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狂犬病

>

控制狂犬病,关键在于预防

控制狂犬病,关键在于预防

  防患于未然——未被犬咬伤前的预防

  人预防性接种人们一般只在被狗咬伤之后才会注射疫苗,这势必会影响疫苗作用的发挥。现在随着城市养狗人数的增多,专家提倡一些特殊人群尽量预防性接种狂犬病疫苗。这样在没有被狗咬伤的情况下在体内就可以产生抗体,安全性自然提高。万一被狗咬伤,再注射疫苗的加强针,会取得好的效果。

  养狗家庭预防接种狂犬疫苗,特别是那些经常与狗接触的人。

  兽医、畜牧人员或屠宰员等,应定期预防性接种。在狂犬病高发区也应实施大规模免疫接种。

  动物预防性接种家养的犬应定期进行预防接种。

  目前我国生产的狂犬病疫苗有两种,即狂犬病疫苗与狂犬病弱毒细胞冻干苗。

  狂犬病疫苗,犬的用量是:体重4公斤以下的注射3毫升,4公斤以上的注射5毫升。被病犬咬伤的动物,应立即紧急预防接种,在这种情况下,只注射1次疫苗是不够的,应以3~5个月的间隔再注射两次。注射疫苗的犬可获半年的免疫期。

  狂犬病弱毒细胞冻干苗,使用前应以灭菌的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稀释并摇匀,不论犬的体重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可获1年的免疫期。

  注射疫苗后1周内,犬应避免过度活动,并注意观察其健康状况。

  给犬注这两种疫苗虽无不良反应,但是对于体弱、临产或产后的母犬及幼龄犬,却都不宜注射。

  亡羊补牢——人被咬伤后的预防

  伤口处理(现场处理或紧急处理):一旦被狗咬伤,马上要进行伤口的正确处理。

  预防性治疗

  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现场紧急处理后,应尽快到当地传染病防治中心注射抗狂犬病血清(40单位/公斤)或人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20单位/公斤)。在注射前,医务人员要给患者做过敏试验。

  预防接种

  首次暴露后疫苗接种(即治疗性首次预防接种)全程5针,即第0(当天)、3、7、14和28天各注射一针。严重咬伤者,联合使用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注射时首针剂量加倍,并于全程免疫后15、75天或10、20、90天加强。

狂犬病在线咨询

更多

狂犬病治疗

狂犬病发作以后需要考虑的是一下三点。1.隔离,必须单独隔离患者,防止唾液污染,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患者受到声音、光、风的刺激。2.对症治疗,狂躁时,需要镇静,抽搐时,需要解除痉挛,必要时气管切开,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出现脑水肿要脱水治疗等等。3.抗病毒治疗,目前虽然没有特效抗病毒药,但是,仍然可以试用干扰素和大剂量人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治疗。

1个回答

人感染狂犬病怎么办

人感染狂犬病以后的死亡率是特别高的,可以出现短时间的畏水,怕光,肌肉痉挛等等最终而危及生命,所以如果高度怀疑患者感染的狂犬病,一定要及早住院治疗,早期针对患者进行隔离,针对性的用药调理,力争把患者能从生命线上拉回来,另外平时要做好个人的防护,尤其是和动物接触,不慎被狗咬伤,一定要及早注射疫苗来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1个回答

狂犬病毒可能在精液中繁殖吗?

你好,狂犬病一旦复发个星期内就会濒死,所以你一年不可能有两三次复发的观点。你一年有两三次的复发和狂犬病是没什么关系的,已经有这么十多年没死的话,我认为就是没传染狂犬病的。如果你身体体内有狂犬病毒,那么可能会在精液中所含,血液中也会有所含病毒的。需要声明注意通过听你的描述,要多食水果,按时服药,按时复查。

1个回答

被狗舔了嘴会得狂犬病吗

您好,您所叙述的这种情况是绝不会传染狂犬病的,因为狂犬病只好通过血液实施散播,再次发生的前提就是实施血液上的互换,虽然您的女儿亲了小狗,但是并没有再次发生血液上的碰触,因此绝不会传染狂犬病。但是这种行径毕竟是不卫生的,以后不建议这样做。期望对你有所协助。需求注意通过你的情况,你这种属于呼吸传染,一定要带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1个回答

我总是担心自己会得狂犬病怎么办

总是忧心自己得狂犬病,如果是没破皮就绝不会引来狂犬病,也不需要过度忧心和救治。建议还是岔开注意力,目前应该是再次出现了心理障碍考量还是有心理压力,必须留意,剔除心理压力,可以看心理医生,针对目前的情况并绝不会引来狂犬病,必须要积极培训积极练习,不要再想这些东西。需要强调的是多食蔬菜水果,放松心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1个回答

狗的狂犬病什么症状

狗的狂犬病的症状,一般表现出狂暴不安和意识紊乱,一般主要表现出精神沉郁,行为反常,如不听呼唤,喜藏暗处,再次出现异嗜,好食碎石,木块,泥土等物,病犬常以舌舔咬伤处,不久即狂暴不安,远程攻击人畜,常无目的地奔忙。根据你所叙述的情况是你被疯狗咬伤如果忧心疫苗再次出现问题的话,可以去医院实施仔细检查。需要声明注意根据你所描述的情况来看,属于呼吸道的传染病,还是很多注意,避免传染给家人。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