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与动脉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发生部位:脑动脉瘤多见于脑底动脉分叉之处。按其发病部位,4/5位于脑底动脉环前半,以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者多见;脑底动脉环后半者约占1/5,发生于椎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
症状:动脉瘤破裂时,常有前驱症状如头痛,继之发生出血症状,表现为剧烈头痛、烦躁、恶心呕吐等脑膜刺激征,随之出现颅内压增高。可伴有意识障碍和相应部位的神经定位症状。动脉瘤出血形成较大血肿者,病情多急剧恶化,出现脑疝危象。据统计动脉瘤第一次破裂后,死亡率高达30~40%,其中半数在发病后48小时内死亡,存活的病例,1/3可发生再次出血。
检查:脑血管造影是最确切的辅助诊断方法,应行全脑血管造影。CT扫描有时可以显示出动脉瘤病灶。MRI检查不仅可显示出动脉瘤,有时尚可见到附壁血栓。一旦诊断为脑动脉瘤,应采取手术治疗,以求治疗,避免大出血危险。采用开颅直接处理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尚可采用动脉内栓塞治疗。
疾病概述
颅内动脉瘤系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本病好发于40一60岁中老年人,青少年少见。
症状体征
临床表现:
1.动脉瘤破裂出血症状 中、小型动脉瘤未破裂出血,临床可无任何症状。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急剧,病人剧烈头痛,形容如“头要炸开”。频繁呕吐,大汗淋漓,体温可升高;颈强直,克氏征阳性。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部分病人出血前有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因,也有的无明显诱因或在睡眠中发病。约1/3的病人,动脉瘤破裂后因未及时诊治而死亡。多数动脉瘤破口会被凝血封闭而出血停止,病情逐渐稳定。随着动脉瘤破口周围血块溶解,动脉瘤可能再次破溃出血。二次出血多发生在第一次出血后2周内。部分病人出血可经视神经鞘侵入玻璃体引起视力障碍。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红细胞破坏产生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作用于脑血管,发生血管痉挛,发生率为21%~62%,多发生在出血后的3~15天。局部血管痉挛只发生在动脉瘤附近,病人症状不明显,只在脑血管造影上显示。广泛脑血管痉挛,会导致脑梗死发生,病人意识障碍、偏瘫,甚至死亡。
2.局灶症状 取决于动脉瘤的部位、毗邻解剖结构及动脉瘤大小。动眼神经麻痹常见于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和大脑后动脉的动脉瘤,表现为单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内收、上、下视不能,直、间接光反应消失。有时局灶症状出现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之前,被视为动脉瘤出血的前兆症状,如轻微偏头痛、眼眶痛,继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此时应警惕随之而来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瘤出血如形成血肿;或其他部位动脉瘤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脑梗死,病人可出现偏瘫,运动性或感觉性失语。巨大动脉瘤影响到视路,病人可有视力视野障碍。 动脉瘤出血后,病情轻重不一。为便于判断病情,选择造影和手术时机,评价疗效。
国际常采用Hunt五级分类法:
一级 无症状,或有轻微头痛和颈强直。
二级 头痛较重,颈强直,除动跟神经等脑神经麻痹外,无其他神经症状。
三级 轻度意识障碍,躁动不安和轻度脑症状。
四级 半昏述、偏瘫,早期去脑强直和植物神经障碍。
五级 深昏迷、去脑强直,濒危状态。
疾病病因
动脉瘤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动脉壁先天缺陷学说认为,颅内Willis环的动脉分叉处的动脉壁先天性子滑肌层缺乏。动脉壁后天性退变学说则认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使动脉内弹力板发生破坏,渐渐膨出形成囊性动脉瘤。此外,身体的感染病灶如细菌性心内膜炎、肺部感染等,感染性栓子脱落,侵蚀脑动脉壁而形成感染性动脉瘤;头部外伤也可导致动脉瘤形成。但临床均少见。
病理生理
组织学检查发现动脉瘤壁仅存一层内膜,缺乏中层平滑肌组织,弹性纤维断裂或消失。瘤壁内有炎性细胞浸润。电镜下可见瘤壁弹力板消失。巨大动脉瘤内常有血栓形成,甚至钙化,直栓分层呈“洋葱”状。动脉瘤为囊性,呈球形或浆果状.外观紫红色,瘤壁极薄,术中可见瘤内的血流旋涡。瘤顶部更为薄弱,98%的动脉瘤出血位于瘤顶。破裂的动脉瘤周围被血肿包裹,瘤顶破口处与周围组织粘连。
依动脉瘤位置将其分为:
①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90%,包括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瘤,中动脉动脉瘤;
