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口腔粘膜病

>

口舌生疮的饮食与保健

口舌生疮的饮食与保健

  口舌生疮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患上口舌生疮或溃烂回出现局部疼痛的口腔病。部分患者常反复发作,甚至溃疡久不愈合。

  口舌生疮多由心脾积热,外感热邪,或脾胃湿热,阴虚阳亢所致。古代文献中,又称此病为口破、口疳、口疡,发生在舌的称舌疡。相当于西医的口腔溃疡。疮疡皆属于火,但有实火与虚火的区别,如因烟酒不节,或多食肥甘厚味,留滞生热,或外感风热、湿热之邪,入里化火,或情志郁结,久而化火,多属实火;素体阴虚,热病伤阴,或睡眠不足,长期疲劳而致人身体衰弱。日常中患上口舌生疮一定要注意饮食,否则很容易触发病痛。

  1、莲子萝卜汤

  食材:莲子30克、白萝卜250克。

  做法:将莲子、白萝卜加水共煮服,每日2次,喝汤食莲。

  莲子具有清心、祛斑的作用。带心莲子能清心火,祛除雀斑,然不可久煎。

  2、绿豆生地汤

  食材:绿豆60克、生地30克。

  做法:将绿豆生地加水煮后去生地,食豆饮汤,每日1剂。

  “绿豆衣”能清热解毒,还有消肿、散翳明目等作用。《本草纲目》云:“绿豆,消肿治痘之功虽同于赤豆,而压热解毒之力过之。且益气、厚肠胃、通经脉,无久服枯人之忌。外科治痈疽,有内托护心散 ,极言其效。”

  3、沙参麦冬灯心花粥

  食材:沙参20g、麦冬15g、灯心花10g、粳米、冰糖适量。

  做法:沙参、麦冬、灯心花洗净,加水1000ml,煎水去渣取汁,加入粳米煮粥。粥成时随个人口味加入适量冰糖食用。

  沙参味甘微寒,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麦冬味甘,微苦微寒,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灯心花味甘、淡,性微寒,有清心除烦之效。合而用之有清心润肺的作用。

  适用于反复口舌生疮,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心烦失眠等症。

  4、绿豆饮

  食材:生绿豆60克,白菜心2-3个。

  做法:将生绿豆洗净放小锅内煮至将熟时加入白菜心,再煮20分钟,然后取汁顿服,每天1-2次,在发病早期食用效果更好。

  5、莲子心茶

  食材:莲子芯3克

  做法:将莲子心用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

  用莲子芯冲水喝,清肝火、泄脾火、降肝火,清暑除烦,生津止渴、治目洪钟。有史料记载,乾隆皇帝每到避暑山庄总要用荷叶露珠炮制莲子芯茶,以养心益智,调整元气,清心火与解毒。莲子中的钙、磷和钾含量非常丰富,除可以构成骨骼和牙齿的成分外,还有促进凝血、使某些酶活化,维持神经传导性,镇静神经,维持肌肉的伸缩性和心跳的节律作用

口腔粘膜病在线咨询

更多

口腔粘膜病要吃什么药治疗

嘴里面起了白色的小丘疹,考量是舌乳头炎。这种情况属于一种口腔黏膜系统疾病。它的病发主要是因为患者缺少维生素或者口腔部位遭到外界的剧烈刺激再次出现。针对这种情况患者可以首先用漱口水洗脸,可以起些消炎的效用。此外在饮食上稍微留意消化许多含有维生素的食物,一般7~10天症状即可纾解。需要强调的是适当摄入一些含有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平时注意休息。

1个回答

口腔粘膜病怎么办呢?

口腔黏膜病种类也比较多,具体怎样治疗,要看你是什么类型的口腔黏膜疾病,一般患口腔黏膜疾病都需要有适当的服食消化维生素以及消炎类的药物实施救治,建议你还是到当地正规的口腔科复诊进行咨询下主治医师,然后近期留意口腔清洁和饮食忌嘴,慢慢来护理。特别声明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尽量的清淡饮食,规律饮食。

1个回答

口疮发热鹅肉可以吃吗?

平时如果有口疮有发烫,建议您平时防止服食用肉类食品,辛辣食品,油腻刺激性的食物都有利于湿热的助长。建议你平时,多喝水,消化体液,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消化多种不同维生素,平时可以服食薏米红豆粥等健脾利湿。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对症治疗定时复检。

1个回答

溃疡性口疮吃什么好得快?

患溃疡性口疮的患者,临床诊断上常用口炎清颗粒实施口服治疗。同时外涂冰硼散或口腔溃疡散实施治疗。患口腔溃疡的患者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忌食油腻性较重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新鲜的水果,含有维生素的食物。忌食鱼虾蟹等海鲜类食物,宜清淡饮食,不要加班,留意歇息。

1个回答

咬到口疮要怎么处理?

口疮,又称之为口腔溃疡,这种疾病可以致使疼痛,病程大约需要有一周约莫,拥有自限性疾病。所以不要太过担心,即使不小心咬到,也没太大干扰,平时要清淡饮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疼痛比较严重,可以局部涂抹西瓜霜喷剂或者冰硼散。祝福患者早日康复,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美好的生活。

1个回答

求问新生儿口疮怎么办?

新生儿口疮要考虑是鹅口疮,一般新生儿多由产道传染或因哺乳时奶头不洁及工业污染的用具传染等引来,所以要经常清洁乳头,除了婴儿用过的物品也要经常擦洗灭菌等解决,另外要留意口腔卫生,可以在换尿布后喂些许清水,可以使用碳酸氢钠或是生理盐水擦洗口腔,局部涂制霉菌素,先仔细观察。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