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变特点为滑膜炎,以及由此造成的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如果不经过正规治疗,约75%的患者在3年内出现残废。类风湿关节炎分布于世界各地,在不同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18%~1.07%,其发病具有一定的种族差异,印地安人高于白种人,白种人高于亚洲黄种人。在我国的总患病人数逾500万。类风湿关节炎在各年龄中皆可发病,高峰年龄在30~50岁左右,一般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常根据起病的缓急程度或发病时受累部位分类。根据起病缓急程度可分为隐匿性、亚急性和突发性起病三大类;根据发病时受累关节数可分为多关节、少关节、单关节及关节外表现起病。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级亲属中患病的风险较普通人群高1.5倍。孪生子研究结果显示,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各种因素中,遗传因素占50%~60%。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相关的易感基因包括HLA-DR、PADI4和PTPN22等。
某些病毒和细菌感染可能作为始动因子,启动携带易感基因的个体发生免疫反应,进而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相关的病原体包括EB病毒、细小病毒B19、流感病毒及结核分枝杆菌等。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2~4,提示性激素可能参与发病。另外,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怀孕期内病情可减轻,分娩后1~3个月易复发,提示孕激素水平下降或雌-孕激素失调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有关。
吸烟、寒冷、外伤及精神刺激等因素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有关。
上述发病因素如何打破免疫耐受启动自身免疫过程尚不十分清楚,目前有关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假说。
分子模拟假说认为,病原体的某些成分与自身抗原有相似的抗原表位,由此产生的针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可能会对自身成分产生反应,从而导致自身组织损伤。
表位扩展是指T细胞或B细胞在免疫应答早期对个别表位的应答扩展到对其他表位的应答。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极早期阶段,体内可能仅检测到少数的抗体,随着自身免疫反应的进展,逐渐出现多种自身抗体。
研究发现,HLA和抗原的结合在结构特异性上并不严格。同一种抗原可被多个HLA表型识别,而同一种HLA分子可分别结合不同抗原,这种现象成为模糊识别。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可能通过T细胞受体以及HLA-DRB1之间的模糊识别,引起HLA-DR4/1或其他Ⅱ类HLA基因携带者发病。
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病理改变为滑膜炎,表现为滑膜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类风湿关节炎的滑膜改变可分为炎症期、血管翳形成期和纤维化期。血管翳形成是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的重要病理特征,在类风湿关节炎软骨和骨破坏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关节外表现的主要病理基础为血管炎。类风湿结节是其特征性表现,结节中心为类纤维素样坏死组织,周围有“栅状”排列的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巨噬细胞等。
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多数为缓慢隐匿起病,少数急性起病,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
关节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受累关节的症状表现对称性、持续性关节肿胀和疼痛,常伴有晨僵。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同时,颈椎、颞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也可受累。中、晚期的患者可出现手指的“天鹅颈”及“钮扣花”样畸形,关节强直和掌指关节半脱位,表现掌指关节向尺侧偏斜。
关节外表现
1.类风湿结节:多见于关节突起部及经常受压处,无明显压痛,不易活动。类风湿结节也可发生在内脏,心包表面、心内膜、中枢神经系统、肺组织及巩膜等。
2.血管炎:可影响各类血管,以中、小动脉受累多见。可表现为指端坏疽、皮肤溃疡、外周神经病变、巩膜炎等。
3.心脏:心包炎、非特异性心瓣膜炎、心肌炎。
4.胸膜和肺:胸膜炎、肺间质纤维化、肺类风湿结节、肺动脉高压。
5.肾:膜性及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增殖性肾炎、IgA肾病及淀粉样变性等。
6.神经系统:感觉型周围神经病、混合型周围神经病,多发性单神经炎及嵌压性周围神经病。
7.造血系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出现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疾病活动期血小板升高。
特殊类型的类风湿关节炎
