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近视眼

>

详解准分子治疗近视眼

详解准分子治疗近视眼

  LASIK手术,是用一种特殊的极其精密的微型角膜板层切割系统(简称角膜刀)将角膜表层组织制作成一个带蒂的圆形角膜瓣,翻转角膜瓣后,在计算机控制下,用准分子激光对瓣下的角膜基质层拟去除的部分组织予以精确气化,然后于瓣下冲洗并将角膜瓣复位,以此改变角膜前表面的形态,调整角膜的屈光力,达到矫正近视、远视或散光的目的。这种手术设备精密昂贵,要求较高的手术技法及无菌的手术环境,在条件�虾玫拇笠皆翰拍芄豢埂D壳癓ASIK已经成为最常用的屈光手术方法,据美国FDA数据显示,现在每年接受LASIK手术患者的数量为120-140万,年增长速度为17%。

  适应症:

  1、年龄18-50岁之间 近视在100-1200度 远视100-600 散光600度以内;

  2、屈光稳定两年;

  3、眼部检查无活动性眼病者;

  4、角膜厚度450um以上;

  5、术眼停戴软性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1-2周;

  6、矫正视力大于0.5;

  7、有摘镜要求并充分了解该手术内容者。

  禁忌症:

  活动性眼部病变,眼角膜过薄,患有青光眼,角膜病(如角膜炎、角膜内变性)、眼底病变(患过视网膜脱落、眼底出血等疾病)、全身结蒂组织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瘢痕体制、孕妇、戴镜矫正视力极差的重度弱势者、对视力要求极高且对手术思想顾虑大者,不适合准分子激光手术。

  手术注意事项:

  1、术前须知:

  规范的术前检查包括视力、验光、眼前段检查、眼底检查、眼压、角膜形态、瞳孔直径、角膜厚度、眼轴等,其中验光、角膜形态、角膜厚度、瞳孔直径对手术方案的设计起决定性作用。

  2、术后须知:

  普瑞眼科专家介绍,为了保持近视手术后的视力效果,术后一段时间内都应做好视力防护工作。

  术后24小时:

  1、睡眠时,需要佩戴眼罩,并用纸胶将其固定以防止眼睛受到撞击;

  2、术后第二天到眼科摘掉眼罩,做相关检查,例如测视力、检查角膜;

  3、可以搭乘飞机、火车;

  4、若眼睛流泪、有异物感,此为正常现象。 

近视眼在线咨询

更多

3岁宝宝近视眼

宝宝的眼睛近视可能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系,也可能是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导致的。而小宝宝近视眼多属于假性近视,因此平时要注意帮其做好做好用眼卫生,平时不要让孩子过度用眼,尤其不能让孩子过早玩手机和长时间看电视。再就是饮食上要注意给宝宝补充各种营养物质,对眼睛视力也能起到防护效果。其次,同时还应该注意定期带宝宝去眼科做相关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佩戴近视眼镜。

1个回答

治疗近视眼好的方法

近视是目前很常见的一种眼部疾病,这是一种不可逆的眼部疾病。目前临床上多是使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就是及时佩戴矫正眼镜,可以延缓度数的增长,有矫正视力的作用。另外,一种就是可以进行眼部的激光手术治疗,但是眼部激光手术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做的。生活中避免劳累,多休息,不要剧烈运动,有不适及时就医,不要滥用药物。

1个回答

怎么治疗孩子近视眼

儿童近视应该先去专业的医院进行验光,假性近视是可以恢复的,真性近视需要佩戴眼镜,可以等孩子成年后视力稳定再进行激光治疗。1、儿童应该积极预防进一步近视,平时要避免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玩电子产品的时间要严格控制。2、不要让孩子在灯光昏暗的环境里读书写字,这样对视力的发育是有坏处的。儿童应该从小注意用眼,家长应该定期带孩子检查视力,及时了解孩子的视力情况,如果近视加深应该及时更换眼镜。

1个回答

治疗近视眼方法

近视眼临床上分为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两种情况。真性近视眼的患者,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临床上常用佩戴近视眼镜的方法进行调理。患有假性近视眼的患者,临床上多数是由于视力疲劳所引起的。可以对症用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进行缓解治疗。同时建议患者应注意眼睛的护理,每天做眼保健操,避免长期观看电视。或看书过久,同时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休息。

1个回答

近视手术后又近视了怎么办

近视眼手术只能够改变近视的度数,并不能够彻底治疗近视眼,适合于度数满300度以上,而且度数比较稳定,连续两年内增长不超过50度的患者。如果度数持续增长或者手术之后再继续疲劳用眼是还可以出现近视的。近视形成后还是要佩戴眼镜将视力矫正到正常,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1个回答

1000度近视应该怎么办

1000度的近视属于比较严重的一种近视,超过了600度就算高度近视,应该及时的前往医院进行检查,选择适合的方式来进行治疗。近视的程度达到1000度属于病理性的近视与遗传因素有很大的关系,除了患者的视力会发生减弱,还会引发其他眼部的并发症出现,要及时的佩戴眼睛,在平时的生活当中避免剧烈运动,还可以选择手术的方式来治疗。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