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皮炎

>

神经性皮炎的6大食疗药膳

神经性皮炎的6大食疗药膳

  神经性皮炎对于我们很多患者来说是比较痛苦的,很多患者都被该疾病折磨的痛苦不堪,这不仅影响患者的皮肤美观,还会带来其他比较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我们不仅要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做好神经性皮炎的饮食护理,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关于关于神经性皮炎的食疗药膳。

  神经性皮炎食疗偏方:

  1、花生赤豆枣蒜汤

  配方: 带衣花生米90克,赤小豆、红枣各60克;大蒜30克。

  制法: 以上诸物加水共煮汤。

  功效: 益气养血,除湿解毒。

  用法: 早晚分服。

  2、鱼腥豆带汤

  配方: 绿豆30克,海带20克,鱼腥草15克。

  制法: 以上三味加水煎汤,去鱼腥草,加白糖适量调味。

  功效: 清热解毒。

  用法: 饮汤食豆和海带。每日1次,连服7日。

  3、绿豆百合薏米粥

  配方: 薏米50克,绿豆25克,鲜百合100克。

  制法: 将百合掰成瓣,去内膜,绿豆、薏米加水煮至五成熟后加入百合,用文火熬粥,加白糖调味。

  功效: 养阴清热,除湿解毒。

  用法: 每日1~2次。

  4、金针瓜络蚌肉汤

  配方: 蚌肉30克,金针菜15克,丝瓜络10克。

  制法: 以上三物,加水适量煎汤,加盐调味。

  功效: 益气养阴,清热通络。

  用法: 饮汤吃肉,每日1次,连用10日。

  5、苋菜蕹菜汤

  配方: 马齿苋、生蕹菜各30克。

  制法: 上二味加水煎煮,取汁。

  功效: 清热除湿,凉血解毒。

  用法: 饮服,每日1次。

  6、土茯苓大枣煎

  配方: 大枣、土茯苓各30克。

  制法: 以上二味加水煎汤。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

  用法: 饮汤,每日2次。

  求医网温馨提示:过敏性皮炎的患者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要注意远离过敏源外,同时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营养平衡,可多吃一些牛奶、淡水鱼、豆制品及新鲜蔬菜、水果,以增强皮肤抵抗力。避免吃咸水鱼、虾、蟹、油腻、辛辣、刺激性强等易引起过敏的食品。

  【参考文献:《百病食物疗法》】

皮炎在线咨询

更多

过敏性湿疹吃什么东西最有效果

过敏性湿疹是由于接触过敏源等引起的皮肤疹子,另外如果人体体抗力较低也会经常发生皮肤疾病,饮食一般是无法治疗过敏性湿疹的,治疗过敏性湿疹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抗过敏的药物治疗,多注意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多吃一些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最好检查一下过敏源。

1个回答

家中父亲近年来皮肤病反反复复去多家乡镇

,根据你的问题,你父亲每次打完农药后感觉皮肤瘙痒,一抓就红,除了浮肿,根据你所叙述的症状,你父亲很大的可能会是由于过敏,建议你可以去正规医院看几下,查几下过敏源,以后生活中留意写日记,把每天碰触了过敏的东西写下来,以后不要碰触就好了,谢谢!需要声明注意补充营养,增强身体免疫力,保持心情愉悦,多喝水,补充维生素。

1个回答

手指甲有波浪状横纹(伴有干燥白皮),无皮肤病。做过微量元素检

手指甲有波浪状横纹,身体微量元素正,不剔除是胃病,胃炎,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所致,除了就是脾胃虚,内分泌紊乱干扰等。但轻微的指甲横纹,问题是不大的,这个很常见,不一定是疾病干扰。建议食疗仔细观察,要惯良好的生活规律,按时作息不要加班,最好不要偏食缺肉为宜。需要强调的是增强身体免疫力,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运动,多喝水。

1个回答

皮肤病是哪里出现问题?

像您这种情况,如果说您身体的皮肤很容易过敏,起红点有瘙痒,一般这种情况的话要考量是属于局部过敏引来的像这样个情况的话,建议你最好是动用许多抗过敏的药物,平时要留意个人的饮食,尽量不要吃那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最好就是通过中医中药的方法来调养几下,身体会比较好一些,有些时候是要考量人的阴虚火旺的体质引来的。需求注意平时要注意卫生,适当的运动锻炼,保持心情舒畅。

1个回答

身上有了皮肤病怎么办呢?

具体要根据皮肤类的皮肤病的类型针对性的决定治疗方案,一般可以首先动用保守的药物涂抹救治,互相配合口服抗生素类的药物实施综合评价救治,效果都是比较好的。但是在救治的同时,患者必须留意局部皮肤的卫生,经常泡澡,并且每天换洗衣物自己的许多内衣物,暂住环境始终保持干净整洁。特别注意遵循你描述的情况,要都是蔬菜,水果,放松好心态。

1个回答

请问皮肤病禁忌吃哪些食物?

有皮肤病的人最好不要吃许多海鲜类的食物,也不要吃许多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说辣椒,葱,蒜等,因为这些都会严重病情的,可以多吃点青菜水果,多喝水,多消化维生素,留意个人的卫生,常泡澡,勤换内衣,尽量不要用手去揪扯,以免引来传染。需要强调的是避免劳累过度,多补充维生素,有助于病情的好转。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