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盆腔炎

>

盆腔炎在生活中需要怎么保健

盆腔炎在生活中需要怎么保健

  盆腔炎是非常的可怕的,患者出现了这种情况会导致出现疼痛的情况,所以一定要重视自己的身体,避免严重的困扰,合理的治疗才是最重要的,生活中患者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保健,下面我们请专家针对盆腔炎在生活中需要怎么保健这个问题作出合理的介绍。

  在祖国医学中,盆腔炎相当于“热疝”、“痃瘕”、“带下”等病症范畴。本病如发生在产后、流产后,以发热为主症者,属“产后发热”范畴。如形成盆腔炎症包块者,则属“癥瘕”范畴。临床上将盆腔炎分为湿热瘀毒、气滞血瘀两个证型。(1)湿热瘀毒型,症见患者微恶寒、发热、有汗,下腹及小腹两侧疼痛、拒按,带下色黄如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解毒化瘀。(2)气滞血瘀型,症见患者下腹部及小腹两侧疼痛如针刺,甚至有包块,腰骶酸痛,舌有紫气、苔薄白,脉细弦。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1 苦菜莱菔汤

  组成:苦菜100克,金银花20克,蒲公英25克,青萝卜200克(切片)。

  用法:上四味共煎煮,去药后吃萝卜喝汤。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盆腔炎,属湿热瘀毒型,发热,下腹胀痛,小腹两侧疼痛 拒按,带下色黄量多,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附注:金银花对多种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以及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遏制作用。

  方2 银花冬瓜仁蜜汤

  组成:冬瓜籽仁20克,金银花20克,黄连2克,蜂蜜50克。

  用法:先煎金银花,去渣取汁,用药汁煎冬瓜籽仁15分钟后人黄连、蜂蜜即可。每日l剂,连服1周。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盆腔炎,属湿热瘀毒型,下腹及小腹两侧疼痛,拒按,微发热,自汗,带下色黄量多,舌红苔黄。

  方3 桃仁饼

  组成:桃仁20克,面粉200克,麻油30克。

  用法:桃仁研成极细粉与面粉充分拌均,加沸水loo毫升揉透后冷却,擀成长方形薄皮子,涂上麻油,卷成圆筒形,用刀切成每段30克,擀成圆饼,在平底锅上烤熟即可。早晚餐随意服食,每日 数次,每次2块,温开水送服。

  功效:理气活血,散瘀止痛。

  主治:盆腔炎,属气滞血瘀型,下腹部及小腹两侧疼痛如针刺,腰骶疼痛,舌有紫气,脉细弦。

  方4 青皮红花茶

  组成:青皮10克,红花10克。

  用法:青皮晾干后切成丝,与红花同入沙锅,加水浸泡30分钟,煎煮3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去渣,取汁即成。当茶频频饮用,或早晚2次分服。

  功效:理气活血。

  主治:盆腔炎,属气滞血瘀型,下腹部及小腹两侧疼痛如针刺,腰骶酸痛,舌有紫气,脉弦。

  上述的内容就是关于盆腔炎在生活中需要怎么保健这个问题的介绍,在生活中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能再发病的时候进行性生活,要注意多休息才是最重要的,同时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及时的就医,避免给身体带去的困扰。


【本文由陕西省生殖保健中心供稿】

盆腔炎在线咨询

更多

盆腔炎合并阴道炎如何治疗

盆腔炎,阴道炎的治疗主要是根据检查出来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的对症治疗,如果是细菌性的阴道炎,治疗的方案跟盆腔炎症是一样的,选择抗生素的药物来进行对症治疗,效果相对是比较好的。如果是霉菌性阴道炎,那就需要...

1个回答

急性盆腔炎的症状

急性盆腔炎的典型症状是下腹部疼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腹痛是持续性的活动或者性交以后加重。如果病情严重,可以伴有汗站,高热,头痛,食欲缺乏等。月经期发病的可以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如果盆腔炎包裹形...

1个回答

艾叶治疗盆腔炎

盆腔炎对身体的影响很大,会造成腹部的胀痛,严重的会引起不孕的后果,所以要及时的进行治疗。艾叶是一种中草药,对于一些妇科疾病是很有好处的,比如说盆腔炎、尿道感染、阴道炎、以及宫寒不孕等等,艾叶还能够调理...

1个回答

如何治疗慢性盆腔炎和宫颈囊肿

慢性盆腔炎和宫颈囊肿的治疗,主要以应用药物为主,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头孢西丁钠,头孢曲松钠,多西环素等,但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药物,此外在用药期间要定期去医院复查,及时了解病情的恢复情况。日常生活...

1个回答

盆腔炎查什么

盆腔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一下几点:1、患者症状,即有腰痛、分泌物增多、发热等典型症状;2、妇科检查有宫颈举痛或者子宫压痛或者附件压痛;3、分泌物检查,取样阴道分泌物,查找病原体,该检查可以将盆腔炎与尿道炎...

1个回答

盆腔炎 慢性宫颈炎怎么治疗方法

慢性宫颈炎和盆腔炎都是女性经常会出现的妇科疾病。宫颈炎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分泌物增多或者宫颈疼痛等。而盆腔炎则会直接体现为整个小腹处的坠胀与疼痛。两种疾病的治疗都应当以针对性消炎为主。如果存在细菌感染...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