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慢性阻塞性肺病

>

如何辅助治疗慢阻肺

如何辅助治疗慢阻肺

  可能有很多人在听到慢阻肺的时候,会认为慢阻肺是跟我们毫无关系的疾病,今天我要郑重告诉大家说:不要认为慢阻肺离我们很远,其实他就围绕在我们的身边。

  在众多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中,慢阻肺的发病率最高。慢阻肺通常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以咳嗽、咳痰,甚至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据有关慢阻肺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4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高达8.2%。每年国内慢阻肺患患者数达3500万,死亡人数达100万,致残人数则达500万~1000万。

  以上这些数据说明慢阻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逐渐的增加,而且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这些危害,做好一切准备,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不给慢阻肺时间来伤害我们。

  如何有效辅助治疗慢阻肺?

  1、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经常便秘会加重病情。所以,患者宜适当多吃高纤维食品,防止便秘发生。老年慢阻肺患者还要注意选用低糖、低盐、易消化、避免产气的食品。饮食太咸会加重病情。吃产气食品易引起腹胀,加重喘憋。此外,还应注意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适当多饮水,减轻或避免腹胀,防止呼吸道分泌物过于黏稠而不易排出。

  2、少吃碳水化合物慢阻肺病人呼吸耗能增加,每日的能量消耗超过健康人。碳水化合物虽是机体能量的来源之一,但对慢阻肺病人而言,一餐大量摄入碳水化合物会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加重呼吸负荷。病人在夏天不妨吃些易消化,又有饱腹感的粥类,比如燕麦粥、小米粥、银耳粥等。

  3、多吃优质蛋白质牛奶、**、瘦肉、鱼、豆制品等都是慢阻肺病人可以选用的蛋白质丰富的食品。一杯温牛奶或者鲜豆浆加一只水煮**是早餐的好选择。火腿也是夏季饮食中的常客,不仅营养丰富,还能增进食欲。冬瓜汤里放些火腿,既消暑,又补充了蛋白质。黄鳝富含蛋白质,味道鲜美,也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夏季美食。

  4、新鲜蔬果变花样夏季蔬果品种繁多,是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慢阻肺病人宜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如番茄、丝瓜、西兰花、青椒、柑橘、葡萄、草莓等,有助增强机体免疫力。

  5、多喝水,少吃盐夏季出汗多,机体容易缺水,多喝水可以稀释呼吸道分泌物,以免痰液过于黏稠,不易排出。老年慢阻肺病人在夏天还应注意控制盐分的摄入量,因为研究表明,吃得过咸易使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导致咳嗽、气喘,加重病情。

  6、少食多餐,避免生冷和刺激性食物 为满足慢阻肺病人较高的热量消耗,兼顾进餐可能导致的缺氧和病人有限的胃肠道消化能力,推荐病人将一日三餐增至5~6餐,每餐8分饱。少吃冷饮,少饮酒、汽水、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以免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烹调食物时,要减少辣椒、胡椒、芥末等调味品的量。

  慢阻肺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会严重威胁我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生活,如果一不小心患上疾病,很容易使我们的身体成为一个巨大的负担。所谓正确对待慢阻肺,就是要把握主动,早防早治,这样才能确保自身的安全,避免疾病发生带来的痛苦。

  【本文由北京武警医院肺病科 陈银魁供稿】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线咨询

更多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什么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发生在呼吸道内,大多数都是呼吸道感染所引起的,抽烟也是其中的病因之一,还有各种环境因素所导致的,症状主要是伴有咳嗽,咳痰,哮喘等,严重时可因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建议出现该...

1个回答

慢性阻塞性肺病早期症状

慢阻肺的临床表现包括:咳嗽,或者和缓,或者剧烈,甚至影响休息;喘息,是慢阻肺主要的临床表现;咳痰,也是慢阻肺的常见症状;口唇、面部紫绀,是慢阻肺发展到呼吸衰竭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双下肢的水肿,是慢阻肺发...

1个回答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慢性阻塞性肺病,也就是常说的慢阻肺,临床有两种类型,分别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引发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因素很多,如吸烟、粉尘和化学物质(烟雾、工业废气等)、空气污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等)、感染、...

1个回答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怎么治疗?

单从慢阻肺病情来说,上面三项并不完全是必检项目,但临床诊断医生应该是有更多的考虑,建议遵医嘱实施仔细检查。如上所述,建议您按照临床诊断医生的意见实施必要的仔细检查,如果患有忧虑,请和临床诊断医生仔细交...

1个回答

慢性阻塞性肺病应当要注意什么?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冬天非常寒冷的时候尽量不要出门,多穿衣服。留意防寒,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防寒是很重要的,不能够着凉,平时需要有多留意多喝一点儿温开水,冬天的话如果忍受没法就尽量在家,因为出门的话冷空气如果...

2个回答

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区别是什么?

哮喘的病发一般是青少年已经开始,在一些刺激性诱因的条件下引致,而慢性支气管哮喘性复发一般是由连续三年以上入秋之后,咳咳痰喘憋症状,而每次症状持继到春季,症状会自然缓解这些特点来确诊,在治疗上两个疾病的...

2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