②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0%,包括椎动脉瘤、基底动脉瘤和大脑后动脉瘤。 动脉瘤直径小于0.5cm属于小型,直径在0.6~1.5cm为一般型,直径在1.6~2. 5cm属大型,直径大于2.5cm的为巨大型。直径小的动脉瘤出血机会较多。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约占20%,以两个者多见,亦有三个以上的动脉瘤。
诊断检查
1.确定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急性期,CT确诊SAH阳性率极高,安全迅速可靠。出血一周后,CT便不如急性期那样容易诊断。腰椎穿刺可能诱发动脉瘤破裂出血,故一般不再作为确诊SAH的优选。
2.因颅内动脉瘤多位于颅底部Willis动脉环,直径小于5mm的动脉瘤,CT不易查出。若直径大于5mm,注射对比剂后,CT扫描常可检出。MRI优于CT,动脉瘤内可见流空。MRA可提示不同部位动脉瘤,常用于颅内动脉瘤筛选。三维CT(3D—CT)从不同角度了解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为手术夹闭动脉瘤决策提供更多的资料。
3.脑血管造影是确诊颅内动脉瘤必须的检查方法,对判明动脉瘤的准确位置、形态、内径、数目、血管痉挛和确定手术方案都十分重要。DSA更为清晰。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可避免遗漏多发动脉瘤。病情在三级以下,脑血管造影应及早进行,三级和三级以上病人可待病情稳定后,再行造影检查。及早造影明确诊断,尽快手术夹闭动脉瘤,可以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首次造影阴性,可能因脑血管痉挛而动脉瘤未显影,高度怀疑动脉瘤者,应在3个月后重复造影。
治疗方案
治疗:
颅内动脉瘤应手术治疗。采取保守治疗约70%病人会死于动脉瘤再出血。显微手术使动脉瘤的手术死亡率已降至2%以下。
1.手术时机选择 病情一、二级病人,应尽早造影,争取在一周内手术。病情属三级及三级以上,提示出血严重,可能有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此时手术危险性较大,待数日病情好转后再进行手术。
2.手术方法 开颅夹闭动脉瘤蒂是最理想的方法,应属优选。因它既不阻断载瘤动脉,又完全彻底消除动脉瘤。孤立术是在动脉瘤的两端夹闭载瘤动脉,在未能证明脑的侧支供应良好情况时应慎用。动脉瘤壁加固术疗效不肯定应尽量少用。临床不适宜手术,导管技术可达部位的动脉瘤,可以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术后应复查脑血管造影,证实动脉瘤是否消失。
3.待手术期治疗 动脉瘤破裂后,病人雇一定卧床休息,尽量减少不良的声、光刺激建议将病人置ICU监护。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监测脑血流变化,有利于观察病情进展。便秘者应给缓泻剂,维持正常血压,适当镇静治疗。合并脑血管痉挛时,早期可试用钙离子拮抗剂等护血管治疗。 为预防动脉瘤破口处凝血块溶解再次出血,采用较大剂量的抗纤维蛋白的溶解剂,如氨基己酸;以遏制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的形成,但肾功能障碍者慎用,副作用有血栓形成可能。
脑动脉瘤在线咨询
更多
脑动脉瘤出血头疼怎么办
脑动脉瘤出血一般来说都是以治疗原发疾病为主,也就是积极的治疗动脉瘤,但是86岁的话,可以选择介入手术治疗,创伤小恢复起来更快一些,如果患者现在已经出现昏迷的情况,则代表着愈后不是特别的好,所以说需要做...
1个回答
脑动脉瘤有什么危害
脑动脉瘤的损害包括: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应激性中枢发热、应激性消化性溃疡、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白细胞增多等。、以及神经功能障碍。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达到四级和五级,可能危及生命。一旦确诊,...
1个回答
脑动脉瘤出血怎么办
脑动脉瘤是需要手术治疗,脑血管动脉瘤通常指的是颅内动脉瘤,起病隐匿,一旦发病,极度危险。病人应该是脑动脉血管瘤破裂导致的出血,所引起的昏迷,患者到医院做CT确诊之后,如果自身身体状况允许的话,可以早期...
1个回答
脑动脉瘤会发生遗传吗
脑动脉瘤这种疾病跟隔代遗传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引来脑动脉瘤的主要原因包括:1、隔代遗传因素:隔代遗传因素可能会致使动脉瘤;2、年龄因素:年轻人再次发生脑动脉瘤可能性较低,40-60岁以上人群再次发生几率...
1个回答
脑动脉瘤不做手术能缓解吗?
如果发觉脑动脉瘤的话,拥有未崩裂型的动脉瘤,可以仔细观察,如果已经崩裂的动脉瘤的话,需要有及时的进行手术缓解,当动脉瘤最怕的就是突然的崩裂,这种崩裂有的崩裂,第一次1/3的人当场就猝死了,崩裂三次以上...
2个回答
脑动脉瘤手术多少钱?
根据你叙述的这种情况,如果是个41岁的中年男性患者,在当地医院被确诊为大脑动脉瘤,这种情况喝药治疗根本上是没任何作用的,不知晓你为什么要喝药治疗这种疾病,根本的治疗方法,只有手术治疗,手术费用大约为1...
2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