者的视力恢复正常的,但是如果患者出现了真性近视的症状,也还是要注意用眼的健康,要不然近视的度数还是会持续增长的。

1个回答

全飞秒手术效果怎么样

飞秒近视激光手术是一种外眼手术,这个手术治疗可以通过激光让角膜恢复到清晰的视力,效果是非常的不错的,而且术后恢复也很快,基本上第二天就可以正常上班工作了,一般只要好好的爱护眼睛,都是可以一劳永逸的,但是也要看你术后对眼睛的护理情况而定了。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