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盆腔炎

>

中医治疗盆腔炎的好方法【治疗宝典】

中医治疗盆腔炎的好方法【治疗宝典】

  中医治疗盆腔炎的好方法?盆腔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疾病,该疾病一般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如果女性朋友在出现急性盆腔炎症状时,没有进行及时的治疗可能会转为慢性盆腔炎,不仅病情加重,而且还增加了治疗难度。因此,女性朋友对于盆腔炎疾病应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中医治疗盆腔炎的好方法有很多,为了便于大家了解,下面就为大家做下详细的介绍。

  一、中药口服治疗盆腔炎

  1、二藤汤:取忍冬藤、红藤各30克,大青叶、紫草、牡丹皮、赤芍、川楝子、延胡索、生甘草各10克,大黄6克。将上述药物水煎后滤取煎汁,每日服1剂,分2次服完,连服5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盆腔炎2~4个疗程可使病情明显好转或痊愈。

  2、棱莪消积汤:取三棱、莪术、丹参、赤白芍、延胡索、牡丹皮各9克,桃仁、薏苡仁各15克,红藤、败酱草各30克。将上述药物水煎后滤取煎汁,每日服1剂,分2次服完,连用10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治疗盆腔炎2~3个疗程可使病情明显好转或痊愈。

  3、大黄红藤合欢皮汤:大黄10克,合欢皮15~30克,忍冬藤15~30克,红藤、败酱草、莲须各30克,连翘、狗脊、山药各15克。将上述药物水煎后滤取煎汁,每日服1剂,分2次服完,连服10天为1个疗程。此方可在每次月经干净后使用1个疗程,连用3个月后可使大多数的盆腔炎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

  二、中药腹部热敷治疗盆腔炎

  取野菊花、栀(音只)子、白花蛇舌草、鱼腥草各适量,将上述药物共研成细末置于布袋中。将此药袋上锅蒸热,用蒸热的药袋热敷下腹部两侧(药袋的温度以皮肤能承受为宜),每剂药治疗盆腔炎可连用3~5日。一般用药3~5剂后,可使病情明显好转。

  以上就是对于“中医治疗盆腔炎的好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对大家的了解有帮助。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方法比较多,一般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所适合的治疗方法也不一样,因此,盆腔炎患者还需选择正规的医院,对症治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治疗效果的安全有效。

相关阅读:
西医有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方法(精华)

盆腔炎在线咨询

更多

盆腔炎合并阴道炎如何治疗

盆腔炎,阴道炎的治疗主要是根据检查出来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的对症治疗,如果是细菌性的阴道炎,治疗的方案跟盆腔炎症是一样的,选择抗生素的药物来进行对症治疗,效果相对是比较好的。如果是霉菌性阴道炎,那就需要采取抗真菌的药物进行塞药,治疗盆腔炎再口服一些中成药,联合进行治疗效果相对更好。

1个回答

急性盆腔炎的症状

急性盆腔炎的典型症状是下腹部疼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腹痛是持续性的活动或者性交以后加重。如果病情严重,可以伴有汗站,高热,头痛,食欲缺乏等。月经期发病的可以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如果盆腔炎包裹形成盆腔脓肿,就可以引起局部的压迫症状,压迫到膀胱可出现尿频,尿痛,排尿困难。压迫到直肠,可以出现里急后重。

1个回答

盆腔炎宫颈炎严重症状

宫颈炎的症状是千奇百怪的,往往白带分泌物不断增多,同时除了可能会有接触性的破皮,白带里面含有血丝等诸多方面的症状。盆腔炎的症状往往考量可能会是小腹往下坠感,腰骶部酸痛以及牵拉感,每个人的临床诊断症状各种各样的,一般需要有通过仔细检查好以后明确确诊,再考量针对性的对症解决。需要声明注意平时需要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穿棉质内裤,不吃辛辣食物。

1个回答

盆腔炎宫颈炎等症状

宫颈炎的症状是千奇百怪的,往往白带分泌物不断增多,同时除了可能会有接触性的破皮,白带里面含有血丝等诸多方面的症状。盆腔炎的症状往往考量可能会是小腹往下坠感,腰骶部酸痛以及牵拉感,每个人的临床诊断症状各种各样的,一般需要有通过仔细检查好以后明确确诊,再考量针对性的对症解决。需要声明注意平时需要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穿棉质内裤,不吃辛辣食物。

1个回答

艾叶治疗盆腔炎

盆腔炎对身体的影响很大,会造成腹部的胀痛,严重的会引起不孕的后果,所以要及时的进行治疗。艾叶是一种中草药,对于一些妇科疾病是很有好处的,比如说盆腔炎、尿道感染、阴道炎、以及宫寒不孕等等,艾叶还能够调理月经,可以缓解痛经的情况。可以用艾叶每天定时的泡脚,对于治疗妇科病效果不错。建议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每天用温开水清洗外阴,可以服用妇科千金片等药物试试看。

1个回答

如何治疗慢性盆腔炎和宫颈囊肿

慢性盆腔炎和宫颈囊肿的治疗,主要以应用药物为主,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头孢西丁钠,头孢曲松钠,多西环素等,但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药物,此外在用药期间要定期去医院复查,及时了解病情的恢复情况。日常生活中建议女性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同时也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另外也要注意饮食,适当的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