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狂犬病

>

狂犬病怎么治 对症治疗才是关键

狂犬病怎么治 对症治疗才是关键

  狂犬病乃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如不及时治疗狂犬病,对患者的生命也会造成严重的威胁,以我国现有的医学水平,治疗狂犬病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一般处理、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等,一般治疗狂犬病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1、一般处理:单间隔离狂犬病患者,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医护人员最好是经过免疫接种者,并应戴口罩和手套、以防感染。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须严格消毒。

  2、加强监护:狂犬病患者常于出现症状后3~10日内死亡。致死原因主要为肺气体交换障碍、肺部继发感染。心肌损害及循环衰竭。因此,必须对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加强监护。

  3、对症处理:补充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对烦燥、痉挛的狂犬病患者予镇静剂,有脑水肿时给脱水剂。必要时作气管切开,间歇正压输氧。有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时,可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强心剂。

  4、辨证论治:

  (1)风毒犯表证:狂犬病患者精神不振,恶风,轻度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畏光、畏声,原伤口处有麻木、瘙痒或虫行感,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疏风解毒。人参败毒散加大青叶、紫竹根。

  (2)肝风内动证:狂犬病患者闻声则惊或抽搐,甚至闻水声、见水或谈论饮水则咽喉痉挛,烦躁不安,多汗流涎,排尿排便困难,舌红苔白,脉弦。熄风解痉。玉真散加羚羊角、雄黄、蜈蚣等。

  5、高价免疫血清与狂犬病疫苗联合应用:高价免疫血清10~20ml肌注,也可半量肌注,另半量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同时行疫苗接种。

  狂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多数在3个月以内,潜伏期的长短与年龄(儿童较短)、伤口部位(头面部咬伤的发病较早)伤口深浅、入侵病毒的数量及毒力等因素有关。其他如扩创不彻底、外伤、受寒、过度劳累等,均可能使疾病提前发生。狂犬病的整个病程一般不超过6日,偶见超过10日者。

  以上就是治疗狂犬病的具体方法,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只要各位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及时注射血清,一般情况下,狂犬病是不会发作的。

狂犬病在线咨询

更多

狂犬病治疗

狂犬病发作以后需要考虑的是一下三点。1.隔离,必须单独隔离患者,防止唾液污染,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患者受到声音、光、风的刺激。2.对症治疗,狂躁时,需要镇静,抽搐时,需要解除痉挛,必要时气管切开,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出现脑水肿要脱水治疗等等。3.抗病毒治疗,目前虽然没有特效抗病毒药,但是,仍然可以试用干扰素和大剂量人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治疗。

1个回答

人感染狂犬病怎么办

人感染狂犬病以后的死亡率是特别高的,可以出现短时间的畏水,怕光,肌肉痉挛等等最终而危及生命,所以如果高度怀疑患者感染的狂犬病,一定要及早住院治疗,早期针对患者进行隔离,针对性的用药调理,力争把患者能从生命线上拉回来,另外平时要做好个人的防护,尤其是和动物接触,不慎被狗咬伤,一定要及早注射疫苗来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1个回答

吃了狗舔过的东西,会得狂犬病吗?

一般家里养的宠物狗都是会不定期去防疫站实施疫苗麻醉的。所以一般家中的宠物狗当中,并绝不会装载狂犬病的病毒。而且狂犬病只有当被狗咬伤的时候,没及时麻醉疫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会传染,像吃过狗狗舔过的东西这些情况是绝不会引发传染的。特别注意根据你所描述的情况来看,属于呼吸道的传染病,还是很多注意,避免传染给家人。

1个回答

狂犬病毒可能在精液中繁殖吗?

你好,狂犬病一旦复发个星期内就会濒死,所以你一年不可能有两三次复发的观点。你一年有两三次的复发和狂犬病是没什么关系的,已经有这么十多年没死的话,我认为就是没传染狂犬病的。如果你身体体内有狂犬病毒,那么可能会在精液中所含,血液中也会有所含病毒的。需要声明注意通过听你的描述,要多食水果,按时服药,按时复查。

1个回答

被狗舔了嘴会得狂犬病吗

您好,您所叙述的这种情况是绝不会传染狂犬病的,因为狂犬病只好通过血液实施散播,再次发生的前提就是实施血液上的互换,虽然您的女儿亲了小狗,但是并没有再次发生血液上的碰触,因此绝不会传染狂犬病。但是这种行径毕竟是不卫生的,以后不建议这样做。期望对你有所协助。需求注意通过你的情况,你这种属于呼吸传染,一定要带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1个回答

得了狂犬病的狗有什么症状

这种病毒渗入该部位并剧烈发疼。狗狗已经开始用舌头舔,然后用牙齿啃,或者用脸和嘴磨擦周围的物体,用爪子抓伤,但是它对人和动物没远程攻击。生病的狗唾液不断增多,呼息放慢,甚至有困难。食欲不振或用不着,饮水欲念明显增加,以及喝水的欲念(甚至在死前)。这种疾病的进程相当快,通常在大约一天后因疲劳而濒死。需求注意尽早的就医,饮食和起居最好和家人分开,避免交叉感染,还要听从医生的安排。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