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禽流感

>

全国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至87例

全国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至87例

  截止目前,全国共报告87例确诊病例,其中6人治愈出院,死亡17人,其余64人正在接受救治。

  尽管上海此前曾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型病例。但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主任冯子健表示,这不代表病毒已经变异成可以在人际间持续传播的“人流感”病毒。目前病毒仍然是从禽类传染到人,没有形成有效的人传人。

  冯子健:和禽类接触的人数很多,但发病的人很少,说明不会轻易感染。不会出现一个人传染几个人,或者多代的传播,二代病例三代病例,现在没有这种现象。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将重点做好H7N9禽流感病毒监测和疫情排查,防范疫病风险,让消费者放心。

  韩长赋:从农业系统角度讲,对候鸟迁徙的路线和重要的迁徙地的监测,对活禽市场的监测和对养殖密集区的监测。

  H7N9禽流感疫情使家禽业受到重大冲击。截止4月15日,肉鸡鸡苗直接损失超过37亿元,活鸡以及鸡肉产品销售损失超过130亿元。韩长赋表示将积极推动出台稳定家禽业生产的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帮生产者渡过难关。

  韩长赋:扶持直接损失的养殖场和养殖户,特别要保护禽类的生产能力,具体讲就是保护种鸡,这是我们禽产业的生产力,我们也正在研究这方面的政策。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商务部正研究解决企业困难。

  沈丹阳:禽流感,对鸡类产品销售的影响涉及到很多个部门,涉及到业界的利益,商务部和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如何帮助相关企业解决困难。

  不过,在农业部目前检测出结果的4.78万个样品中,家禽养殖场和屠宰场均未发现家禽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例,因此,经检疫合格、从正规市场和超市购买的禽产品是安全的,广大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转载于中国广播网)

                                    

禽流感在线咨询

更多

禽流感是什么引起的

禽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主要发生在鸡、鸭、鹅、鸽子、野生水禽和候鸟身上,有可能感染人类。H5N1、亚型会引起最严重的临床症状。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快速传播而非常有害。如果传染给人类,发病后的死亡率高达51%。近年来,H5N1型禽流感仍处于鸡和鸭向人类传播的阶段。如果禽流感反复爆发,一旦病毒基因发生变化,它可能成为一种新型流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后果不堪设想。

1个回答

人感染h7n9禽流感怎么办

人在感染禽流感类的之后,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要着急,这个时候最紧要的事情就赶紧去医院进行治疗,不过情况比较严重,但是及时治疗的话,也是没有大问题的,关键是不能拖延病情。病情比较轻的,通常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好,病情重的及时治疗也不会出现危及生命的状况。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年老体弱者应尽量减少去空气不流通和人群拥挤的场所。

1个回答

流感打喷嚏应该怎样治疗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多喝温开水,多吃一些含维生素c高的水果,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在这期间也要定期测量体温,一旦发现有高烧的情况,也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药物治疗,在治疗的时间也要避免少出门,出门的时候也可以佩戴口罩,也要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活动。

1个回答

禽流感咳嗽应该怎么办

你好,禽流感期间有轻度的咳嗽,这种情况肯定不是禽流感,通常禽流感有高热等异常情况,单纯的咳嗽没有太大问题的,所以不用担心的,建议多喝水,注意保暖,不要着凉,并且可以使用止咳药物,具有止咳的效果。最近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1个回答

宝宝流感有什么征兆?

流行性感冒病发比较急,而且症状比较重的像患者会迅速的再次出现高热的症状,一般的在38度5以上,病人会再次出现流鼻涕,咳,咽痛等症状,而且浑身却冷,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引来的,需要有实施血常规的化验了,及早的运用抗病毒药物实施救治。要多喝水,确保充足深度睡眠。需求注意饮食上也要以清淡为主,忌烟忌酒,平时出门时最好戴口罩。

1个回答

流感疫苗有必要打吗?我不想给宝宝打太多的疫苗,不打流感疫苗...

您好,不打流感疫苗可以的,只要宝宝抵抗力免疫力这些都比较好,不常爱感冒就可以用不着打的,这个只是有预防工作流感的效用,但是打了也不能够确保宝宝不感冒,所以看宝宝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宝宝抵抗力免疫力不太好,比较爱感冒就最好吧疫苗打上。留意好就可以了。给宝宝平时留意防寒不要受寒,多喝些白开水。需求注意平时避免感冒,不要受凉,多注意休息。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