1.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指在60岁以后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与年轻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相比,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多为急性发病,常伴全身症状如发热、体重下降和乏力等。部分患者可出现类似风湿性多肌痛样的临床表现。近端肢体关节,尤其是肩关节受累较突出,类风湿结节少见。病情活动度往往较高,晨僵更明显,类风湿因子(RF)多为阴性。
2. 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指类风湿因子及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ACPA)均为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及关节外表现轻于血清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治疗反应好,预后良好。
3. 回纹型风湿症:又称反复型风湿症,该病多见于30至60岁之间,以关节红、肿、热、痛间歇发作为特征。间歇期无任何症状,发作无明确规律。该病反复发作,但不会发生明显关节损害,一部分病人可发展为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3. 缓解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综合症:亦称RS3PE,主要表现为对称性腕关节、屈肌腱鞘及手小关节的急性炎症,伴手背部可凹性水肿。类风湿因子呈持续阴性,且有发生肿瘤疾病的风险,对多种非甾体类抗炎药反应差,短期应用激素可迅速改善症状,但仍可留有后遗症,包括腕和手指的屈曲挛缩等。
4.Felty综合征:为血清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系统并发症之一,病程多在10年以上,女性占2/3,常伴有高效价的类风湿因子。临床主要表现为类风湿关节炎、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淋巴结肿大、脾肿大,也会伴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全身表现。
5.成人斯蒂尔病:该病特点是以高热、一过性皮疹、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明显增高。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清铁蛋白明显升高,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常阴性,若类风湿因子阳性,则提示可能发展为类风湿关节炎。
“本指南由特约医生供稿,请谨慎参阅. ”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线咨询
更多
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怎么治疗呢?
儿童患风湿性疾病,救治下来是比较困难的,许多抗风湿的药物对于儿童的生长和生长发育都有影响,比如激素类的药物如果长期动用的话,就很可能会致使孩子的生长遭到抑止,甚至也会再次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可以酌情动用许多增加免疫力的药物,对纾解类风湿性疾病有一定的协助。需求注意看了你说的情况,注意多喝水,少给孩子喝一些饮料之类的。
1个回答
骨关节病都要注意什么
骨关节病要注意平时少吃酸性的食物,酸性的食物会让痛疼感加强,平时要注意多加锻炼,让骨骼强健一些,该病患者蛋白质的摄入要有限度。要增加多种维生素摄入。要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锻炼、尽量避免长期卧床休息。要进行高钙食品,必要时补充钙剂。超体重者宜控制饮食,减轻体重,有利于减轻关节的负重。
1个回答
得了类风湿应该怎么办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和症状多种多样,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药物治疗、免疫净化、手术治疗等,目前,建议及时对仪器进行检查确认,根据身体原因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平时鼓励多活动,可以辅助用按摩,中药熏蒸,针灸等辅助治疗。
1个回答
关节炎能治疗的好吗
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取决于关节炎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关节炎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一些关节炎,如化脓性关节炎,如果早期及时正确治疗,可以完全治愈。然而,对于大多数关节炎,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炎和痛风性关节炎,理论上没有完全治愈的方法,只有通过合理的治疗才能缓解症状,改善其功能。
1个回答
40岁女人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要紧吗
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多是因为骨质疏松等所造成的。患者在患病之后,需要先去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治疗,若情况较轻微的话,症状不重,可以先暂时使用药物进行保守治疗,若情况比较严重,则患者需要尽快手术进行置换治疗。建议去医院进行理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姿势,避免下蹲时间过长,避免负重和长时间站立。
1个回答
我小孩子吐奶吃了好多少药无用怎么办
踝关节扭伤以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停止活动,踝关节制动,局部尽快用冰块或者冰水外敷以减少破裂毛细血管的出血,减轻局部的肿胀和疼痛。其次尽快到医院寻找骨科医生进行X线片的拍摄以了解踝关节内部情况,排除骨折。如果没有骨折,则可以踝关节小腿石膏外固定2-3个星期;等待局部肿胀消退以后拆除石膏,进行局部的热敷、按摩或者药油的外搽。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